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期刊印前审读的思考

2013-02-19 09:55向浩
关键词:印前符号编辑部

向浩

(《海军院校教育》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33)

加强期刊印前审读的思考

向浩

(《海军院校教育》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33)

审读是期刊编辑工作的基本环节,期刊社(编辑部)应加强印前审读。编辑人员应依照编辑规范,对封面著录、摘要与关键词、量和单位、插图和表格、外文字母正斜体及大小写、数字、语言文字和相关符号以及参考文献加强审读,及时消除文稿中存在的问题。期刊社(编辑部)可通过严格落实主编负责制、建立编辑的交叉审读制、健全审读员队伍、建立编辑“互校”制以及奖惩等措施来提高期刊编辑质量。

期刊;印前审读;编辑质量

审读是期刊责任编辑、副主编、主编和有关专家在期刊出版前对文稿或出版之后对期刊进行的审查阅读,是提升期刊质量的必要措施,是对精神成果或产品进行科学分析判断的理性活动和创造性劳动。审读是编辑工作的基本环节,是保证出版物质量的关键[1]。在期刊编辑出版工作中,加强期刊印前审读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编辑人员应依照编辑规范,加强审读,消除文稿中存在的问题。期刊社(编辑部)可通过严格落实主编负责制、建立编辑的交叉审读制、健全审读员队伍等措施来提高期刊编辑质量。

1 期刊印前审读及其必要性

期刊审读一般可分为期刊印前审读和期刊印后审读。印前审读又可细分为论文审读阶段、交叉审读阶段和检查性审读阶段。通过期刊印前审读可以降低差错率,贯彻规范化、标准化,提升论文的学术质量。

印前审读与“三审制”既有联系,又有所区别。期刊的“三审制”中初审是指责任编辑初审筛选,二审是编委或专家审阅(专家双盲审),三审是主编组织讨论终审。“三审制”对于保证期刊质量非常重要,为此,新闻出版署于2001年发布了《关于严格执行期刊“三审制”和“三校一读”制度保证出版质量的通知》。关于两者的关系,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认识:有的认为审读主要指在“三审制”阶段的审稿[1];有的认为审读指的是出版物出版之后对出版物编辑质量的检查[2];有的认为审读是一种上下求索、内外思考的精神劳动,是一种艰苦的科学研究过程[3]。对学术期刊而言,“三审制”中的每一个环节的核心都是把握学术质量,围绕的是文稿能不能发的问题,只是把关的责任与侧重点各有不同而已。而审读工作一直贯穿于整个编辑、出版工作的始终,它与“三审制”的功能有一定的交叉,但其侧重点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规范发现、检查、更正期刊的错误。可见,构建一种高效的学术期刊内部审读机制是必要的,它是“三审制”工作的有力补充和进一步延伸。

印前审读具有重要的价值。一是使作者作品变成出版作品。印前审读是对文稿之类的精神产品进行科学分析判断的理性活动和创造性活动,是社会精神产品生产的重要手段。通过审读,发挥鉴别、选择、发现、推介的功能,把好政治关、知识关、文字关,进行一系列处理,使作者的精神产品(内容)具备转化为物质产品(出版物)的条件,然后向广大读者传播。二是对差错的发生具有重要的预防作用。刊物尚未印刷,即使发现再多的差错,也是有成效的;刊物一经印刷,即使发现再少的差错,也是徒劳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印前审读比印后审读具有更重要的价值。

2 目前期刊印前审读工作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印前审读是从文稿的栏目分类、编修质量、版式设计等方面系统地检查文稿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修正。在印前审读中,根据国家标准规范,应重点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2.1 封面著录

封面应当庄重、雅致、大方,标注项目要求齐全;刊名置于封一的突出位置,不得与其他文字混淆,用字规范;出版年、卷次和期号均用阿拉伯数字。封面容易出现的问题:封面不大方,缺少一些必备要素,英语单词拼写错误等,个别期刊甚至出版卷次、期号出现错误。

2.2 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的内容应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实际上,很多摘要根本不符合要求,有些把论文研究的背景材料当作摘要的内容;有些还在使用“本文、作者、笔者”等第一人称开头;摘要内容过于简单,信息量太少;有些论文中还包括评价性的内容,如达到国际水平、国内领先等;摘要的中英文不对应,英文摘要语法错误多。关键词的选取有很大的随意性,不能够很好地反映文章的特征,在文献检索中起不到应有的标示作用;关键词的第一个词不能体现文章所属学科分类。

