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宁志 纪永章 曾学云 高 茗 陈 新
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PE)是药物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型边缘学科,它用较小投资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最合理的使用药物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为临床合理用药、药品资源优化配置、新药研制开发、临床药学服务、药政管理和医疗保险等提供决策依据[1]。
PE研究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来源于成本效益分析在药物治疗中的应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PE的相关问题,与国外同类研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PE是将现代经济学原理、方法和分析技术,结合流行病学、决策学和生物统计学等研究成果,应用于评价临床药物治疗方案与其他治疗方案,或不同药物治疗方案所产生的经济效果,通过研究具体药物在防病过程中的成本、效益或效果、效用,考查某种疾病的治疗方案或某一项医疗卫生政策的社会和经济效应,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制订最佳的疾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使医院用药标准由过去简单的安全、有效转变为安全、高效、经济,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1]。
目前,PE在国际上已成为与药物安全性、有效性并列的药物评价三原则之一。PE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的比较:一是相同适应证不同药品之间的成本—效果比较;二是同种药品不同厂家之间的比较;三是进口药与国产药之间的成本效益比较;四是不同剂型及给药途径之间的效果比较。
2.1 最小成本分析(Cost Minimization Analysis;CMA) 治疗结果相同时,比较两个或多个治疗方案在费用上的差距,选出最低费用方案。
2.2 成本—效果分析(Cost Effectiveness Analysis;CEA) 以特定的临床治疗目的为衡量指标,比较不同疗法时单位治疗效果需要的费用高低。
2.3 成本—效用分析(Cost Utility Analysis;CUA)是成本效果的发展,结合考虑在用药者的意愿、偏好和生活质量的基础上,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经济合理性。
2.4 成本—效益分析(Cost Benefit Analysis;CBA)比较单个或多个药物治疗方案之间或其它干预所消耗的成本和由此产生结果值(效益)的方法。
3.1 优化治疗方案 根据PE基本原理,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通过PE研究,评估药物间及药物与其他医疗措施之间的经济效果,在确保安全、高效的基础上,对同一药物的不同来源(国产、进口)、不同剂型和不同给药途径、同类药物的不同品种及不同药物的配伍方案等进行分析比较,以确定正确合理的治疗方案[2]。
3.2 制定用药目录 依据PE理论,结合医院实际,遴选出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质量稳定和价格合理的药物,即成本—效果好的药物,并将其纳入医院基本药物目录。对价格昂贵、疗效一般、副作用大的药物,实行淘汰制;对疗效确切、价廉和副作用较小的药物,优先鼓励使用;对实行处方管理、处方点评、药效评价等提供依据。医院在推行制定基本药物目录的基础上,针对常见病、多发病,对各种治疗方法(或药物)进行PE比较,遴选出具有性价比高的治疗方案(或药物),制定标准治疗处方集,供临床医生参考[3]。
3.3 遏制药费增长 通过应用PE原理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制定医院基本用药目录,以及药物利用研究等,规范医生用药行为,抑制不合理用药现象,遏制药品费用的不合理增长。PE的最终目的是寻求达到某一治疗效果时费用最低的治疗方案,让成本—效果比达到最优,努力降低医疗成本和医疗费用[4]。
3.4 指导合理用药 医院药师的服务职能从传统的“发药、配药、管药”转向临床药学,转向临床药师的服务职能。充分发挥临床药师作用,建立临床药师查房、会诊制度,让其参与对患者的治疗,降低药源性疾病和药害事件的发生。PE的分析关键在于平衡成本与结果,在两者之间寻找出一个最佳契合点,使成本效果分析更加科学化,保证药物治疗安全、经济和有效,最大限度地降低卫生资源的消耗[5-6]。
1 陈洁.药物经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37.
2 陈叔君.药物经济学对医院临床药学的指导作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12):1473 -1474.
3 王昱娜.药物经济学在医院药事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10,26(15):1770 -1771.
4 姜小琴.药物经济学在临床用药决策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9):11 -12.
5 赵宁志.药品风险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22(3):104 -105.
6 薛强,李蓓蕾,侯婷婷.药物经济学与医院合理用药的发展[J].中国疗养医生,2011,20(6):533 -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