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周 恒 赵 毫
“一节一会”向世人展示了浓郁深厚的原生态民族文化独特魅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为凯里市培育具有苗侗民族文化特色的国际滨江旅游城市,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注入了强劲动力。
2012年11月18日至22日,第五届中国· 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节暨2012中国·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以下简称“一节一会”)在黔东南州首府凯里市举行。短短五天内,黔东南州特色文化符号银饰与刺绣通过全国首个银饰刺绣行业专业展会和交易平台以及大型苗侗风情舞台秀《银·秀》等系列活动,向世人展示了浓郁深厚的原生态民族文化独特魅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一节一会”为凯里市培育具有苗侗民族文化特色的国际滨江旅游城市,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注入了强劲动力。
2012中国·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以“挖掘弘扬民族文化,塑造银饰刺绣品牌”为主题,分为主展馆和外展馆两个区域进行展示。主展馆内设置了政府形象馆、企业特装馆和标准展位3类展区;外展馆设置了旅游商品展示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博览会上的精美展品和精彩技艺展示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观众,使此次展会参会人数达到12万余人次。
此次博览会吸引了来自全国12个省、市、区的178家展商带来的1000多个品种,11300多件银饰和刺绣精品参展,中国传统“四大名绣”(苏绣、湘绣、蜀绣、粤绣)齐聚展会,邀请到包括俄罗斯、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能工巧匠、展商、采购商参会。尤为引人瞩目的是,现场不仅有黔东南州各县市非遗传承人和能工巧匠参加展演,更有寸发标、郝淑萍、江再红等一批来自云南、四川、湖北、湖南等省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现场展示精彩技艺。
据组委会统计,此次博览会交易额达到了1.02亿元,充分展现了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作为交易平台的功能。来自云南大理的寸四旅游商品开发公司开展当天仅半小时就卖了一万多元,批发部经理寸春花兴致勃勃地说:“这证明白族手工艺品是很受欢迎的,在贵州也有很大的市场。如此下去,准备在凯里建一个分公司,通过凯里民族风情园这个产业平台,使白族手工艺品能更好地向世人展示,走向全国、全世界。”
博览会期间,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现场发布了《地理标志产品黔东南苗族银饰》、《地理标志产品黔东南苗族刺绣》两个地方标准。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肖跃表示,两个民族特色产品省级地方标准的发布填补了国内苗族银饰、刺绣工艺品标准的空白,能有效加快苗族银饰和刺绣形成产业化、规范化发展,对提升苗族银饰和刺绣的知名度,打造黔东南州民族文化品牌,转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精心组织策划,凯里市在“一节一会”期间隆重推出了开幕式文艺演出与《银·秀》两台文艺演出精品,在丰富浓郁的民族生活和神奇雄壮的神话中展示了黔东南的民族文化精髓,高起点、高标准、高品味地打造和推广了黔东南民族文化品牌。
开幕式文艺演出上,西江千户苗寨、清水江、雷公山、肇兴侗寨、侗族风雨桥等黔东南标志性文化符号纷纷呈现,“小桥、流水、人家”的原生态唯美意境深深感染了观众,亦真亦幻的舞台效果将黔东南原生态之美推向了极致,当地原生态民族文化的内涵和艺术张力得以生动地展现和诠释。
大型苗侗风情舞台秀《银·秀》是当地政府精心打造的一个常态化演出项目,将黔东南独有的山水风光、民族文化、建筑文化、节庆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浓缩为唯美的黔东南文化印记,力图让观众通过这台秀饱览黔东南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为了一睹该剧魅力,甚至有香港客商特意组团前来观看。现场不少观众表示,《银·秀》首演震撼人心,秀出了黔东南独特的文化魅力,有望成为继《多彩贵州风》之后又一个响亮的文化精品品牌。
总导演邢时苗表示:“《银·秀》把神秘而多彩的苗侗民族文化充分展示出来,是现代艺术与原生态文化的完美融合。只要品质和表现方式能与现代观赏习惯相吻合,那黔东南浓郁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将能更好地走向世界。”
黔东南州州委常委、凯里市委书记黄远良认为:“文化的魅力和旅游结合,就可以提升旅游档次,而文化和旅游产品结合,就可以提升黔东南旅游产品的附加值。《银·秀》是一个旅游产品,是一个能拉动旅游产业的产品,一定能够极大地促进黔东南州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繁荣。”
博览会开展当天举行了投资贸易洽谈会集中签约仪式,现场签约项目的总投资达到了121.64亿元,其中第三产业项目62亿元,文化旅游项目就占了33.78亿元,充分发挥了“一节一会”促进招商引资,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
凯里市委副书记周文锋表示,“一节一会”的亮点有二:一是找准了银饰刺绣这一专业细分市场,打造全国首个银饰刺绣专业展会和交易平台,打响了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这个品牌,将民间工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及行业企业整合起来,通过市场这个平台使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二是创新政府与公司合作模式,引入资本共同开发和挖掘当地独特的民族文化,成功打造了室内剧《银·秀》并推向市场。
为了能更好地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繁荣,下一步,凯里市将对硬件设施和软环境进行完善,发挥凯里拥有苗侗独特民族文化的优势,在“专业”和“特色”两方面下足功夫,做好研发与生产两个基地,搭建展示和交易两个平台。
事实上,如何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一直是凯里市不断思考的重大命题。2010年,凯里市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具有苗侗民族文化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的意见》,以更新的思路、更高的视角,将凯里定位为具有苗侗民族文化特色的国际滨江旅游城市进行打造;2012年,出台《关于推动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到“十二五”期末,文化产业增加值大幅增加的目标。
在这些举措中,民族文化始终是主角。近年来,凯里市成功举办和承办了北京奥运火炬传递、贵州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超100公里跑国际挑战赛、凯里甘囊香国际芦笙节、“金芦笙”中国民族器乐大赛等大型节庆活动,随着凯里市知名度的大幅提升,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宾客前来观光、旅游、投资。与此同时,凯里也先后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佳风貌城市”、“全球十八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等金字招牌,并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数据显示,2012年旅游总收入完成238.67亿元,同比增长153.6%,文化旅游产业进入了迅速发展的快车道。
在党的十八大、“国发二号文件”以及贵州省委第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的支持和推动下,凯里市通过借力资本与市场的推动作用,将能尽快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推动“具有苗侗民族文化特色的国际滨江旅游城市”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