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下行DSA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措施

2013-02-19 20:51黄丽薇何雅姿刘惠荣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宁夏银川750004
吉林医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肝素栓塞血肿

黄丽薇,马 莉,何雅姿,刘惠荣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宁夏 银川 750004)

数字减影血管显像技术(简称DSA)在近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是应用数字在临床上的一大突破。颅内动脉瘤在DSA技术的配合下行动脉瘤栓塞术已逐渐成熟,近一年我院对5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利用DSA技术进行动脉瘤栓塞术,经过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所有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52例,男29例,女23例,年龄45~75岁。其中前交通动脉瘤6例,后交通动脉瘤41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基底动脉瘤2例,瘤体直径不等;临床表现为头痛伴有恶心、呕吐、意识障碍,52例均无严重心肺疾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1.2 治疗方法:本组患者均经DSA对全脑血管造影确诊后行择期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行动脉瘤栓塞术,经右侧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术中全身肝素化抗凝治疗,根据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的大小、瘤颈与载体动脉之间的距离,选择合适的弹簧圈送入动脉瘤内进行栓塞,直到动脉瘤完全填塞或填塞至满意效果为止。术毕拔出导管压迫止血,穿刺点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弹力绷带加压6~8 h。

2 结果

52例患者介入手术治疗均获得成功,未出现动脉瘤破裂、脑梗死、下肢动静脉血栓、迟发型过敏反应并发症。其中3例患者出现穿刺部位皮下血肿,2例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8例患者出现脑水肿,经精心的护理及治疗后,患者明显好转后出院。

3 护理配合

3.1 术前配合

3.1.1 术前访视:手术室护士在访视时向患者讲解手术过程、术前术后注意事项、手术特点及该类手术的优越性,解除心理问题,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医师顺利完成手术。

3.1.2 术前准备:手术前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可诱发患者情绪激动的各种因素,避免剧烈活动,练习床上大小便,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禁止用力咳嗽及用力排便;严密观察瞳孔、意识和生命体征的变化,稳定血压;重点关注肝功能、肾功能、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等检查项目;术前清洁会阴及腹股沟区并备皮,检查穿刺部位有无皮肤感染、破损等;做碘过敏试验,术前禁食12 h、禁饮6 h;术前6 h静脉泵入尼莫地平1~2 mg/h扩张血管,预防术中血管痉挛;术前留置导尿管,术前30分钟给予戊乙奎醚1 mg肌内注射,以减少术后苏醒期并发症;准备好介入治疗所需的各种物品和药品,备好心电监护仪、氧气、负压吸引装置,各种解痉镇静剂、抗过敏等急救药品及加压袋和电热水壶等[1]。

3.2 术中配合

3.2.1 器械护士配合:术前做好手术用物的准备工作,检查其消毒有效期及包装是否完好,熟练掌握手术的流程及步骤,做到术中快速准确地传递用物,将手术用物包括动脉鞘、微导管、导丝、“Y”形阀等用肝素水先冲洗管腔,其次配合医生将微导管尾端与“Y”形带阀接头链接,其侧臂与两路加有肝素的氯化钠连接管相连,两路连接管再与压力为40 kPa(300 mm Hg)的加压输液袋相连,开放加压输液调节缓慢滴入肝素浓度为500 ml/2000 U的氯化钠,术后要做好手术垃圾分类及导丝、导管、穿刺针等的毁形操作,严防一次性用物二次利用。

3.2.2 巡回护士配合:将患者平稳地移至于手术造影床上,患者仰卧位,将头放置于头架内并固定,建立静脉通路,协助麻醉医生做好麻醉诱导;严密观察患者瞳孔和生命体征变化,无创血压应设置为5 min/次,一旦出现波动发生较大改变时立即通知麻醉医生及手术医生并协助处理。同时巡回护士在医生穿刺成功放入动脉鞘后,每公斤体重肝素100~150 U的浓度静脉推注,并准确记录术中每一次的肝素应用时间和剂量并熟练掌握肝素在人体内的药理作用,以便随时能推算出患者体内的肝素量。在麻醉苏醒期,应协助麻醉医生做好苏醒患者的护理工作,此时患者生命体征等波动较大,更应严密观察患者情况做好及时发现、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3.3 术后护理

