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政辨治顽固性腰痛验案2则

2013-02-19 19:37:09鲍晶铭王耀光
江苏中医药 2013年2期
关键词:山慈菇乌药腰骶部

鲍晶铭 王耀光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黄文政(1941-)是中医内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内科分会理事、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是当代著名中医肾脏病学专家,行医近5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黄教授治疗顽固性腰痛验案2则介绍如下:

案1.秦某某,男,42岁。2012年3月20日初诊。

主诉:腰痛9月余,加重1周。患者于9月前因受凉后出现腰部胀痛不舒,就诊于某医院骨科,查腰椎正侧位示:腰椎退行性变,骶椎发育不良,诊断为:腰椎退行性变、腰肌劳损。予仙灵骨葆胶囊、骨舒康颗粒、左归胶囊、血脉康等治疗,疼痛反而加重。遂就诊于某医院肾内科门诊,予补肾温阳中药汤剂治疗,开始疼痛有所缓解,继而效果不显,胀痛复作,并持续加重。期间间断服用止疼西药及局部敷贴膏药治疗,但只能暂时缓解,效果不能持续。近1周来疼痛进行性加重,四处求医罔效,经人介绍求治于黄教授。刻诊:左侧腰骶部酸胀疼痛,受凉后加重,乏力,纳可,夜寐欠安,夜尿频数,大便溏,舌红、苔薄白,脉沉紧。化验:尿常规(-)。中医诊断为:腰痛。辨证属肾虚寒凝,寒湿闭阻。治宜温肾驱寒,理气化湿。方宗费伯雄温泉汤加减。处方:

秦艽 15g,独活 10g,桑寄生 30g,白术 10g,茯苓10g,制附片 10g,狗脊 20g,细辛 3g,生姜 2 片,杜仲10g,怀牛膝 10g,骨碎补 10g,沉香 6g,乌药 10g,砂仁6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2年3月27日二诊:腰骶部酸胀疼痛显著减轻,大便已成形,舌红、苔薄白,脉由沉紧变为沉缓。前方去生姜2片,加生苡仁15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2年4月3日三诊:腰骶部已无胀感,偶尔受凉后有疼痛,睡眠较前改善,夜尿次数减少,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前方去乌药10g、沉香6g、砂仁6g,加补骨脂10g、仙灵脾2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2年4月10日四诊:腰骶部胀痛完全消失,精神状态明显好转,但腰部仍怕凉,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前方去细辛3g,加肉桂6g。本方加减共服30余剂,后以补肾助阳善后,遂获全功。

按:腰痛的辨证,《中医内科学》[1]分为寒湿腰痛、湿热腰痛、瘀血腰痛、肾阴虚腰痛、肾阳虚腰痛等证型。本案腰痛较顽固,观前医治疗,温肾驱寒、补肾壮督、利湿活血诸法均已用到,何故无效?本案虽诊为腰痛,实则与古人所谓肾胀非常接近,故从肾胀论治,应用温泉汤加减治疗,效如孚鼓。温泉汤出自清代著名孟河医家费伯雄所著 《医醇剩义》[2],原方为肾胀所设;“肾胀者,腹满引背,央央然腰髀痛。肾本属水,寒气乘之,水寒则成冰,气益坚凝,坎中之真阳不能外达,故腹满引背,时形困苦。腰髀痛则下元虚寒,营血不能流灌也。当温肾驱寒,温泉汤主之。当归二钱,附子八分,小茴香一钱,破故纸一钱五分,核桃肉拌炒,乌药一钱,杜仲三钱,牛膝二钱,木香五分,广皮一钱,青皮一钱,姜三片”。本方的关键在于大量温肾驱寒之品配以理气之品如乌药、木香、陈皮、青皮等。从气血辨证来讲,胀属气分,气滞则胀,寒凝则痛,寒气袭肾,故痛胀并见。治疗当两相兼顾,方能恰合病机。

