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液回输方法及其护理的研究进展

2013-02-19 11:55江方正周洁叶向红
军事护理 2013年20期
关键词:消化液回输胆汁

江方正,周洁,叶向红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普通外科研究所8区ICU,江苏 南京 210002)

消化道瘘是腹部手术后或其他胃肠道疾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常因腹部创伤、炎性肠道疾病、手术后肠管或吻合口破裂,导致消化液、食物残渣漏至切口或腹腔外,漏出的消化液对皮肤具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由于消化液中含有极为丰富的消化酶以及电解质等物质,患者常因大量消化液丢失,肠内营养不能充分消化吸收,导致胃肠道功能障碍,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这些改变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病情,危及患者生命[1],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2]。为解决消化液外漏的问题,众多学者对消化液回输进行了相关研究,笔者将消化液回输的临床意义、回输方式、护理进展和注意事项等综述如下。

1 消化液回输的概念

1.1 消化液正常值 正常成人每天可分泌7000~8000ml的消化液,其中胰液分泌量为750~1500ml,胆汁为800~1200ml,胃液为1500~2500ml,小肠分泌的液体量可达1800ml。但绝大部分由小肠及回肠重吸收,仅有150ml随粪便排出体外[3]。

1.2 消化液回输概念 包括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回输,将引流出或漏出的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收集在无菌容器内,经处理后或直接回输入患者消化道内。

1.3 消化液回输的临床意义 消化液回输可以恢复消化液在胃肠内的循环,保持胃肠道的相对连续性和完整性,从而减少消化酶的丢失和水、电解质紊乱及并发症发生。消化液回输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者对肠内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4],可防止小肠萎缩,增加小肠蛋白质、DNA含量,促进细胞分裂增殖,便于手术时肠管分离和吻合[5]。同时,消化道空置时,蠕动减弱以致消失,细菌将大量繁殖并向上蔓延,可引起内源性感染及毒血症;而消化液回输可增加胃肠道的血液供应,刺激内脏神经支配消化道和消化道激素分泌,保护胃肠道的正常菌群和免疫系统,对维持胃肠道的正常结构和肠黏膜屏障及生理功能、减少细菌移位具有重要意义。

1.4 消化液回输的优点 (1)是一种有效、经济、简单的营养支持模式;(2)能有效促进患者对肠内营养物质的吸收;(3)有效维持患者内稳态的稳定;(4)明显减少机体消化液的丢失;(5)减少机体外周静脉补液的负荷;(6)维持肠道黏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支持肠黏膜屏障;(7)明显减少肠道细菌移位和肠源性感染的发生;(8)有效保持肠管形态,预防肠管萎缩;(9)加强患者自身利胆的作用,促进肝细胞分泌胆汁,维持正常的肠肝循环;(10)反射性刺激肝脏制造更多的胆盐,刺激肠蠕动,促进排气[4,6-10]。

2 消化液回输方法

2.1 根据消化液的来源分类

2.1.1 自体消化液回输 是取材方便且最为经济的消化液回输方式,也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液回输方式。指在患者造瘘口或瘘口处放置收集装置,收集患者自身分泌的消化液,经过或不经过处理后再回输入患者消化道内。此方法可用于消化液分泌量足够机体需要,且消化液无污染、培养结果阴性者[11-13]。

2.1.2 异体消化液回输 当患者本身消化液存在细菌感染、消化液污染或消化液分泌量不足,不符合患者身体对营养的需求时,为了达到肠内营养能够充分被吸收等目的,利用从其他患者身上收集的消化液,回输入患者消化道内[14]。

2.2 根据回输过程的密闭性分类

2.2.1 开放式消化液回输 从消化液收集到回输至体内的过程中,消化液在采集、过滤等时刻与环境相接触,此方法容易引起消化液污染[15]。临床上常用引流袋、负压持续吸引器或造口袋等收集消化液,通过双层纱布过滤杂质后,利用输液瓶借助三通管相连,与肠内营养液同时输入患者消化道内。此方法适用于消化液黏稠或杂质较多的情况[16]。

