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勰 李 雯 鲍 瀛 邹晓平
南京市鼓楼医院消化内科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其消化科内镜中心创建于1954年,是全国成立最早的内镜中心之一。中心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成为中华医学会及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培训基地。
为了建成国内一流的内镜诊疗中心,中心在深化信息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业务过程有机融合的思想,以内镜PACS为主线,以虚拟化平台为基础,严格进行内镜设备消毒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数字化手术示教系统的作用,实现了PACS、虚拟化平台、消毒质控、手术示教4个维度协同一致的内镜中心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消化内镜已从单纯诊断的初期阶段进入融合诊断、治疗于一体的微创介入技术的高级阶段,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诊断治疗方法之一[1]。目前内镜中心所有业务的成像结果、诊断信息和治疗手段都依赖于数字影像数据。随着DICOM(数字影像和通信)标准的建立和发展,基于DICOM标准的PACS(图像存档和通信系统)得到广泛的发展和普及。
内镜PACS与放射影像PACS是不同的。目前内镜PACS全面解决了医学图像的获取、显示、存储、传输和管理,并且有效结合各个其它功能模块,在私有云数据中心的平台上,有效地结合了消毒质控和病理信息系统,并且把以前老PACS的相关数据结构进行分析,成功纳入到新系统中来,实现统一查询、分析。
中心目前设有16个检查室同时进行内镜检查,其中包括两个X线检查室、全部配备了内镜PACS视频工作站。业务应用包括:预约登记、检查诊断、图像存档等,并能同医院其它信息系统(如病理系统)无缝集成,共享信息资源。通过建立和应用PACS,不仅为病人就诊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
1.1 预约登记 PACS从预约登记开始,病人持门诊医生开的检查申请单,缴费后到内镜中心进行预约登记。PACS预约系统与医院HIS通过标准接口相连,根据申请单号从HIS中获取病人基本信息,并为病人打印排队编号;内镜中心大厅外的电子叫号屏上会同时显示该病人的编号、姓名及检查类型;系统根据检查类型的不同分栏显示,自动叫号排队等候。患者进入检查大厅后,等待检查室的二次叫号,外厅屏幕患者姓名自动消失,同时检查室的电子叫号屏上会显示患者信息。电子叫号系统的实施使患者能够及时了解就诊信息,减少了等候时间。根据当天的检查人数,PACS预约系统不仅可以预约当天检查,还可预约指定的时间、指定的医生进行检查。在预约过程中,可根据各个检查室的检查类型,将不同的病人分配到对应的检查室进行检查,对同样类型的检查室,还可将当前预约人数均衡分配。急诊病人需要检查时,则有专门的通道予以安排。
1.2 检查诊断 现代内镜诊疗技术的核心是数字影像数据,内镜检查过程中的图像采集是检查诊断的关键,采集的图像质量是医生做出正确报告或诊断的基础和依据,其决定了病人能否得到有效地治疗和康复,对于病人和医生都至关重要。
内镜中心的图像采集主要涉及动态图像的捕获及存储,通过采集卡内部集成的3块芯片实现。这3块高质量和高性能的芯片,在源头上保证了内镜检查中图像采集的质量。对传到主机上的视频数据,通过独特的视频算法软件处理后,以高质量的视频画面在其PACS中展示。
PACS的视频工作站同内镜检查设备间通过标准的接口相连,报告医生只需坐在视频工作站的电脑前,通过双屏电脑显示即可边看检查结果边写报告。报告完成即可打印签字后发给病人,提高了医生工作效率,缩短了病人等待报告的时间。
对于超声内镜检查,PACS工作站可在视频画面和超声画面间切换,还可实现视频和超声画面的画中画效果。对于手术治疗下众多子项检查,PACS工作站可同时显示视频图像画面和飞利浦设备画面,同时还有专门的图像程序可以对DICOM图像进行灰度的调整,方便医生做出正确诊断(见图1)。
图1 图像效果
1.3 图像存档 病人接受检查后,PACS立即将包括采集的图像在内的各项就诊信息通过无损传输并保存到医院的服务器中,有效防止了各项就诊信息的丢失,并实现了检查图像、录像文件及报告的实时共享、分析、存储及远程调取,满足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查询要求,极大方便了病人就诊。同时,门诊医生也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病人检查结果,及时做出准确诊断,大大提高了诊疗信息的传递速度。
1.4 统计功能 PACS提供了统计功能。所有医生及护士都可统计自己当天及任意一天或一段时间的工作量,以及统计自己对某种检查类型的工作量。中心主任及护士长可以方便了解到整个中心当前及某段时间的检查情况,了解医生及护士的工作量情况,极大方便了中心的管理,提高了中心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1.5 与其它信息系统集成 PACS同医院的病理系统能做到无缝对接。PACS内部会自动生成一个条码号,并通过Webservice接口服务提供给病理系统调用查看患者基本信息及活检信息,与此同时,病理系统也会通过该条码号回传病人病理报告及图像供PACS视频工作站查看。一个简单的条码号解决了以往护士需要手动输入病理信息的烦恼,还能在病理科再次确认病人是否已经交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医院Web临床报告浏览系统为病理系统提供了一个Http链接地址,病理系统只需通过该链接地址,就能方便地查看Web临床报告及图像。
