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少武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孝感 432000)
网络在线书评概念的提出与特点分析
曾少武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孝感 432000)
根据书评基本要素,网络在线书评可以被看作是书评在网络环境下运用网络在线交互特点,实现对网络文学评价并宣传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网络文学是网络在线书评的主要对象,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媒体的支持是网络在线书评存在的物质基础。网络在线书评与传统媒介书评的理念、模式、规则有着实质性区别,二者在书评对象、书评方法上存在差异。网络在线书评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书评主体的多元化、书评信息的商业化、书评过程的交互化、书评媒介的现代化、书评语言的直观个性化等。
网络在线书评;概念;特点
当前网络在线书评已成为网络写手、文学网站与网络读者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对网络文学作品的质量优劣进行客观评价和建议,坚持正确的社会文化导向,优化网络文学环境,有必要对网络在线书评概念作出剖析。
书评是政论和文学批评的一种体裁,是一种独立的文体。1982年出版的武汉大学、北京大学编写的《目录学概论》中,将书评定义为“从政治思想性、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等方面对图书进行分析评论和介绍”。[1](P128-130)书评一词的英译意思是再检查、检讨、回顾,即进行质量的检查和评价。[2](P97)所谓书评,就是“以科学的观点,对图书进行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有见地的剖析评论;分析图书的优劣对错,评议图书的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和影响力;并利用各种传播媒介进行广泛宣传、揭示报道各种文献信息载体的方法和文体”。[3]在世界文化学术史上,书评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一种知识成果评价和知识传播的重要文体。知名学者萧乾在《书评研究》的序论中,曾引用美国学者都伏思(R·L·Duffus)的一项社会调研成果说明,书评高踞“读者得与著作接近的媒介”渠道之榜首,位在书店陈列、作者声望、友人介绍和广告之前,从而证明了“一种为一般读者所写的一般书籍的批评”将崛起成为“现代文化里的一个新势力”。[4](P4)
上述关于书评的表述,主要包含有四个基本要素:一,书评是一种新的文体;二,书评的功能在于导向性评价和宣传;三,书评的对象主要是文艺图书作品;四,书评必须以媒介为载体发表观点。前两者表现了书评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功能,而后两者是书评指向对象和依托工具,是书评的物质基础和生产方式,是对书评本质特征的强化。书评需要借助新颖多样的传播媒介,诸如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这些拥有最广泛接受群的文化载体作为传播工具,以此来强化书评的本质功能。
网络在线书评源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变革与网络文化生活的社会需求。“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5](P142)。在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网络文化生活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一种常态,基于网络而衍生出一种以超文本为基础的网络文学进入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消费领域,尤其是许多青少年热衷于在电脑或手机等现代媒介上在线阅读网络文学作品,并在文学网站推出的书评区发表评论,与作者沟通交流,形成一种网络在线书评现象。这种新的书评形式因为书评对象、书评工具与电视、广播、报刊和出版发行等传统媒介书评有着显著区别,而独具特色。由此,根据书评概念的四要素,我们提出,所谓网络在线书评,就是借助网络媒介对网络文学作品作出导向性评价和宣传的一种文体。它是书评在网络环境下运用网络在线交互特点,实现对网络文学评价并宣传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其中,网络文学是网络在线书评的主要对象,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媒体的支持是网络在线书评存在的物质基础。
