刘 莹
(上海市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上海 201600)指导:骆 春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的一种疾病。其病变主要为异位内膜周期性出血和周围组织纤维化形成痛性结节、血肿包块。中医古籍中无此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特点可归属于 “月经失调”、“经期腹痛”、“癥瘕”、“不孕”等范畴。骆氏妇科在上海松江享有盛誉,家传八代,已成沪上中医妇科一派系。骆氏善用奇经理论治疗妇科疑难杂症,运用家传验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屡获良效[1]。笔者曾有幸随诊骆氏第八代传人骆春,对骆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用药经验略有体会,现总结如下。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最苦为痛,或经行腹痛难忍或经后腹痛持续不缓解,故止痛治疗最为首要。但是治疗当审证求因,该病表现为异位内膜的周期性出血,中医称为“离经之血”,这种“离经之血”即脱落的异位子宫内膜不能排出体外或不能及时被吸收,即为瘀血,留结下腹,瘀阻冲任、胞宫、胞脉、胞络,不通则痛。因此瘀血是产生本证一系列临床表现和体征的关键,骆氏认为本病主要病机为冲任气滞,胞脉瘀阻。其基本病理变化是血瘀,主要病理产物是瘀血,故主张将活血化瘀之法贯穿治疗始终。《血证论》曰:“瘀之为病,总是气与血胶结而成,须破血行气以推除之。”故验方中选用三七、血竭、三棱、莪术、徐长卿、乳香、没药等。
骆氏崇“津血同源”理论,认为妇科顽固性痛症病因病机繁复,但辨证多可从“痰瘀互结”立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痛经的病机是瘀血,而瘀血可引发“气、血、痰”相应成病。瘀血内阻,气机升降出入失调,气滞不通则痛,故为痛经;气滞血瘀日久,冲任督脉阻滞,两精不能相搏而不孕;气郁而不能行津,津液停留结聚,从而造成局部湿浊痰凝,久病多痰,痰瘀互结形成癥瘕。因此临床上多见子宫内膜异位症伴有或兼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月经失调者。依据“治病求本”的原则,异病可以同治,治法上遵《内经》“坚者削之”“结者散之”,在活血化瘀之中结合“软坚散结”之法,达到化瘀消癥之效。故验方中酌情加用海藻带、生牡蛎、地龙干、夏枯草等。[2]
《中藏经》曰:“积聚癥瘕,皆五脏六腑真气失而邪气并,遂乃生焉。”骆氏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病史较长,痛经日久形成盆腔内血瘕者,其病机深含“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本质,病久渐变成“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之虚实夹杂的顽症。因此骆氏遣方用药在注重攻积同时不忘补虚。选用足量生黄芪与当归配伍,化裁当归补血汤之意,以达养正除积之效。清代名医傅青主认为“夫经本于肾,而其流五脏六腑之血皆归之,故经来而诸经之血尽来附益,以经水行而门启不遑迅阖,诸经之血乘其隙而皆出也。但血既出矣,则成不足。”骆氏宗其意旨主张经期诸症当顾护正气,故随月经周期转换,验方中适时酌情加用杜仲、枸杞、菟丝子、生黄芪等。
骆氏遵循中医经典理论,认为妇人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坚持辨病辨证结合,注重脏腑气血辨证,以调理奇经作为治疗妇科病的重要手段。善用三七治疗血症痛症,喜用化痰软坚之品治疗妇科顽证。家传验方对于久病多瘀,怪病多痰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的顽固痛经临床疗效稳定,值得总结并深入研究探讨开发。
程某某,女,40岁。2012年7月2日初诊。
患者下腹持续胀痛10d。末次月经6月23日,量同平时,伴痛经,5d净。患者经净后仍觉下腹持续性胀痛不舒,伴腰骶酸胀疼痛。患者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10年余,定期随访超声检查,曾不规则口服药物,经期腹痛渐进加重。此次因腹痛就诊,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内膜息肉可能,子宫腺肌瘤可能,左卵巢巧克力囊肿可能,盆腔积液。予以口服抗生素(甲硝唑片)腹痛不缓解。遂求诊中医药调治。刻诊:下腹持续性坠胀不舒,少腹两侧疼痛明显,腰骶酸胀,带下量中,色白质稠,胃纳欠佳,排便欠畅,夜寐难安。患者月经周期尚规则,23d行经1次,量中等,有血块。患者10年前曾因右卵巢巧克力囊肿行右附件切除术;一年前因左卵巢囊肿行左卵巢囊肿剥离术。查:舌暗红胖大、苔薄黄,脉弦滑。中医诊断:血瘕。西医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子宫内膜息肉可能。辨证属:湿热瘀结挟痰瘀胞宫。治拟清热利湿、化瘀消癥止痛。处方:
夏枯草 15g,海藻带(各)15g,乳香 9g,没药 9g,三七粉(分吞)2g,血竭 3g,生牡蛎 12g,川楝子 10g,延胡索 12g,红藤 30g,柴胡 6g,黄芩 9g,赤芍 12g,丹参 15g,皂角刺 15g,炒白术 12g,红枣 20g。常法煎服。
2012年7月10日二诊:患者服药后已无下腹胀痛,偶有腰骶酸痛,食纳欠佳,排便欠畅,夜寐欠安。复查超声宫腔内稍高回声团,息肉,子宫腺肌瘤可能,左卵巢囊性结构,盆腔未见积液。查:舌质偏黯红、边有齿痕、苔薄黄腻,脉细濡数。处方:
红藤30g,夏枯草 15g,徐长卿12g,海藻带(各)15g,乳香 9g,没药 9g,黄芩 9g,赤芍 12g,丹参 15g,炒薏苡仁30g,延胡索12g,生牡蛎12g,川楝子10g,皂角刺15g,焦神曲15g,生黄芪12g,红枣20g。常法煎服。
服用上方加减调理3月余,患者经期腹痛明显减轻且非经期诸证均安,复查超声提示:左侧卵巢囊肿较前缩小。
按语:此例患者腹痛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患者患病十余年,有多次盆腹腔手术史,其病程较久,合并兼杂证较多,辨证重点在于“痰”与“瘀”互结而成癥瘕,离经之血周期作痛。治疗把握止痛为先,着重消痰散结以化瘀,加入益气养血之品以助气行血畅,终得缓消癥块,腹痛得安。
[1]骆春.证病结合治疗内膜异位症痛经33例.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8,7(5):54
[2]胡国华,黄素英.海派中医妇科流派研究.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