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早期,大多数国王都宣扬“君权神授”,以强化其统治地位。法国路易十四宣称“朕即国家”。或许是这样吧,但另一位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正因为这种傲慢被砍了头。人们开始宣扬人民主权的信条,坚信自己才是国家的主人。
自从雅典民主与罗马共和国消亡之后,人民主权也随之衰落。而人民主权的复兴标志着国家“为谁所有”以及“如何统治”的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当时,主导性观念是国王按照“君权神授”的原则统治领土及平民——臣民,而非公民。可以想见,人们对国家具有有限的情感,因为国家是国王个人而非人民的。美国革命(1776年)与法国大革命(1789年)挑战了这种国家哲学。民主国家基于以下信念:最终的政治权力取决于平民而非君主。人民主权也扩展了民族主义的概念,将大众对国家事务的认同与参与涵盖了进去。如果人们成为了国家的主人,他们对国家就会更有情感性倚赖,同时也承担起更大的支持国家的责任。此种变化的标志之一是,拿破仑时期的法国(1799~1815年)是第一个制订了真正的爱国主义法案的国家,征募了一支百万人的强大军队。
民主民族主义始于美国与法国,并在整个欧洲传播开来,逐渐破坏了君主制政府以及“君权神授”的原则。20世纪早期,中国、日耳曼、奥匈、沙俄、土耳其帝国以及欧洲之外其他王朝的崩溃标志着强大的君主制政体的真正终结。民族主义、人民主权也是帝国的对立面。那些民族众多(有的还是殖民)的大帝国时至20世纪早期还普遍存在,却在“一战”中开始瓦解。这之后,英国与法国的殖民帝国也在20世纪中期时土崩瓦解了。
(摘自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后浪出版公司《世界舞台上的政治》 作者:[美]约翰·鲁尔克 译者:白云真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