网络在线书评是书评在网络信息技术条件下形成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定义来看,网络在线书评包含四个关键词:网络媒介、网络文学作品、导向性评价、文体。传统媒介书评与网络在线书评在“评价”与“文体”这两个关键词上有着一致性。但书评媒介与书评对象的不同,分别形成基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工具形成的传统书评和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网络在线书评两种形式。从逻辑推理来看,存在两种不确定性判断:一是对传统文学作品的网上在线评价;二是对网络文学作品以传统媒介进行评价。以上两种是否属于网络在线书评概念的范畴呢?这实质就是如何进一步辨析网络在线书评与传统媒介书评的问题。
首先,网络在线书评是在传统媒介书评基础上的一次革新。书评工具由传统媒介进化到依托网络信息技术,使书评作者及时抒写所想所感并在线有效地评价,这是区分二者的根本标志。“人类进化过程表明,由生产力性质所决定的工具与文化形态之间呈现出特定的对应关系。事实上,人类历史上每一项划时代的重大技术进步,都会带来工具的质的飞跃,并将其转化为文化形态的演进;而一定文化形态的确立,又会加强和固化相应工具的主导地位。”[6](P114-120)人类文学发展与使用工具有关,并且在工具进化与文学发展之间呈现出特定的交互演进规律,使一个时期的文艺生产呈现出一定的工具化特征,如基于印刷技术的印刷文学与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网络文学。书评媒介由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工具进入到网络信息数字化技术时代,是书评史上的一次革命。雷·海蒙德认为,信息时代经历两个发展阶段:物质化(physical)信息时代和数字化(digital)信息时代。在物质化信息时代,信息载体是“原子”,如书籍、报纸、杂志、包括模拟信号的电话、电视及传真,它们都是由原子构成。在这个时期,人们对信息的消费表现为对某种物质的消费,例如,人们必须购买书籍,订阅报纸、杂志,安装电话机、电视机和传真机。人们对信息的传递也主要依靠这些工具。凭借这些传输工具,人们能够更快地传送信息,甚至已经能够观看现场直播的体育比赛和运动会。托夫勒当时就惊叹信息传播范围之广和速度之快,并预言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尼葛洛庞蒂将这个时代称之为“传送原子”的时代,但这只是信息时代的初级阶段。在数字化信息时代,信息工具实现了高度统一。计算机和网络成为加工和传输信息的统一工具。在数字化时代,对信息的加工和传输不再需要传统的书写工具和运输工具,计算机和网络已经完全取代了它们。这是数字化信息时代区别于物质化信息时代的第一个特征。其二,信息载体实现了完全统一。任何信息对象,无论是数字、文字或符号,还是声音、图形或图像,都只需用“比特”来承载。传输“比特”的速度是光速,这是一切速度的上限,而传送“原子”的速度最快的是音速,更多的是亚音速,当然无法与光速相比。其三,在网络上传播的数字化信息具有开放性。采用全球统一的TCP/IP协议和点对点方式组织的互联网,其信息形态具有开放性,其通信方式具有自主性,其通信主体具有平等性。其四,在物质化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的接受和消费是完全被动的,而在数字化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的接受和消费却是相当主动的。[7](P33-42)因此,我们认为,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书评是书评史上的表现形式之一。但网络在线书评是数字化信息技术在书评领域的革新,标志着书评史上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将到来。
其次,网络在线书评与传统媒介书评的理念、模式、规则有着实质性区别,并决定二者的书评对象、书评方法存在差异。
对文学现象进行客观评价、宣传和引导是书评天然的文化使命,无论传统媒介书评,亦或网络在线书评皆不例外。在书评表现形式上,二者有着相似性,根据书评撰写者身份的不同可分为:普通读者的书评、相关学科专家学者的书评、专业书评者的书评。也有的学者根据评论方法把书评分类为推荐书评、引导书评、比较书评,争鸣书评、商榷书评、记失书评、批评书评等等,或就评论形式把书评分为论说体、书信体、答问体、读后感、札记、序跋等。[8]