PACS以其直观、友好的界面,展示了该系统的强大功能。系统可长期保存患者就诊数据,并提供了基于相应内容的检索,为教学和临床科研工作提供了便利。内镜中心通过应用PACS,建立了符合自己特点、满足自己需求的业务核心系统,解决了医学影像的获取、存储、归档、传递、打印、查阅和管理等问题,真正做到无纸化办公,使中心整体业务技术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将为患者服务的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南京市鼓楼医院充分认识到传统架构的不足,所以采用了虚拟化技术,整合了全院96个关键应用项目,中心在实施内镜PACS时,完成了以虚拟化平台为基础的PACS的建设(见图2)。
虚拟化技术是为了满足有效整合硬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IT资源的集中管理,构建现代IT环境的商业需求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虚拟化技术主要利用拆分、整合、迁移等虚拟化类型来构建统一的虚拟资源池,极大地提高了资源共享的效率,实现跨系统平台应用、资源调配、进而提升业务应用的整体运行质量,为内镜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图2 内镜PACS虚拟化架构图
内镜是一种重复性使用的精密检查器械,而其消毒问题已经成为保障患者健康和减少医院院内感染的重要问题之一。内镜中心每天检查200人次左右,内镜检查结束经过清洗消毒后循环使用,这就对消毒过程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应用PACS来建立消毒质控系统,就需要对内镜的消毒及清洗工作环节进行实时的监控和有效的记录,并能以简洁直观的人机界面展示,供相关人员检查或查看。
内镜的清洗严格按照初洗、酶洗、次洗、消毒等4个步骤进行,并控制好每个步骤的时间。为此,中心为每个内镜均配有1张磁卡,在消毒质控系统中通过刷卡就能将消毒日期、就诊病人姓名、内镜使用编号、初洗时间、酶洗时间、次洗时间、消毒时间、入水时间、出水时间以及洗清人员姓名等记录到消毒质控的服务器数据库中。
PACS通过建立链接服务器与消毒质控系统相连,保证了消毒质控服务器的性能和安全性。客户端链接到链接服务器时,链接服务器首先对客户端的身份进行验证。验证的依据是远程数据库中的用户账号数据,与链接服务器建立了登录名映射。也即链接服务器在其中起着“保安”的作用,会先确定访问者的合法身份。由此可见,通过登录名映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远程数据库服务的安全性。
应用了PACS后,在病人检查前,需要先通过检查设备刷卡,PACS获取卡号,查看该内镜的洗消记录。PACS是通过链接服务器来读取消毒质控服务器中的洗消记录,并呈现给用户。如果没有该内镜的洗消记录,很可能该内镜没有经过消毒处理,系统给出警示信息,内镜就可及时送还消毒中心进行消毒处理。同时,PACS工作站还提供了所有内镜的洗消记录统计功能,方便中心护士长及其他人员了解及统计内镜清洗消毒情况,以及清洗消毒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目前,中心还在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地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坚持以“无菌供应”与“污染回收”为绝对条件,利用PACS不断提高内镜诊疗质量,传递内镜清洗消毒新理念,同时也保证了PACS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和质量(见图3)。
图3 内镜消毒质控流程图
高清手术示教系统是一套根据检查室特殊的环境进行设计,整合了多种高科技的技术,能够实现手术内容的实时远程直播和录像的智能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让观摩者与检查室进行物理分离,同时又能将检查室内正在进行的检查或手术在示教端同步实时播放,使观摩人员不必进入手术室,就可以直接观看了解到手术全过程,同时可以与手术者进行音频互动。让学员有更多的观摩及学习机会,极大地解决了目前面临的手术教学难题。同时该系统采用的灵活架构,根据不同的实际状况进行分配组合,可以实现标清、高清、全高清的视频直播和录像。
该系统对手术过程进行全程的录制,并进行高质量、长时间的存储。手术的录制影像可编辑整理成资料库,提供学习者点播观摩。手术后对照这些影像资料进行学术探讨和研究、课件制作,可以有效提升医院的医疗应用教学管理水平。
在建设国内一流内镜中心的过程中,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将表面上看起来似乎相对独立的PACS、虚拟化平台、消毒质控、示教中心的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从4个维度进行内镜诊疗中心的建设,探索出了内镜诊疗中心信息化建设行之有效的新模式,取得了1+1>2的效果,使中心建设成为了具有四维一体特征的、国内领先一流的现代化内镜诊疗中心。
1 李兆申,中国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发展与展望,第十届国际治疗内镜及消化病学术大会,2010年,http://www.csde.org.cn/cn/n_1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