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照光
(武汉军械士官学校 校刊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75)
科技期刊编辑践行优良学风的思考
于照光
(武汉军械士官学校 校刊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75)
当前,不良学风现象普遍存在于学术界各个领域,其危害不可低估。加强优良学风建设,需要学术界以及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科技期刊编辑对规范学术行为、营造诚信学术环境、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具有不可取代的优势地位和示范作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争当引领和践行优良学风建设的表率,既是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的客观需要,更是编辑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应当通过努力学习,提高能力素质、明辨真假、求真务实、去伪存真、严肃办刊,并建立打假联盟,彻底阻断造假文章发表渠道,使刊物成为学术研究的范本,为优良学风的建设和形成尽一份应有的责任。
科技期刊编辑;学风建设;信息网络手段
科技期刊编辑在审稿、编稿过程中,往往对作者来稿中存在的学风问题感触颇深。每当发现论文存在伪造数据、抄袭剽窃的情形;每当拿到选题不新颖、论点不明确、论据不充分、内容不详实,理论分析浅薄、无独到见解,理论上不能给读者以启迪、应用上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文章;每当看到题名不能准确表达文章的核心内容和恰当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及达到的深度、摘要有用信息少、关键词不关键、结构布局不合理、层次不清晰,题文不符的平庸之作;每当听到、见到身边为追逐个人名利,搞科研靠拉关系、找靠山、请客送礼、弄虚作假、搞学术欺骗的人和事时,出于编辑职业的社会责任感,一种对学风不正现象和行为的愤怒、忧思感油然而生,为学风不正现象在学术界的普遍存在深感忧虑,其危害不可低估。
科技期刊是国家或院校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窗口和阵地,所刊载的每一篇文章的选题、观点、结构、格式、文风等,都在有形或无形地展示、引领、践行着某种学术风气。读者看作者,作者看编辑。编辑在转变作风、端正学风、改进文风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优势地位和示范作用。面对当前学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何贯彻落实好中央转变作风“八项规定”中有关优良学风建设的要求,履行好在端正科技期刊学风、营造诚信学术环境、培养优良学术道德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在净化学术风气、促进学风根本好转、形成优良学风上起到引领和践行的表率作用,是广大科技期刊编辑所面临的一项新课题,务必认真探索研究和实践。
什么是学风?据考证,学风一词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其一,是指在长期学习中形成的学习的风气或作风;其二,通常指学校、学术界的一般性学习方面的风气;其三,就中国共产党而言,一般是指对待科学理论,对待理论与实践关系的立场和态度,是有关思想方法和政治态度的现实表现。也可以说是思想路线的体现和反映。就个人来说,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和持续性的心理素质、精神倾向和思维特征,是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综合反映和外在体现,既具有世界观的特征,又具有方法论的意义[1]。学风的含义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语境,其意思是不同的,内涵十分丰富。本文中的学风主要指科技研究、学术论文、科技期刊等领域存在或表现出的思想倾向和精神风貌。
至于学风的重要性,由学风的内涵方可不言自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历来高度重视学风问题,始终把学风建设作为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抓,而且在长期的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中,养成了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勤奋学习、学以致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与实际相结合等内涵丰富的优良学风,并形成了《反对本本主义》、《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等著名文献。毛泽东是刻苦学习的典范,也是我们党第一个提出学风问题的卓越领袖。他说:“所谓学风,不但是学校的学风,而且是全党的学风。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既然是这样,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2]邓小平也十分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学风。他在党的十三届一中全会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主题报告,充满了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光芒。江泽民于1998年7月17日,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学风问题也是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兴衰和事业成败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3]胡锦涛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08年秋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学风问题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同样重视学风建设问题,于十八大召开不久的2012年12月4日就做出了有关转变作风、端正学风、改进文风的“八项规定”。历史经验证明:什么时候学风正,事业就顺利,反之就受挫折;集体是这样,个人也如此。
