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性期刊应建好核心作者及通讯员队伍

2013-02-19 09:55李杨萌
关键词:行业性本行业通讯员

李杨萌

(军事经济学院襄阳士官学校 《司务长》编辑部,湖北 襄阳 441118)

行业性期刊应建好核心作者及通讯员队伍

李杨萌

(军事经济学院襄阳士官学校 《司务长》编辑部,湖北 襄阳 441118)

核心作者和通讯员队伍的建设对于期刊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行业性期刊基于自身的一些特点,更应建好这“两支队伍”,具体的建设思路和举措主要包括通过自然来稿、主动联系、实地采访、本单位挖掘、举办活动等建设“两支队伍”。

行业性期刊;核心作者;通讯员队伍;队伍建设

行业性期刊,指的是由各行业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其下属单位主办的期刊,主要报道各行业的发展趋势、动态、管理、技术、产品、方法、成果等。这些期刊除了少数内容适合社会读者阅读外,多数是为本行业的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服务的,而且大多为科技期刊[1]。行业期刊作为我国期刊方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本行业的发展起着明显的推动和整合作用。行业性期刊的发展范围、文章内容、发行对象、读者群体、作者资源等主要限于本行业内部,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行业性、封闭性。因此,要想办好行业性期刊,有效提升期刊的办刊质量,就必须建好核心作者和通讯员这两支队伍。

1 核心作者及通讯员队伍的定义及构成

1.1 核心作者的定义及构成

核心作者,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种角度进行定义。从狭义上讲,核心作者应当是对相关学科有着较深入的研究,有着较高的学术造诣,对整个学科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与贡献的人员,基本上可以等同于专家型作者群体。从广义上讲,核心作者指的是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写作能力,经常在期刊上发表文章,与期刊通联较密切的作者群体[2]。

根据核心作者广义上的定义,可将核心作者的构成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专家级核心作者群体,二是一般性核心作者群体。专家级作者群体主要集中于本行业科研机构和院校,包括科研机构的研究员、院校的教授和工程技术专家等。专家级作者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在学科内有不可替代性即重要性,二是在学科内具有突出影响力。一般性核心作者既可以位于科研机构和院校,也可广泛分布于本行业的其他单位和工作岗位,主要包括科研机构的一般研究人员,院校的普通教学人员以及其他岗位的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娴熟的一线工作人员等。

总之,核心作者可广泛分布于行业的各个领域,其主要衡量标准有两个:一是具有一定的本行业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技术水平;二是写作水平较高,向期刊投递并被刊登的稿件较多,并与期刊社及编辑人员有着紧密的联系。

1.2 通讯员队伍的定义及构成

通讯员队伍,指的是由通讯社、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络媒体等新闻出版单位聘请的非专职新闻工作人员,任务是经常为其反映情况、提供线索、撰写通讯报道等。通常来说,通讯员队伍最为庞大的媒体是报纸。而对于行业性期刊而言,通讯员队伍也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根据不同的标准,行业性期刊通讯员队伍可以划分为如下构成:根据通讯员所处层次的高低,可以将其划分为行业最高行政管理部门通讯员(总部级)以及省、市、县级相关单位通讯员;根据通讯员所处单位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行业行政管理部门通讯员、科研机构通讯员、院校通讯员、企业通讯员和其他机构通讯员等。

2 核心作者及通讯员队伍对期刊发展的重要作用

行业性期刊的核心作者和通讯员队伍分别由不同的人员构成,但对期刊的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1 “两支队伍”是行业性期刊主要的稿件来源

稿源是一本期刊生存和发展的必备要素之一。如果把期刊比作一桌丰盛的宴席,那么每个栏目就是一道道精美的菜品,编辑则是技艺高超的烹调高手,而稿源则是各种各样的食材和原料。可以说,没有稿源,期刊就无法生存和发展;没有优质的稿源,期刊就不可能有高水准的办刊质量。在期刊所有的撰稿者当中,核心作者具有精深的专业造诣、优秀的写作水平、较高的投稿积极性和与期刊社及编辑人员联系密切的特点和优势,这就决定了核心作者必然是期刊的主要稿件来源,尤其是高质量稿件的主要提供者。

对于行业性期刊而言,由于受众群体比较狭窄、单一,有的行业从业者总共只有几千人甚至几百人,具体到某个栏目,受众人群可能会更少,因此,稿源对于行业性期刊而言是一个非常现实而重要的问题。毋庸置疑,任何一个行业当中从业者的专业水准、写作能力和投稿积极性都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核心作者必定会成为行业性期刊主要的稿件来源,特别是期刊的优质稿件,绝大部分会出自核心作者之手。此外,当某个栏目编辑面对稿源不足的情况时,核心作者更是约稿的主要对象,此时核心作者撰稿质量高、速度快、针对性强、符合期刊需要的优点会更加凸显无遗。

