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斌,李宗强,胡明成(陕西省南郑县人民医院,陕西 南郑 723100)
随着腹部外科手术的不断增多,术后肠梗阻已成为目前急性肠梗阻诊治和预防工作的重点,尤其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观点的提出,使对术后肠梗阻有更进一步认识,非手术治疗已达共识。采用硬外神经阻滞治疗术后肠梗阻28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21~85岁,平均57岁。原发病及手术类型:阑尾炎术后5例,胃肠穿孔术后6例,结直肠术后3例,子宫附件术后2例,腹部刀刺伤1例,肠梗阻术后10例,脾破裂术后2例,其中11例有2次或2次以上手术史。
1.2 标准:①所有患者腹部及盆腔术后史;②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③术后机械性不全性肠梗阻;④一般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1.3 方法:本组均在采用一般保守治疗,即禁食、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胃肠外营养支持,灌肠等治疗无效的基础上,采用此方法,即取胸9~11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注入利多卡因10~20 ml。
24例治愈,4例中转手术治疗。
硬膜外神经阻滞是一种不完全的神经阻滞,能节段性地阻滞交感神经传出纤维,缓解血管痉挛而对迷走神经不起作用,故其功能相对增强,胃肠蠕动增强,回盲瓣及肛门括约肌舒张,利于肠管复位通畅。腹部手术后所致的肠梗阻,尤其是术后早期多为炎性、水肿所致麻痹性肠梗阻,多为膜性粘连,绞窄机会少。再次手术势必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增加再次粘连与梗阻的发病率。本组资料显示,用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术后肠梗阻,尤其是手术后1个月内的早期梗阻,疗效显著。对症状反复的腹部术后不完全性粘连性肠梗阻或肠麻痹者也有较好疗效。治疗前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充血容量。用药后应注意观察腹部情况,对于用药后4~5 h,腹部疼痛不减或考虑有粘连带形成、粘连成角、成团块状梗阻难以解除者或疑有肠坏死者,应及时中手术。由于其用药量少,浓度低,对部分患者可留置硬膜外导管连续用药。因此治疗过程比较安全,一般可在病床上进行。
10年前即有人报导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麻痹性肠梗阻取得良好效果[1]。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有3例早期肠梗阻患者,因手术硬膜外麻醉后,在手术准备进程中意外出现排气、排便于手术台上,曹氏也有类似情况报到。受此启发,我们又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在病床上治疗25例,取得良好效果,减少了术后再手术率。目前观点认为,术后早期肠梗阻及术后肠麻痹,可能与正常神经体液反应被破坏有关[2]。而硬膜外神经阻滞是一种不完全的神经阻滞,能节段性地阻滞交感神经传出纤维,缓解血管痉孪。迷感神经起自脑神经,故其功能相对增强,使胃肠蠕动增强,回盲瓣括约肌、肛门括约肌等舒张,同时由于具有止痛、缓解血管痉挛等作用,利于改善肠道血液循环,减轻肠壁炎性反应、水肿,利于肠管复位通畅。
腹部手术后所致的肠梗阻,尤其是术后早期多为炎性肠梗阻,常有肠壁水肿、炎性渗出,肠间相互粘着致蠕动功能障碍,肠腔狭窄,肠壁间膜性粘连者居多,绞窄机会较少。手术势必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痛苦,再次增加炎性反应、水肿与梗阻的发病率。同时有患者及家属对再次手术不易接受。目前看法:只要密切观察,临床上不出现肠绞窄现象,非手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已达共识,对于术后时间较长的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由于此方法能缓解腹痛,改善肠管血运,增强肠蠕动,也取得了较好效果[3]。
本组约在行一般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利用硬膜外神经阻隔滞治疗,对老年、体弱者及全身情况差者可留置导管连续用药,以缓解腹痛,改善全身情况,必要时配合使用灌肠或经胃管注药(蓖麻油)等治疗。仅1例因形成粘连带压迫,1例因与原切口粘连成角形成反复出现不全梗阻,2例因肠管粘连成团块状梗阻难以解除切均转手术治疗。
我们认为对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术后时间较长的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以及肠麻痹等,经一般非手术疗法无效即可采用此法,治疗前应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充血容量。用药后应注意观察腹部情况,对于连续用药后4~5 h腹胀疼不能明显缓解,考虑有粘连带形成,粘连成角或成团块状等。梗阻难以解除者或疑有肠坏死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本组资料表明,用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术后肠梗阻,尤其是手术后1个月内的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显著,对术后时间较长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也有较好疗效。由于其用药量小,浓度低,对部分患者可留置管连续用药,文献报导低于1.5 g利多卡因对机体中枢神经、心血管、呼吸功能、肝肾功能影响甚少。本组选用利多卡因,对全身影响少,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因此,治疗过程比较安全。
[1]曹中吉.硬膜外阻滞治疗麻痹性肠梗阻[J].临床麻醉学杂志,1995,11(1):248.
[2]黎介寿.认识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性[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8,18(7):387.
[3]李 宁.重视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社,2008,28(9):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