2.3 量和单位

量和单位的表述是期刊编辑中最容易出现问题之一,国家标准中对此有详细的规定,编辑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有关内容,正确使用量和单位。

“量”的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①使用已废弃的量名称或非标准量名称(括号内为正确的),如重量(质量)、比重(密度);②用化学元素符号作为量符号使用;③量符号上下脚标正斜体和大小写混乱;④量符号和单位的符号不对应。

“单位”的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②词头单独使用或大小写混淆;③使用非法定单位;⑤量与单位之间不留空。

2.4 插图和表格

插图和表格是期刊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编辑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期刊的总体质量。“插图和表格”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图表无图序、图题、表序、表题,论文只有1个图时标“附图”(应标图1);②表的设计不合理,有的把单位作为表中单独一项列一竖行;③图不清晰;④图过大或图中字体过大,与整个版面不协调;⑤图表中的量符号和单位符号未用斜杠隔开,而用小括号把单位符号括起来,等等。

2.5 外文字母正斜体及大小写

对期刊编辑来说,外文字母的排版校对最为繁琐,花费时间也较多,也是衡量编辑水平的一个因素。①外文子母正斜体的正确使用。该用正体的有:所有计量单位、词头;数学式中要求使用正体的字母,包括有固定定义的函数、其值不变的数学常数符号、特殊的算子符、运算符、特殊函数符号;量符号中除表示量和变动性数字及坐标轴的下标字母、化学元素、粒子和射线符号,仪器、元件、样品、机具等的型号或代号,不表示量符号的外文缩写字、表示序号的连续字母、酸碱度、硬度等特殊符号均用正体,如e(2.718 281 8…)、π(3.141 592 6…),等;特殊的集合符号,如N(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R(实数集)、Z(整数集)等用黑正体。该用斜体的有:量符号,代表量和变动性数字及坐标轴的下标符号,描述传递现象的特征数符号,数学中要求使用的斜体字母,包括变数、变动的附标及函数符号。②外文字母大小写的正确使用(括号内为正确的)。如千克Kg(kg)、千米Km(km)等。

2.6 数字

1995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的推行,使出版物上使用数字的规范程度有了较大提高。201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修订的《出版物上数字用法》。按照新的《出版物上数字用法》国家标准,在数字用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①不规范的年份写法。年份必须写全,不能简写,但在一些报刊上,“12年”、“一二年”一类年份简写时常出现,还有像“10年至12年”这样不规范的年份简写。②按规定,引文著录、注释、表格、索引、年表等,年、月、日的标记方式(不写年、月、日时),中间使用半字线“-”,当月和日是个位数时,在十位数上加“0”。许多报刊在年、月、日中间使用一字线“—”,当月和日是个位数时也不在十位数上加“0”。③邻近的两个数字(一、二……九)并列连用,表示概数时,连用的两个数之间不用顿号隔开,但有些文章中仍在相邻的两个概数之间用了顿号,如:四、五米,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等等。④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纪念日的词组,如涉及一月、十一、十二月,月、日用间隔号隔开;涉及其他月份,不用间隔号,是否用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但有些报刊仍沿用不论月份,中间都加间隔号的写法,如“五·四”运动、“六·一”儿童节、“十一·五”规划,等等;还有的写成阿拉伯数字,如:“9·18”事变、“10·1”国庆节,等等。这些写法都不符合规定。⑤规定必须用汉字的用了阿拉伯数字,如星期1、几10年、10几人等。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成语、诗句、略缩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语句,数字一律用汉字。⑥同一篇文章中,年份、数字用法前后不统一,时而用汉字,时而用阿拉伯数字。如有的文章中同时出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⑦概数要用汉字,但有些期刊中却用了阿拉伯数字,如:“5、6米”,“7、8岁”,“7、80年代”,等等。⑧同一本刊物或同一篇文章中阿拉伯数字有的分节留空,有的不分节留空[4]。

2.7 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

期刊的语言文字水平直接反映编辑的业务素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语法错误;②常见别字。编辑校对中未认真执行教育部、国家语委2001年公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和新闻出版总署2004年批准试用的《264组异形词整理表》的规定;③标点符号用法不符合2011年新修订的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④标点不统一。一篇文章中的句号有的用“.”,有的用“。”;⑤比号“∶”用冒号“:”;⑥另行排的公式转行时运算符号置于行首;⑦标点符号不用全角符号而用半角(英文)符号,等等。