但基于网络信息技术衍生的网络在线书评与网络文学一样有着共同的特质,即主体的自由意志、思想与情感获得开放、交互、及时、有效的表达,并与传统媒介构成区别。在评价与宣传精神上比较,传统书评的“导向”意味浓厚,写作者多以高端身份和权威口吻,发出自上而下的理论性、专业性、逻辑性较强的“指导”和“教育”文章。网络在线书评则由于其作者身份更多的是平实普通的大众化读者,他们多采用参与、平等的态度,及时而有效地抒发阅读感受和看法。在书评模式上比较,书评的指向性与工具的单向性特点,使传统媒介书评表现为一方发表,一方接受的单向阅读模式,且时效性滞后。由于网络的及时与交互特点,网络在线书评模式表现为开放的双向互评模式,书评作者与读者共同讨论,互为作者或互为读者,并引发众多围观和社会公众的参与。“网络读者书评一方面激发了读者的互动热情,另一方面也使图书以及书评的生命价值在读者的思想互动中得到升华。在一些以读书为主题的网络社区以及博客群落,我们常常看到,一篇精彩的读者书评最终在书评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引发了实时讨论,其参与人数之众多、思想激荡之剧烈,可谓书香四溢,正是一个读书社会在成长中的生动缩影。”[9](P183-184)在书评规则上比较,关于网络文学的书评也有专家评论、专业书评者书评和读者书评,这些评论也能时常见诸报端,其中不乏一些专业性、理论性、指导性极强的真知灼见。但由于媒介不同,依赖传统媒介对网络文学的评价与宣传,遵循的是传统规则,仍然没有摆脱传统媒介的窠臼,即该类书评仍需要遵循报刊、广播、电视的编辑、出版与审核制度。而网络在线书评,以诸多文学网站如起点、小说阅读网、17k等书评区现有的书评实例来看,由于网络的相对开放性,任何网络在线的读者看书后皆可有感而发,成为网络书评作者,并对所读文章的内容、形式与观点、价值作出个人的评论和判断,并在书评区实时而直观地作出负面评价和建议,或正面宣传与推荐,形式上更加活泼多变,在感情上与评论对象更加有效沟通。
综上所述,网络在线书评正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自由开放、平等交流与及时有效之精神为特质,并与传统媒介书评相区分,网络文学可以成为传统媒介的评价与宣传对象,但网络在线书评的必要条件是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对网络文学作出评价与宣传。
网络在线书评不仅仅表现为书评载体的变革,透过诸多文学网站书评区的在线书评内容、观点等现象分析,它还是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文学适应与生存发展现象,是社会大众对新的书评形式与文学阅读现象需求的客观反映。其特点与网络读者、文学网站,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息息相关。
1.书评主体多元化。
在网络时代,每个读者都可以成为书评人。网络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参与性以及海量信息特点为书评主体提供了开放的新的交流平台,也为书评主体多元化提供了契机。网络释放了读者的声音,读者通过书评广而告知:自己喜欢阅读什么,习惯怎样阅读。“来自不同群体与层级的普通读者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基于个体的阅读体验,发表意见与观点。在线书评、读者反馈、阅读论坛、个人博客为书评主体的多元表达,提供了广阔的渠道与空间。它们颠覆了既有的书评形式,消解了权威话语中心,在交流与碰撞中丰富了书评的内涵。”[10](P33)
网络读者的在线书评是对文学阅读市场的实时客观反映,真实地记录了大众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趣味和阅读效果。因此,各类文学网站的书评区已成为网络写手了解读者心态、进行文学创作的向导,是人们网络阅读、选购图书、交流讨论的热区,也是文学网站推出新书、宣传好书、扩大销量的营销平台。著名的美国亚马逊(Amazon.com)网上书店成立于1995年,1998年销售额达到5.4亿美元,2000年达到26亿美元。其成功的营销策略之一就是为用户提供十分详尽的图书信息和匠心独运的书评内容。它的书评主要来自书的作者、出版者和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对一本书作多角度的评价。[11]这一策略已成为国内诸多文学网站进行网文营销的经典范式。
2.书评信息商业化。