由于期刊的时效性、新闻性与报纸有着较大差异,通讯员队伍在期刊中的撰稿数量和占比远不及报纸。但是,一些综合性或工作指导类行业期刊也会设置一些行业新闻动态类栏目。限于自身的人员、经费等方面的不足,期刊社不可能拥有过多的专职外派记者,或者是让所属编辑、记者长期在外收集新闻线索。在这种情况下,通讯员队伍就会成为此类稿件的主要来源。

2.2 “两支队伍”是行业性期刊专业水准的基本保证

行业性期刊中,很大一部分是科技期刊,专业水准是衡量其办刊质量的一个主要标准。即便是就一些综合性和工作指导类行业期刊而言,它们也会或开设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栏目,或在实用性、指导性的同时也有着一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因此,可以说无论是哪种行业性期刊都要高度重视自身的专业水准。尤其是在与本行业其他期刊的竞争中,如果在专业水准上不能胜出,很可能就会逐渐落后、萎缩,直到难以为继。

核心作者,尤其是其中的专家级核心作者是决定行业性期刊专业水准的主要因素。这是因为,一方面,专家级核心作者通常是本行业的专家、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资深科研人员,他们有着很深的学术造诣、科研能力和专业水准。另一方面,专家级核心作者往往是本行业的科研领军人物,有的甚至是两院院士,他们在行业内外、国内外都有着崇高的学术地位、不容置疑的权威和强大的影响力。从这个角度而言,一本行业性期刊拥有专家级作者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期刊在行业内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大小[3]。只有拥有一支高水准的专家级作者群体,期刊才能把握住本行业科技和学术发展的前沿,占领行业学术高地,赢得行业内的认可与推崇。

通讯员队伍限于自身的层次,在对行业性期刊学术水准的贡献上无法与核心作者相提并论,但他们能够为期刊提供高质量、时效性强的新闻动态类稿件,让读者感觉到期刊与时俱进、领先行业的专业性,同样能够为提升期刊学术水准发挥一定的作用。

2.3 “两支队伍”是行业性期刊获取行业信息的重要途径

行业性期刊的发展范围主要是在本行业,办刊目的是服务行业,受众群体绝大部分也是行业内从业者,因此只有与行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同频共振,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也才能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美好的前景。为此,期刊在做好自身建设的同时,必须拥有广泛的信息网络和敏锐的信息触角。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行业性期刊获取信息的方式有很多,既有传统的政策文件、业界公告,又有先进的行业网站等,但这些信息途径既不能替代人际之间的信息传播,同时又依赖于人的操作和掌控。因此,行业性期刊必须重视通过人际途径的信息获取,这其中核心作者队伍和通讯员队伍可谓是获取行业信息的重要途径。通过核心作者群体,期刊能够得知行业最前沿、最尖端的学术信息,从而为期刊的办刊方向找准坐标系;通过通讯员群体,期刊则能够获取鲜活的一手新闻类信息,大大增强期刊的可读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2.4“两支队伍”是行业性期刊组织各类活动的有力支撑

行业性期刊要想扩大在业界的影响力,除了提升办刊质量以外,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举办一系列的活动,比如学术研讨、高峰论坛、专题征文、通讯员联络会议、周年刊庆以及各类竞赛等。在活动举办中,从组织策划到具体实施,都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很多活动单靠期刊自身力量很难完成,必须借助一定的外力来举办。

在这种情况下,核心作者和通讯员队伍就能为期刊组织各类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撑。一是在参加人员上,核心作者和通讯员队伍既可以亲自参加,又可以发挥自身的影响和带动作用,推动所在单位的相关人员积极参加期刊组织的活动。二是在活动的物质保障上,期刊社可以通过核心作者和通讯员与其所在单位建立良好的关系,开展沟通,与相关单位联合举办活动,或者是由对方提供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比如提供会场、解决食宿或者给予一定的经费赞助等。

3 核心作者及通讯员队伍的建设思路与举措

如上所述,核心作者及通讯员队伍对于行业性期刊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无论从期刊社整体发展的角度还是编辑人员开展工作的角度,都应重视这两支队伍的建设。笔者认为,行业性期刊要想建好这两支队伍,应当遵循以下思路并采取相应举措。

3.1 好中选优——通过自然来稿选择培养核心作者和通讯员

通过自然来稿发现、选择和培养核心作者和通讯员,是建好核心作者和通讯员队伍的最常规的途径。一般来说,期刊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行业内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公信度,拥有固定而广泛的受众群,这种情况下作者群体就会在稳定的基础上进行一种阶段性的更新。在这种情况下,编辑人员要注意发现新作者当中哪些人的学术水平较高、写作能力较强、投稿比较积极,再结合作者所在的单位、职务、职称等情况,确定核心作者和通讯员队伍的重点发展对象。通常来说,只要编辑以真诚、友好的态度与作者沟通,再向其说明担任核心作者或通讯员后可以享有优先刊登、为专题撰稿、参加社办活动等权利,作者在自身精力、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都会表示同意。