2.2.2 密闭式消化液回输 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回输方式。利用收集装置,收集患者的消化液,将收集装置直接连接回输管道,管道中可以加输血过滤器,经输注泵回输入患者消化道内。整个消化液采集、过滤、回输过程密闭,不与外界空气和环境相接触,以减少消化液受污染的概率。叶向红等[17]针对不同的瘘口总结出多种密闭式收集消化液的方法,包括精密引流袋收集回输法、负压吸引瓶收集回输法、肠造口袋等收集回输法等。通过精密引流袋、负压吸引瓶、肠造口袋等将患者的消化液收集起来,直接与肠内营养管相连,经过肠内营养输注泵,将引流出的消化液通过“Y”形接管与肠内营养液共同输入患者消化道内[18]。茹晓兰等[19]用消毒引流袋收集胆汁后,直接接输血管过滤器,通过输液泵接鼻肠管或空肠营养管回输消化液。此方法适用于消化液干净无杂质的情况。

2.3 根据回输时间分类

2.3.1 持续性消化液回输 是指将收集到的患者的消化液不间断地回输入患者消化道内。朱晋国等[20]收集患者瘘口流出的所有消化液,借助输注泵,将消化液通过硅胶导尿管或鼻肠管24h不间断地回输入远端肠道。叶向红等[17]针对不同瘘口所采取的消化液收集回输方法也属于持续性回输方法。

2.3.2 间断性消化液回输 是指将收集到的消化液每隔一段时间收集回输一次。关于消化液回输的时效性观点不一。胡秋莲等[21]提出2~3h回输1次;朱晋国等[4]主张间隔时间为2~4h;高勇等[22]、郑冉冉[11]则认为每2h收集回输为宜;张宏[23]将胆汁引流后每6~8h收集回输。但临床上总体提倡消化液回输时间间隔不宜过长,回输距引流的时间越短,消化液成分变化越小,效果越好[24]。

3 护理

3.1 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精神状态、生命体征等,尤其是有无腹痛、腹泻。由于消化液收集时间长,体外环境难以保证消化液成分稳定,临床上经常可见消化液回输引起的腹痛、腹泻等肠道激惹表现[25]。若患者出现口渴、少尿、皮肤弹性差及生命体征的改变,应及时通知医生。严密观察引流出的消化液的颜色、性状,定期做消化液培养,培养阳性或怀疑被污染的消化液禁止回输。

3.2 消化液回输管理

3.2.1 消化液回输原则 严格无菌操作是控制感染的主要措施[26]。在回输过程中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加快速度和增加用量,并观察消化液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回输过程中注意保持“三度”[27]:浓度、速度及温度。(1)浓度:浓度对并发症的产生无绝对相关性,消化液黏稠时可加适量生理盐水,加温稀释后便可顺利注入,可避免因消化液刺激引起的不适。(2)速度:郑冉冉等[11]认为,开始20ml/h,若患者无腹部症状则逐渐增加至100ml/h。祝海香等[28]认为速度在40~60ml/h较为合适,陈月英[29]认为以30~40滴/min为宜,方枫[12]认为以40~50滴/min为宜,茹晓兰[19]则认为以80滴/min的速度回输较少引起患者胃肠道症状。(3)温度:回输的消化液要保持一定温度,温度较低的消化液易引起肠痉挛和腹痛。张毓萍等[30]认为,回输消化液应保持37~38℃较为适宜,黄小丹等[31]认为保持输入时的温度以 38~40℃ 为宜,刘玉芳[27]认为36.2℃最为适宜。在冬天,温度调节尤为重要,因与体温差别大时,易引起腹痛、腹胀、腹泻,最好使用加热器。

消化液引流后存留的时间越长,消化液中的有效成分越少[22],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亦越高[32]。因腹胀或其他因素不能按时、完全回输时,及时弃去剩余消化液,待引流出新鲜消化液后再输入。每2~3d作消化液细菌培养,消化液被细菌污染时不能输入;当引流出的消化液含有絮状物时,必须过滤后回输;当消化液过于黏稠时,予以稀释后与营养液一同输入,以免堵塞输注管;当消化液收集的量趋于减少时,表示患者出现恢复征象,可减少回输量;收集的消化液若具有特殊的食物腐臭味,提示患者的消化功能已基本恢复,可考虑停止回输[33];若每天收集的消化液<100ml,应停止消化液回输。