总体而言,笔者认为以往学风主流是好的或比较好的,否则,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和科技进步就无法解释。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近年来,学术界中的一些人,在搞学术科研不是为了做学问,不是为了发展人类知识文明,而纯粹是为了实现评职称、获取学位、评功授奖、升官发财等个人名利至上错误思想的支配下,存在论文抄袭、买卖论文、伪造学术科研成果、骗取成果奖等学术造假行为,其本质是学风不正问题。笔者从所办刊物来稿中和一些期刊刊发的论文研读中,以及从听到看到的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和事中发现,当前学风不正在学术研究或科技期刊界的主要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2.1 学术行为不端
学术行为不端是学风不正的极端化表现形式,突出的表现是学术研究风气浮躁,抄袭他人成果、伪造事实、篡改数据等学术造假现象易发多发,大有滋长蔓延之势。大量的所谓科研项目及研究成果,不是毫无新意的平庸之作,就是东拼西凑、改头换面的抄袭剽窃之作或为评奖而评奖的“评奖之作”;领导挂名科研的“协作项目”众多;学术论文买卖、弄虚造假现象突出,科技成果转化率极低。多数科研项目在发表论文、通过鉴定、评奖之后就束之高阁。真正能形成产品,转化为生产力、战斗力、教学能力,产生社会效益或军事效益的成果极少。究其根源在于:一是利益驱动,功利化思想倾向严重。学术研究热衷于搞短、平、快、多、化(即周期短、立意平、产出快、数量多、批量化),立项时就毫无转化的意愿;二是学术科研管理体制不健全,存在关系、人情大于法的现象;三是教育评价、教师评价制度导向偏差,总是简单的“以文论人”,以科研项目数量及获奖情况来评价一个人的业绩,忽视了对科研成果真实性、含金量、真正价值的评估。
2.2 期刊同质化
期刊同质化是不良学风在期刊界的集中表现形式。突出表现是,在数千种的科技学术期刊中,随便翻开几种期刊则不难发现,从办刊模式、办刊风格到栏目设置,几乎存在惊人的相似和雷同,许多期刊杂志基本成为一种小而全、大而杂的“百家荟萃”的“学术大拼盘”,刊载的文章是雷同之作多,有个性、有新意、有价值之作少,使得期刊“千刊一面”、“千篇一律”的多,有个性、有鲜明特色的少,同质化现象严重。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在当前学术界普遍存在不良学风的大环境下,科技期刊及其编辑既是这种不良学风无可奈何的受害者,又是这种不良学风的推波助澜者。这是因为,一是论文作者受个人名利至上和急功近利思想的驱使,期刊稿源的质量难以保证,一流质量的稿件少,大量来稿是缺乏创新的平庸之作;二是期刊编辑受人情、关系、面子等各种因素的困挠,他(她)们对来稿的选用、刊用并无太多的选择度;三是千篇一律的平庸之作、拼凑之作,空话、套话连篇的无用之作刊登多了,就会给作者形成一种不好的印象,误以为该期刊就需要如此一类的稿件,他们就会照样画葫芦地去写作并投来这样一类影响和制约期刊学术品位和质量的稿件。如此一来,恶性循环的怪圈就会照此不停息地运转起来。
2.3 文风不严谨
文风不严谨是学风不良的表现形态之一。文风是指个人或集体使用语言文字的风气或作风。它主要包括4个层面的内涵:政治高度层面是指党风在语言文字表达上的反映;社会层面是指社会风气在语言文字使用上的具体表现;个人层面是指一个人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语言文字能力、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等;科研学术层面是指学者的治学或科学研究的精神、态度和方法的集中体现[4]。通过研读某些刊物已刊登的一些拼凑而成的文章,或观察身边一些学者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情况就不难发现,当前文风不严谨的突出表现有:①许多文章缺乏个性和创新性,落入强拼硬凑、千篇一律的俗套;②写作和治学态度不端正、不严谨,遣词造句疏于推敲,许多文章概念含混不清,词语使用及表达随意,东拉西扯、前后缺乏一致性,语法、修辞和逻辑关系混乱毛病颇多,参考文献引用不严肃,乱引错引现象突出,错字、别字、标点符号错用、题文不符、图文不符、参考文献标注不规范等低级错误百出;③许多文章作者过分追求用华丽辞藻雕琢粉饰,过于讲究文句形式对仗,为使字数相等、句型相同费尽心思,八股味道浓厚,并对“化”、“性”字(如科学化、正规化、规范化、兴趣化、发展性、实践性、科学性、必然性、交叉性等)和“数字化概括”(如强化三基础,锻炼三能力,营造三氛围等)情有独钟。如此生编硬造、牵强附会的做法,致使文章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违背了从事学术研究、撰写学术文章的主要目的和初衷(通过质朴、平实、易懂耐读的语言向读者表达、传递作者的某种新思想或信息这一基本要求)。当今,不良文风在科技期刊、学术研究中的表现形式各种各样。这些问题的产生固然与一些做学问的人为实现自己的种种现实利益,做学问贪多求快,置学术道德于不顾的功利化思想倾向有关,但与社会腐败风气的影响也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当前教育评价体制、职称评审政策、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等评价机制的导向偏差有关。
科技期刊编辑具有稿件审查筛选、质疑、修改的特殊权力,担当着“当代出版的把关人;文化成果的搜寻者;文化产品的设计师;作者原稿的美容师;文化传播的守门人;作者读者的桥梁和纽带;优良学风的践行者”[5]的重要社会角色。面对学术不端行为和学术腐败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震慑和遏制的局面,身处学术研究前沿阵地和学风不良现象重灾区的科技期刊编辑,在营造诚信学术环境、端正刊风、促进学风好转和良好学术风气方面,有许多工作要做,可大有作为。针对当前科技期刊界存在的学风不正的种种表现看,科技期刊编辑要在优良学风建设中发挥引领者和践行者的表率作用,应遵照标本兼治和当今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的原则,重点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3.1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自身免疫能力