2.8 参考文献

的主要问题有著录项目不全、不规范。如有的文献条目在一位或两位作者后写“等”,有的缺篇名,有的无卷、期,有的文献无起止页码,等等。

3 健全印前审读制度,提高期刊质量

提高期刊的编辑质量,既要建立一套规范的印前审读制度,还要认真去贯彻落实。长此坚持下去,期刊质量必定能逐步提高,期刊发展必定有前途。

3.1 严格落实主编责任制

一般情况下,主编是刊物的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责任人,对于提高期刊的编辑质量至关重要。主编首先应具备基本的编辑出版业务知识,熟悉编辑规范,熟悉组稿、审稿、编稿、排版、校对、印刷发行等编辑出版流程,熟悉各环节的质量监控要求及监控技术,并采取有力的监控措施,以保证期刊质量。主编还应具有较高的编辑学理论修养。要学习和了解编辑学理论,从事编辑学研究,并用编辑学理论指导编辑出版工作。

3.2 健全期刊审读员队伍

期刊审读员除了在刊后评价性审读中发挥检查监督作用外,还可承担印前审读的职责。期刊审读员印前审读有利于减少差错,是提高期刊编校质量重要的一环。出版工作中,期刊社(编辑部)比较重视印后审读,对印前审读重视不够。这种观念需要转变。加强期刊审读工作,必须有一支健全的审读员队伍。期刊社(编辑部)根据刊物实际情况,可配一名专职审读员,聘用兼职审读员2~3人,或全聘兼职审读员3~5人,组成审读队伍。期刊审读员应符合如下条件:①掌握国家出版政策和法律法规;②熟悉审读刊物的历史、办刊目标和刊载内容;③熟悉审读刊物管理工作体制和流程;④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能对审读刊物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⑤了解编辑部人员情况;⑥对审读刊物所涉及的学术领域有一定研究;⑦有期刊编辑经历,了解优秀期刊的情况[5]。

3.3 建立编辑的“互校”制

为了避免一篇稿件只经过编辑一人校对可能造成的种种疏漏,编辑部应建立编辑“互校”制度,让编辑交叉校对对方的稿件,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差错。编辑如果“一校”出现疏漏,“二校”“三校”将很难补救,因为越是编辑自己看过多遍的文稿,就越容易产生懈怠和疏忽,出现“灯下黑”的现象,往往对明显的错误视而不见。针对这种情况,为保证校对质量,各个编辑之间开展文稿“互校”就显得很重要,可以帮助责任编辑消除“看不见”的差错。

3.4 对审读结果要有处理措施

期刊编辑部建立印前审读制度,对防止差错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印后审读、事后纠错、事后惩罚更具有价值。编辑部工作中重视刊后审读,对印后差错处罚制度较多。这种情况应当改变,编辑部对印前审读发现差错的处理措施要研究。编辑部可在印前审读的每一阶段都应设置一些评价指标,根据差错情况,每期定量打分,全年汇总,以此作为评价每位责任编辑年终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 邵益文.《审读论》序[J].中国编辑,2008(3):92-96.

[2]李明德,郑娟,蒋新正,等.审读:提升科技期刊质量的有效途径[J].科技与出版,2008(2):50-53.

[3]吴平,芦珊珊.编辑学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117.

[4]周奇.常见语言文字错误防范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1:128-135.

[5]宋周尧.编辑审读活动中的认知与情感[J].理论建设,2008(3):68-71.

(责任编辑:叶 冰)

G232.2

:A

:1673-0143(2013)04-0123-03

2013-06-15

向 浩(1971—),男,副编审,研究方向:编辑基础理论。

猜你喜欢
印前符号编辑部
学符号,比多少
探讨印前、印刷与印后工序三者之间的关联
浅谈专题图印前检查重点和方法
“+”“-”符号的由来
编辑部的春天日常
疯狂编辑部之鸭腿饭(四)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中国符号,太美了!
GB/T 18721.2-201X《印刷技术印前数据交换 第2部分:XYZ/sRGB编码的标准彩色图像数据(XYZ/SCID)》国 家标准起草组成立会议在深圳召开
疯狂编辑部之快递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