3.2.2 输注导管管理 临床上回收的消化液常与肠内营养液一起输注,护理上应妥善固定导管,保持输注管道通畅,防止受压、折叠、扭曲,协助患者翻身及整理床单位时,防止牵拉脱管。密闭式回输时,体外导管每24h更换1次;开放式回输时,体外导管每次收集回输时更换。每次输注前后用温生理盐水50ml冲管,输注期间每4h用温生理盐水10~20ml冲管1次[34],停止输注期间每4h冲洗管道1次。尽量不经输注管注入药物,必要时将药物碾碎且充分溶化后输入,注入药物前后用温生理盐水20ml或根据情况增加水量冲洗管腔,以防管道堵塞。

3.2.3 输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处理 消化液回输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回输导管堵塞、腹胀、腹泻等。(1)导管堵塞:体外导管阻塞时及时更换,体内导管发生堵塞后经持续、反复、多次冲洗管腔多可恢复通畅。5%碳酸氢钠有助凝块溶解,将糜蛋白酶加入5%碳酸氢钠溶液或生理盐水20ml中持续反复冲吸也可疏通导管[35]。不允许用导丝疏通体内导管,因可能导致导管破裂或肠穿孔[29]。但卓亚娟等[33]认为如果堵塞部位不深时,可用导丝将凝块搅碎,注意导丝进入长度不能超过导管的长度。回输前过滤及定期更换导管可预防堵管发生。(2)腹胀、腹泻:一旦发生胃肠道不良反应,应先查明原因,去除病因。可降低消化液回输浓度、减慢输注速度,适当提高回输消化液的温度等。症状严重时停止回输,必要时使用胃肠动力药,促进胃肠蠕动以减轻腹胀,给予收敛剂或止泻剂,改善腹泻症状。

3.3 心理护理 患者及家属对消化液回输联合肠内营养治疗的目的了解甚少,也不太重视;患者因各种引流管及疼痛的刺激感到不适,加上开始时常需要反复试验,使患者产生厌倦心理;消化液中胆汁、胃液的异味会使患者产生厌恶感[11];此外,回输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消极影响,患者要求终止治疗;患者对不熟悉的消化液回输方式,容易感到恐惧,甚至拒绝接受治疗[21]。作为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耐心解释消化液回输联合肠内营养治疗的目的、优点、必要性,以及在输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并介绍如何应对这些不良反应,使患者对治疗产生的不良反应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定时到病房巡视,并及时处理输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将患者的痛苦降到最低程度,提升患者的安全感,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此外,通过介绍成功病例,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减轻患者悲观、焦虑情绪,增强患者及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36-37]。

4 小结

综上所述,消化液回输是对肠瘘患者进行早期营养干预,从而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患者因吸收和摄食障碍,机体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缺乏,加之消化液丢失使机体代谢紊乱加重,组织器官功能受损,对预后造成严重影响。实施肠内营养支持联合消化液回输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38]。消化液回输可有效促进患者对肠内营养物质的吸收,促进肠道蠕动,明显减少机体消化液的丢失,有助于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大大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39]。“当肠道功能恢复且安全时就应使用肠道”[40],已成为目前公认的营养支持原则。消化液回输配合肠内营养,更符合生理,更方便有效,发生并发症更少,并且价格较肠外营养低廉,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作为消化液回输的实施者,护理人员应掌握肠消化液回输的护理重点,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心理状况,做好消化液回输过程中的管理,以确保消化液回输安全、顺利地实施。

[1]于伟,张金娟,宗兵,等.肠外瘘的诊治进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3):228-230.

[2]陈俊英,肖静,王秀,等.2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并发肠瘘的治疗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9):1064-1066.

[3]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11.

[4]朱晋国,任建安,王新波,等.肠液回输对肠外瘘患者肠内营养物质吸收的影响[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6,21(10):724-726.

[5]蒋朱明.有营养风险患者首选肠内营养支持[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09,17(2):65-66.

[6]黎介寿.营养、生长激素与胃肠道修复、重建[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4,11(5):257-259.

[7]Calicis B,Parc Y,Caplin S,et a1.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peritonitis of small-bowel origin with continuous enteral nutrition and succus entericus reinfusion[J].Arch Surg,2002,137(3):296-300.

[8]Levy E,Palmer D L,Frileux P,et a1.Inhibition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secretions by reinfusion of succus entericus into the distal small bowel.A clinical study of 30patients with peritonitis and temporary enterostomy[J].Ann Surg,1983,198(5):596-600.