3.3.1 动脉瘤破裂:为该类手术术后最常见且是最危险的并发症,血压升高会引起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颅内岀血危及生命。导致术后高血压的高危因素有患者术前患有高血压病、术前精神过度紧张、疼痛等。对术前有高血压的患者术后更应严密监测患者血压波动并及时向医生汇报及时处理。术前精神过度紧张的患者需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指导患者家属正确应用镇痛泵,减少患者术后疼痛。除此之外还应密切注意瞳孔、意识、头痛、头晕情况,及早发现脑疝早期的征像,以便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3.3.2 躁动:躁动是部分患者在苏醒期出现了较大的情感波动,表现为不能控制的哭泣和烦躁不安[2]。导致该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尿管对尿道的刺激;②脑血管痉挛:本组患者中有2例出现脑血管痉挛,主要是术中操作手法过度、导丝过硬刺激、低氧血症诱发,常发生在术后12~24 h,术中术者操作动作轻柔,导丝在血管内停留的时间尽可能时间不要太长,减少造影剂剂量,术前常规予以尼莫地平静脉泵入,减少血管痉挛。患者术后躁动一方面在防止措施不当时可能会发生医疗事故,另一方面患者血压会升高加大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因而对术后躁动严重者应严密观察患者情况可配合医生给予镇静药物,以防止医疗事故及颅内动脉瘤破裂等并发症的发生。

3.3.3 穿刺部位渗血、血肿:主要原因是动脉血管弹性差、术中反复穿刺、全身肝素化或拔管后局部压迫力度不够、患者躁动患肢活动频繁易出血形成皮下血肿。所有患者均在手术结束后,由医生在股动脉穿刺点撤出导管后6~8 h加压包扎24 h绝对卧床制动肢体。术后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穿刺点局部有无渗血、淤斑、血肿、穿刺侧肢体足背动脉搏动有无减弱或消失,皮肤颜色、温度下肢有无疼痛及感觉障碍,并与对侧肢体进行比较。同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如穿刺部位包扎过紧影响下肢血液循环,出现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皮肤变白等症状时需适当放松减压。24 h后解除弹力绷带;若皮下轻度血肿最先可给予局部湿热敷,6 h后仍无效时再行血肿清除术。避免增加腹内压力的动作,如咳嗽、大小便,指导患者用手按压穿刺伤口,并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3.3.4 血栓形成与栓塞:术中、术后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多以偏瘫、失语等为具体临床表现,考虑原因在于导引导管和微导管之间滴注不顺畅,动脉瘤内有血栓形成或原有血栓脱落直接进入载瘤动脉,血管内操作长时间进行,支架的置入或全身抗凝不足等。因此术后对患者语言、运动和感觉功能等所发生的改变进行严密地观察,与患者多沟通、交流,让患者简单活动肢体,如果有肢体无力、失语等现象发生,应警惕可能为脑梗死,需积极采取如溶栓、扩血管、扩容治疗相关治疗措施[3]。

3.3.5 迟发型碘过敏反应:应用显影剂发生过敏反应的几率很大,轻度过敏会有诸如头痛、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荨麻疹等具体表现,重度过敏会有休克、呼吸困难和四肢抽搐等具体情况出现,所以对患者的病情密切关注,熟悉显影剂过敏反应的处理。本组无1例患者发生重度迟发型碘过敏反应。

4 小结

开颅夹闭动脉瘤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手术方法,但是开颅动脉瘤仍存在较大的手术风险,尤其是高龄、心肺功能不全者。而血管介入栓塞颅内动脉瘤治疗创伤性小,术后疼痛轻、对患者全身情况影响小、感染几率少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而做好手术围术期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步骤之一,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中配合工作、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都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李晓霞.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39例围手术期护理干预[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2):166.

[2]庄心良,曾因明.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78.

[3]刘建明,许 樊,洪 波,等.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3,12(3):169.

猜你喜欢
肝素栓塞血肿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肿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