网络在线书评因文学网站的资本运作而带有明显商业化特征。网文阅读推行VIP电子收费制度,已成为起点、幻剑、逐浪、红袖、晋江、17k等国内多家知名文学网站的主要商业模式,它们还利用广告,短信联盟,出版中介攫取利润,通过“公司化运作”、“全媒体”、“全版权运营”谋求发展。文学网站的资本化运作模式决定了网文的商品性,网络在线书评不可避免打上商业化烙印。知名网络写手唐家三少表示:“‘粉丝经济’并不只是指金钱,对网络小说来说,它代表了很多东西。比如说读者给我每一次点击,每一个推荐;和读者在书评区进行交流,他们给我的每一句支持,每一个建议,都是‘粉丝经济’的一部分。”[12]在文学网站书评区,常有为推销而撰写的五花八门的宣传广告式书评,这些书评不仅对网文潮流、阅读走向、出书趋势、点击情况等作出分析、预测和评价,而且本身就是导读促销,体现了信息性与商业性的统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性的书评客观存在。通过书评,文学网站向读者正面推荐新书,客观评价好书,有利于吸引网站人气,提高点击率,扩大知名度等。但同时我们要反对推高评价、虚假评价。在一些网站中,有的书评栏目只有“极力推荐”、“值得一看”等字样,或充斥着“好书”、“精品”、“难得”等字眼,有的利用网络匿名形式,文过饰非、自我吹嘘、自卖自夸。2004年2月,网上书店亚马逊公司加拿大网站出现故障,读者们发现该网站的“读者书评”中许多书评不过是作者匿名撰文自评,其中不乏知名作家。[13]
3.书评过程交互化。
网络在线书评伴随网络文学作品创作全过程。其过程性特点源于网络文学作品的在线创作与动态更新。以网络小说创作为例,在文学网站作品区选读的许多网络小说通常是未完结的作品,从网络文学作品进入文学网站开始,即面临来自网站编辑、在线读者、网络写手同行,以及书评专家的点评。书评作者就是在充分阅读已完成部分内容后再进入书评区发表评论,从而形成“跟读”与“跟帖”现象,这就使网络在线书评呈现过程化、片段化特征。
网络在线书评作者的出评信息能及时而有效地获得沟通与交互反应。网络的开放与交互特性,使读者可以成为书评作者,在文学网站书评区,许多读者喜欢以跟帖的方式参与到创作中来。读者在线阅读时,可以随时留言,或是探讨文中的瑕疵、漏洞,或是讨论故事情节的展开,或是催促作者加快更新。而作者会在线回复一些评论,这种交流不但会影响作者的思路,甚至还会使其因为“民意”而改变故事的走向。一些网络写手就曾表示,写东西并不是为了赚钱,看到流量增大,有人跟帖、自己回帖的过程才是他们最享受的,也是其坚持写作的原动力。[14]“随着鼠标的点击,大家围着作品转,这改变了读者和作者的关系,呈现的是两者协作创建的种种世界。读者根据作者准备的材料,写他们自己的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合著。他们成了既是读者,又是作者,一身二任。[15]
4.书评媒介现代化。
网络在线书评形式多样。网络条件下的书评依托传统媒体、网络书店、门户网站、博客论坛等评论形式,多渠道、交互式的链接有助于整合分散的书评资源,不仅为获取图书信息提供方便,也是图书策划和营销的一部分,如可以为选题策划提供参数,反映读者的阅读意愿,成为编辑选题论证的群众基础;可以促进资源共享,成为减少、消化积压库存的重要手段,使书评的辐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体现。
新的阅读平台改变了书评载体。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电子书已近30万种。而电子图书的增长所导致的阅读习惯变化,也推进着阅读的网络化进程。“在新闻出版总署进行的阅读调查中,阅读传统出版物的人数在以12%的速度下降,而阅读新媒体的人数则以30%的速度增长,特别是年轻人和知识分子人群表现尤为明显。”[16]这种阅读平台的变化,使得网络在线书评的空间得以扩展。
5.书评语言个性化。
对于读者而言,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的书评具有专业性、理论性和指导性特点,有着自上而下的“说教”与“指示”意味。而网络在线书评参与者多是大众读者的即兴之作,他们的跟帖简单、直观而极具个性化。他们对好的网文作品毫不掩饰而大加赞赏,对寡淡无味的作品则毫不留情予以贬斥,其用语言鲜活富有个性,通常采用对话式、书信体、日记体、散文体形式,借助书评区,与
作者就网文中的主人公设定、故事情节发展、背景题材的描述展开反复的讨论,这种平等式精神、朋友式态度、简单直白的语言,获得作者和其他围观读者的热切回应。“书评作者平等分享的传播姿态可以产生亲和效应,唤起书评读者的发言欲望。围绕书评及其评论的对象,人们很容易在分享的基调之上畅所欲言的展开话题交流。这就意味着,网络读者书评一方面激发了读者的互动热情,另一方面也使图书以及书评的生命价值在读者的思想互动中得到升华。”[17](P183-184)在一些以读书为主题的网络社区以及博客群落,我们常常看到,一篇精彩的网络读者书评最终在书评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引发了实时在线讨论,其参与人数之众多、思想激荡之剧烈,可谓书香四溢,正是一个读书社会在成长中的生动缩影。
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网络在线书评,使每一个读者可以成为书评主体,平等而自由的交互式讨论,语言的直观与个性化表述是网络在线书评的优点。但尚处于萌芽阶段的网络在线书评,对于网络文学的深入发展来说,其商业化的评价与宣传,简单而直白的口语式表达又凸显出众声喧哗的浮躁,缺乏理论的反思与渗透,文学网站的资本化运作、书评的在线交互与平台的形式带有明显的商业化、技术化特征。