[9]王卫东,陈小伍,何威,等.PTCD联合鼻肠营养管行外引流胆汁回输及肠内营养对内脏蛋白及肝功能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1):146-148.

[10]Fujino Y,Matsumoto I,Shinzeki M,et al.Impact of internal biliary drainage after pancreaticoduodenectomy[J].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Surg,2009,16(2):160-164.

[11]郑冉冉.自体消化液回输联合肠内营养50例临床护理[J].吉林医学,2012,33(18):4014.

[12]方枫,李丽娜.胆汁自体回输的方法与护理[J].中外医疗,2011,30(8):163.

[13]张月梅,王允琴,朱菊香,等.食管癌术后胸胃排空障碍自体消化液回输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0,8(30):115-116.

[14]叶向红,李琳,彭南海,等.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多个肠瘘患者营养支持结合功能锻炼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7):651-653.

[15]倪元红,叶向红,陈月英,等.严重腹部创伤致多发肠瘘患者一例营养支持的实施与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6A):59-60.

[16]何承龙,昝建宝,宋康颉,等.胆汁回输在低体重患者胆道术后的临床应用[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2,47(2):225-226.

[17]叶向红,王新颖,彭南海,等.消化液收集回输的方法和体会[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8,15(1):61-62,64.

[18]江方正,叶向红.精密引流袋在消化液回输中的巧用[J].护理研究,2010,24(36):3320.

[19]茹晓兰,陈桂婵,钟敏华,等.经鼻肠营养管胆汁回输与经空肠胆汁回输的护理重点对比研究[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2011,5(1):78-80.

[20]朱晋国,于仁,葛恒发,等.肠液回输对肠外瘘患者小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J].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1,19(4):239-241.

[21]胡秋莲,周建平,姚宏亮,等.肠液回输治疗肠漏的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2,17(7):501-502.

[22]高勇,彭南海,李幼生.消化液回输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7,3(10):82,84.

[23]张宏.腹部术后肠内营养联合胆汁回输患者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8(32):187-188

[24]钟小锋.1例严重多发伤术后并发肠漏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1,26(10):40-41.

[25]付庆芳.腹腔镜下胃癌切除术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J].微创医学,2007,2(4):373-374.

[26]吕琳,傅巧美.全胃肠外营养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及控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1B):44-46.

[27]刘玉芳.自体消化液回输联合肠内营养29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2):60-61.

[28]祝海香,王红苑,严林娟.肠瘘治疗过程中自体消化液回输方法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9):792-793.

[29]陈月英.外引流胆汁回输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与护理[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6,13(6):383-384.

[30]张毓萍,李小青,霍锦霞.胆汁加温回输在胆道引流术后的临床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28):2548-2549.

[31]黄小丹,袁小丽,程爱蓉,等.胆道术后胆汁自体回输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2):25-26.

[32]孙锦梅.胆汁回输的时效性护理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4):17-18.

[33]卓亚娟,张芬芳,钟湧.十二指肠损伤患者术后消化液回输联合肠内营养治疗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8,7(9):668-669.

[34]冯志芳.胆肠吻合术后经鼻空肠管胆汁回输及肠内营养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7):3523.

[35]邹志英,彭南海,吴素梅,等.经皮内镜下胃肠造口术后患者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7,22(8):42-43.

[36]贺建华,岳春生,赵雅辉.自我效能理论在老年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9,9(9):45-46.

[37]倪元红,黄小静,江志伟.胃癌患者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1):65-67,74.

[38]Rayes N,Seehofer D,Theruvath T,et al.Effect of enteral nutrition and synbiotics on bacterial infection rates after pylorus-preserving pancreatoduodenectomy:A randomized,double-blind trial[J].Ann Surg,2007,246(1):36-41.

[39]朱晨晖.腹部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64-65.

[40]黎介寿.肠外瘘[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45-147.

猜你喜欢
消化液回输胆汁
自拟和胃镇逆汤对寒热错杂证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和胃肠激素的影响分析
厌氧氨氧化工艺在污泥消化液中的应用研究
胆汁瘤的介入治疗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
胆汁回输再利用研究进展
消化液回输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大型脊柱手术中应用控制性降压复合自体血回输的效果研究
泽芪汤联合腹水超滤回输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43例
健脾和胃降逆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3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