案2.李某,女,50岁。2012年5月22日初诊。

主诉:腰痛20余年,加重伴双下肢麻木1月余。患者于20年前因劳累过度致椎间盘脱出,间断服用中西药物治疗,病情时轻时重。近几年因工作劳累,起居不慎,再加上服药不规律,病情逐渐加重。遂于3月前就诊于北京某著名骨科医院,行腰椎间盘内固定术,病情缓解。术后1月余疼痛复发,伴双下肢麻木。遂就诊于某医院骨科,查骨密度:1-4腰椎T值-2.9;腰椎CT示:腰椎骨质退变,L3-5椎体术后改变,可见金属内固定物,部分棘突椎板缺如。诊断为:腰椎退行性变,骨质疏松。予十全大补汤及营养神经药物神经妥乐平治疗,服药后病情加重。近1月来跑遍各大医院求治,未能控制疼痛。刻诊:右侧腰痛难忍,伴双下肢麻木,严重影响行走,周身疲乏少力,腰部畏凉,纳可,夜寐安,夜尿频数,大便日1次,不成形,舌红、苔薄白,脉细涩。诊断为腰痛。辨证属术后肾督亏虚,络脉瘀阻。治以补肾壮督,活血通络。自拟方如下:

骨碎补15g,山慈菇15g,百合30g,仙灵脾30g,狗脊30g,鸡血藤30g,牛膝15g,甘草1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2年5月29日二诊:服药后感觉良好,腰部疼痛减轻,双下肢仍有麻木,舌红、苔薄白,脉细涩。前方加细辛3g、土鳖虫10g、炮山甲5g。7剂。水煎服,每日1剂。

2012年6月5日三诊:腰痛大减,双下肢麻木明显缓解,行走功能有所恢复,精神渐佳,舌红、苔薄白,脉弦细。前方加白芥子 10g、当归10g、红花10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前方加减共服50余剂,精神状态大为好转,腰痛完全缓解,双下肢麻木消失,已能正常行走。

按: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后腰痛为临床常见并发症,疼痛病因复杂,治疗颇为棘手。黄老独辟蹊径,应用自拟经验方治疗,药简力专,效果显著。方中骨碎补和山慈菇为主药,骨碎补可补肾强骨,续伤止痛,并能引诸药入腰骶;山慈菇清热解毒,散结消痈,陈士铎谓“山慈菇为消痰之药,可治怪病”。余药以补肾壮督为主,佐以祛风湿、通络止痛。本案辨证的关键在于病因和脉象。因术后易致瘀血内停,脉象多为涩脉,疼痛以刺痛为主。同时手术易损伤人体元气,多出现本虚标实、虚实并见之症。故治疗宜先通后补,切不可骤用补法。诚如朱丹溪所说:“凡诸痛皆属火,寒凉药不可峻用,必用温散之药。诸痛不可用参,补气则疼愈甚。”对于活血药的应用,应该分清层次,“久痛入络”,治疗顽固性腰痛,必须应用虫类药如土鳖虫、穿山甲、蜈蚣等搜剔经络,通达络脉,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515

[2]清·费伯雄.医醇剩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5

猜你喜欢
山慈菇乌药腰骶部
基于商品规格等级的山慈菇本草考证及近现代文献研究
老年女性腰骶部多发毛母质瘤及文献回顾1例
山慈菇提取物通过下调AEG-1表达抑制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迁移和侵袭
响应面法优化山慈菇多糖的水提醇沉法工艺
腰骶部巨大皮脂腺囊肿1例
缩泉丸中益智、乌药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的优化
中成药(2018年7期)2018-08-04 06:04:20
山慈菇水煎剂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影响
中成药(2018年1期)2018-02-02 07:20:19
不同产地乌药质量的评价
中成药(2017年10期)2017-11-16 00:50:17
行气止痛的乌药
不同产地乌药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