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影(吉林省人民医院儿科,吉林 长春 130021)
儿科多发病常见病之一就是小儿肺炎,患该病的的主要是婴幼儿。肺炎发病可并发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严重者可致心肌损害,从而合并为心力衰竭,这主要是因为肺炎病会使有效交换气体面积减少从而导致低氧血症。因此该病作为儿科危重症之一是,直接威胁了患儿生命安全。在临床中,若能对该病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掌握病情变化,既可以及时抢救患儿生命,又能够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现就本院就63例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通过临床护理和观察,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63例,男37例,女26例,主要是婴幼儿。其中7 d~6个月的患儿33例(52.4%),6个月~1岁的22例(34.9%),1岁以上的8例(12.7%)。其中入院24 h以后才出现临床症状的9例(14.3%),在24 h之内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有51例(80.9%),入院时已有心力衰竭症状的3例(4.8%)。
1.2 临床表现:烦躁46例(74.6%),鼻翼扇动40例(63.5%),紫绀52例(82.5%),精神差26例(41.3%),发热53例(84.1%),其中36~37℃ 17例,37~38.5℃ 33例,38.5~40℃ 13例。脉博≥160次/min 44例,<160次/min 19例。呼吸≥60次/min 47例,40~60次/min 16例。三凹征和呼吸困难者为63例(100%),其中21例同时闻及喘鸣音,两肺都可以听到及中细湿啰音63例(100%)。63例(100%)患儿的心率都增快,其中奔马律12例,心脏扩大7例心音低钝44例。肝肿大63例(100%),肝颈征6例(9.5%)。
以临床实践为参照,依据小儿生理解剖特点和小儿肺炎的肺部感染病例的特征,护理诊断总结如下:①有并发症潜在可能的:中毒性肠麻痹,中毒性脑病,利尿剂和洋地黄等药物的不良反应等;②患儿体温过高:体温高主要与肺部感染有关;③气体交换受损:此种受损主要与心力衰竭及肺部炎性反应所导致的肺部的通气换气功能障碍有关;④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分泌物黏稠、呼吸道分泌物过多、难以排出有关。
3.1 高热的护理:当患儿体温超过38℃时,就要引起注意密切观察。可以对患儿冷敷或者擦拭等物理降温法进行降温,也可以根据医嘱给予患儿退热药物。用药期间,要做好用药效果的观察记录。
3.2 呼吸功能有效改善:①注意患儿卧位,使患儿保持安静:患儿烦躁不安的焦躁情绪会使患儿的心肺负担和机体耗氧量增加,所以要尽量保持病室内环境的安静,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使患儿哭闹或过多活动。穿衣不要过多,所盖的被褥要柔软轻快,避免引起患儿不舒服的感觉或衣物过多被褥过后而导致患儿出汗。此外患儿的内衣要宽松舒适,否则过紧会影响呼吸。患儿的体位一般采用半卧位或头高位,需要不断更换体位翻身,减少肺部充血和回心血量,从而使心脏负荷减轻,呼吸困难现象得到改善。合理使用镇静药,进行理治疗时尽量集中处理,静脉输液尽量使用留置针;②保持呼吸道通畅:为确保呼吸道通畅,必须对患儿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及时清除,可通过拍背翻身或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如有必要可根据情况恰当应用祛痰剂,更利于痰液的排出;③正确给氧:当患儿出现口唇发绀、面色灰白、呼吸困难、憋喘等情况时,或患有有低氧血者,必须及时给予吸氧。对于较小的婴幼儿患者可用面罩给氧,稍大的患儿可使用鼻导管给氧。一旦出现呼吸衰竭,则要立刻使用人工呼吸器。在给患儿吸氧时要细心病密切观察,检查管道是否通畅,防止管道阻塞而影响疗效。此外还应对口周及鼻翼煽动、辅肢端发绀、三凹征出现及助呼吸肌运动的改变等进行观察,如有必要,可做血气分析来对用氧进行指导。
3.3 病室的要求和安排:病室内必须阳光充足,环境安静、空气新鲜流通、使人感觉舒适。相对湿度保持在55%左右,温度在18~20℃左右,要随时调节确保其温度和湿度。同时对病室打扫时,尤其扫地过程中,一定不能灰尘飞扬,最好用湿拖布拖地[1]。
3.4 饮食护理:治疗期间患儿的饮食要清淡、富有维生素、易消化,要是食用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对于没有控制的心力衰竭者,一定要低盐饮食。为了减轻饱食后,膈肌上抬对心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饮食适合少量多餐。
63例患儿经及时、积极的治疗和科学全面的护理,其中62例转危为安,仅1例8个月男患儿因心肌炎诱发心力衰竭而导致微循环障碍,血压下降,在入院后1 d死亡。
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因其病情重且复杂,有效及时的送往医院治疗和精心周密科学的护理,才能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所以密切观察一般情况和生命体征的变化,精心科学的进行护理,早发现、早诊断、早联合治疗是治疗该病关键,而这其中护理工作是重要的一环,意义重大。
[1]陈秀燕.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观察与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5(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