伴随市场经济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一些科技期刊被全部或部分推向市场。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和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部分科技期刊编辑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滑坡”。淡泊名利、甘当幕后案头劳作英雄的职业道德观念大大弱化,为“人情稿”、“关系稿”、“交易稿”、“创收稿”、“枪手稿”、“垃圾稿”等大开绿灯的现象在期刊界已不是秘密;编辑队伍中存在心态浮躁、唯利是图、急功近利的错误价值取向,不讲学术诚信、违背职业道德、滥用审稿权力、不负责任的刊登“垃圾论文”的现象时有发生;科技期刊成了制造假冒伪劣学术产品的推手和帮凶,严重损害了科技期刊和编辑人员队伍的整体形象和声誉。习总书记说“打铁还须自身硬。”为此,必须充分认识科技期刊和编辑所担当的社会责任,大力加强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的职业道德培育和修养,不断提高期刊编者自身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免疫能力;保持和弘扬爱岗敬业、安贫乐道、不计得失、默默奉献、甘愿为人做“嫁衣”的编辑职业优良传统;坚守求真务实、廉洁自律、严格标准、秉公用稿的职业操守。以倡导和践行优良学风、文风为己任,努力争做营造诚信学术环境、净化学术空间的表率,阻断学术垃圾文章的发表渠道,使学术不端行为者无机可乘。
3.2 拓展学科专业知识,提升编辑识“假”能力
立身百行,以学为基。当今,人类处于知识爆炸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涉及众多的学科专业知识,编辑人员要在注重编辑学基本理论学习和现代编辑出版业务技能培训,提高编辑本职业务能力素质的同时,还应立足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强与所办期刊自身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学习要“全”不能“偏”,学习要“实”不能“空”,学习要“沉”不能“浮”,学习还要善思、善作、善成,学以致用,以“望尽天涯路”那种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寂寞,静下心来勤奋苦读,努力成为熟悉编辑学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编辑技术手段,具有求新求精求是思想,知识广博,学术兼备,集业内学者、知识杂家、设计师、打假者、编辑匠和编校质量守门员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只有这样,方能具备敏锐的真假辨别能力。只有不断提升假冒伪劣识别能力,才能慧眼识英才用佳作,进而消除和杜绝学术造假之风,使有创新性、吸引力、学术价值的好文章大量涌现出来,并引领和践行以撰写发表佳作为时尚来纯正学术风气,促进学风、文风的根本好转。
3.3 运用信息网络手段,加强造假行为筛查
为不给学术造假者有可乘之机,除了依靠编辑自己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锐利的慧眼识“假”之外,还需熟练运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等现代信息手段进行严审细察,以识别和发现抄袭造假的文章。凡是被审查出存在抄袭剽窃、一稿多投等不符合国家和出版行业学术规范的文章,一律拒之刊外,不予刊发。此外,少刊用没有新意、似曾相识的文章。多刊发选题新颖、见解独到、论证有据有力、格式规范、逻辑严谨、匠心独运,真正有学术交流价值的文章,在读者和作者中树立起引领和践行优良学风和文风的形象,担负起科技期刊编辑在学风建设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责任与义务,使学术行为不规者无用武之地。
3.4 同类期刊联盟打假,加大造假惩罚力度
要彻底或最大限度地铲除学风不良现象,防范出现学术不端行为,单靠某一种科技期刊单打独斗显得力不从心,难以对学术不端行为和学术腐败蔓延态势形成足够的警戒和震慑作用。这就需要运用功能日益强大的现代计算机信息网络手段,建立同类学科专业期刊之间的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联盟机制。通过订立学术打假条款,利用网络信息传播优势,及时互通有无,形成联检联防联控合力,采取共同行动,联合抵制和打击学术作假行为,并加大惩罚力度,提高造假者学术违规、违纪成本。只要有一种期刊发现作者文章有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学术失范行为,就及时通报联盟成员,将其作者列入黑名单上网公布并向所在单位检举揭发,联盟内所有期刊在3年内一律不再刊用其任何文章,使得学术不端行为面对刊刊、人人喊打的高压态势,使其在圈内无法立足,迫使有造假企图的人不敢铤而走险,从而引导作者在学术规范内开展有益的学术研究活动。
学风不是小事。毛泽东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没有优良的学风,不可能创造出有价值的学术科研成果,也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科技创新与发展。科技期刊编辑在学风建设上具有行为导向及风气引领作用。编辑既应做良好学风的倡导者、引领者,又应做自觉践行者、推动者,当以自己的模范表率作用引导作者、读者形成崇尚良好学风的风气。当然,要彻底根除学术界存在的学风不正问题,需要举全社会之力,向学术不端行为开战。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贯彻落实中央改变作风的“八项规定”,积极营造高尚、诚实、公平的学术诚信环境,大力弘扬严谨、求实、创新精神和力戒空话、套话、假话的务实之风,优良学风的形成指日可待。
[1] 郑风.学风小议[J].化工高等教育,1985(4):81.
[2]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M]//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813.
[3]江泽民.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495.
[4]秦毅.规范学术研究 建设优良学风[J].广东社会科学,2004(2):5-10.
[5]于照光.破解非“核心”类期刊稿源困境的对策思考[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31(3):131-132.
(责任编辑:曾 婷)
G232
:A
:1673-0143(2013)04-0191-04
2013-03-01
于照光(1957—),男,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教学管理、期刊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