[1]胡璟.书评亟待规范[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2]白连义.书评学术研究综论[J].甘肃社会科学,1991(2).
[3]黄建铭.书评的本质与信息功能[J].情报探索,2002(1).
[4]孟昭晋,王波.萧乾书评理论与实践[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何明升.网络文化的工具性因缘及其多样化共享问题——兼论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的学理依据[J].哲学研究,2010(12).
[7]蔡曙山.论数字化[J].中国社会科学,2001(4).
[8]汪诚.书评学初探[N].新书报,1986-01-07.
[9]常聪.网络读者书评的文化价值[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5).
[10]田大宪.数字出版时代书评的困惑与进路[J].出版发行研究,2008(2).
[11]武春福,刘美霜.网络书店的经营策略——美国亚马逊网络书店的启示[J].图书情报知识,2001(1).
[12]诸葛漪.网络“大神”写手侃粉丝经济[N].解放日报,2009-12-23.
[13]“读者书评”是作者亲手炮制网络书评遭遇滑铁卢[N].中华读书报,2004-03-17.
[14]杨海鹏,李淼,曹璇.网络时代的别样阅读和另类营销[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08-13.
[15]胡壮麟.超文本小说——一种基于电子技术的新文学体裁[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4(4).
[16]柳斌杰.新媒体现状与趋势[J].青年记者,2007(3-4).
[17]常聪.网络读者书评的文化价值[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5).
Online Literary Criticism:Concept and Features
ZENG Shao-wu
(Hubei Polytechnic Institute,Xiaogan 432000,China)
According to the basic elements of literary criticism,this paper tentatively gives on-line literary criticism a concept as a new form of literary criticism aimed at commenting and promoting cyber-literature which is enabled under cyberspace environment and through use of online interactive features.Cyber-literature is the principal object of the criticism,and modern internet technology is its material basis and support.The substantial differences between online criticism and traditional-mediabased criticism in idea,mode and rules decide their gaps in object and methodology.Online literary criticism is characterized in variety of criticism subject,commercialized criticism information,interactive criticizing process,modern criticism media,and straight-forward comment languages.
online literary criticism;concept;features
I206.7
10.3969/j.issn.1674-8107.2013.06.016
1674-8107(2013)06-0104-05
(责任编辑:刘伙根,庄暨军)
2013-06-1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青少年网络小说阅读研究”(项目编号:10CZW 054)。
曾少武(1972-),男,湖北孝感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网络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