3.2 主动出击——通过编辑人员主动联系培养核心作者和通讯员

在培养核心作者和通讯员时,仅仅依靠从自然来稿中甄选是远远不够的,这种方式尽管简单,但却有着较大的被动性和受制约性。尤其是对于一些创刊不久或自然来稿量较少的行业性期刊,这一路子更是很难走通,为此,编辑人员必须主动出击,通过主动联系培养核心作者和通讯员。在联系对象的选择上,可按照核心作者和通讯员的标准,从行业内科研机构、院校、机关、企业等单位广泛收集和选择。在联系方式上,可以通过相关单位的网站、黄页或者其他偶然发现的联系方式与对方联系[4]。在与对方联系时,编辑人员可以向对方约稿的形式进行,交谈深入后再谈及后续事宜。在交谈过程中,编辑人员既要真诚、礼貌,又要大胆、直率,总之要做到不卑不亢、大方得体,以便取得对方的信任和好感。此外,编辑人员也可通过同学、战友、老师等熟人的引介来取得与某些专家和领导人士交谈的机会。

3.3 实地采访——通过到有关单位采访挖掘核心作者和通讯员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实地采访,既是一种有效的组稿方式,又可以获取行业最鲜活的信息和动态,同时还有利于扩大期刊在业界的影响力、锻炼和培养编辑人员的一线采编能力等。同时,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挖掘核心作者和通讯员的途径。在去相关单位实地采访前,期刊社可提前与对方负责人员进行沟通,说明来意以及对方需要做哪些准备,包括希望对方介绍最新动态和先进做法,组织相关人员撰写一批稿件等,这其中也可以建议对方推荐一些核心作者和通讯员人选。然后,在实地采访中,编辑人员再与对方推荐的人选进行深入交谈,审阅对方撰写的稿件,获取对方的详细个人资料,在此基础上就可根据对方情况将其聘为核心作者和通讯员队伍。

3.4 近水楼台——在期刊所在部门或单位培养核心作者和通讯员

通常来说,行业性期刊隶属的行政管理部门、科研机构、院校、大型企业等,本身就或是具备很强的科研和学术能力,拥有着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科技人员,比如科研机构、院校等;或是对行业有着一定的管理权,能够及时掌握本行业的重要信息、发展动态等,比如行业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等。对于这种身边的资源,行业性期刊应当充分重视,利用近水楼台的优势,培养核心作者和通讯员队伍[5]。对此,一是要通过各种途径考察哪些人员具备相关素质并乐于与期刊合作;二是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多与对方沟通,保持联络;三是要向对方说明核心作者和通讯员的权利和义务,以便于相关工作的良好开展。

3.5 活动为媒——通过各类活动的举办培养核心作者和通讯员

在建设核心作者和通讯员队伍时,可以说活动就像一个“媒人”,一方面牵着期刊及其所属编辑人员,另一方面则连着广大的作者、读者和其他相关业内人士。活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上述单位、人员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尤其是需要发挥核心作者和通讯员队伍的影响力和带动作用;同时,通过举办各类活动,期刊又可以认识更多的业内人士,从而发现、培养和扩大核心作者和通讯员队伍[6]。

需要注意的是,一是这里所说的活动不但包括期刊社自己举办或参办的学术论坛、征文等,也包括业内的博览会、展销会、洽谈会、高峰论坛和其他会议、活动等,后者也是挖掘核心作者和通讯员队伍的重要契机。二是要注意召开专门的期刊通讯员会议,如果说核心作者的界定有一定的模糊性和非正式性的话,通讯员队伍则必须明确并进行正式的聘任,同时也要定期召开专门的通讯员会议(一般是一年一届或两年一届),逐步建强通讯员队伍。

[1]沈小玲.高效学报拓展优质稿源的途径[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11):227-229.

[2]钟文娟.基于普赖斯定律与综合指数法的核心作者测评[J].科技管理研究,2012(2):57-58.

[3]李旗纲.行业期刊应做好“五个结合”[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3):489-490.

[4]耿琚兰.期刊作者队伍建设的原则和途径[J].中共郑州市党委党校学报,2010(4):120-122.

[5]袁敏杰.媒体亟待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J].今传媒,2007(5):13.

[6]叶颖,汪建飞,余晓红.如何建设一支稳定的通讯员队伍[J].新闻实践,2001(5):53.

(责任编辑:范建凤)

G232.1

:A

:1673-0143(2013)04-0248-03

2013-06-20

李杨萌(1981—),男,编辑,研究方向:编辑出版学。

猜你喜欢
行业性本行业通讯员
红领巾小记者 “幸福”通讯员
《政工学刊》2021年优秀通讯员
虽是深秋,“热”度不减!
通讯员专栏
影音智能集成行业性综合大展 CIT2019展会综合报道
中调协下发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人民调解员登记通知
行业性、专门性纠纷解决机制研究
藏在奇葩证明背后的避责谁之责
行业神
香港豬肉行总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