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广基癌前病变17例护理体会*

2013-02-18 14:48钱爱玲方志恒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3年4期
关键词:气肿肠镜穿孔

钟 平 钱爱玲 方志恒

(铜陵市人民医院大外科 安徽铜陵 244000)

随着结肠镜的普及,许多结直肠“癌前病变”被发现。对结直肠“癌前病变”的正确治疗,可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带蒂的腺瘤性息肉给予圈套电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对于广基的扁平病变,尤其是经病理证实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病变,临床处理有一定难度。开腹手术创伤太大,单纯经肛门局部切除,难以实现“整块、完整”切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为治疗这类疾病提供了可能[1]。我院2009年10月至2012年7月对17例直肠广基“癌前病变”行ESD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术中配合、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至2012年7月本院共行直肠疾病ESD手术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43~68岁(平均54±6岁);术前超声内镜诊断来源于黏膜层病变16例,黏膜下层来源病变1例。病变大小1.2~4.5(2.0±1.5)cm。

1.2 方法

1.2.1 ESD操作步骤 所有患者均在清醒下接受ESD手术,不用麻醉。单人操作电子肠镜至病变部位,充分取直镜身。(1)标记黏膜切除范围:用ERBEAPC亚离子凝固器于病灶边缘0.2~0.5 cm进行电凝标记一圈,确定切除区域。(2)黏膜下注射:于病灶边缘标记点外侧进行多点黏膜下注射,将病灶抬起,与肌层分离。注射液配方为1 mL亚甲蓝+0.5 mL肾上腺素+100 mL生理盐水的混合液。(3)切开病变周围肠黏膜:先沿标记点用钩形刀切开病变周围肠黏膜,再用IT刀深入切开处黏膜下层切开一圈肠黏膜,在切开的过程中边行黏膜下注射边切开。(4)剥离病变:用IT刀于病灶下方沿黏膜下层进行剥离,用透明帽托起已剥离的病变形成一个操作空间,在剥离过程中反复多次行黏膜下注射,始终保持剥离层次在黏膜下层,完整剥离病变。(5)创面处理:切除病灶后,对于创面渗血以氩气刀凝固止血,或用热活检钳电凝。

1.2.2 在一些直肠超低位病变的操作中,顺镜操作往往比较困难,倒镜操作比较方便,特别用“胃镜”代替肠镜进行倒镜操作更方便。

1.3 综合护理 术前、术中、术后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确,术中配合,术后饮食指导、并发症护理及出院指导等。

1.4 结果

1.4.1 内镜下手术情况 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SD,手术时间68±21 min,病变直径3.0±1.5 cm。术后病理:管状腺瘤3例,绒毛状腺瘤4例,中-重度不典型增生2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例,增生性息肉2例,类癌1例、早癌2例,其中1例直肠ESD术后病理报告为早癌,切缘净,应家属及患者本人坚决要求,追加外科手术;另1例直肠ESD术中怀疑恶变,行快速冰冻切片检查证实,征求家属意见后,立即中转开腹行直肠癌根治术。

1.4.2 并发症及治疗 ESD术中出血4例,均为肠镜下可控性出血,通过热活检钳电凝、APC、钛夹夹

闭血管等方法成功止血。3例患者出现术后延迟性出血,2例发生在住院期间,解较多暗红色大便,再次肠镜下热活检钳电凝和钛夹成功止血。另1例ESD术后6 d(已出院)突然解大量便血,来院后急诊行内镜下钛夹止血成功。术中发生穿孔2例,1例肠镜下钛夹缝合修补成功,另1例直肠因穿孔太大(直径大于1.2 cm)钛夹无法修补,中转开腹行肠壁修补术,两例均痊愈,未留下后遗症。两例直肠穿孔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部皮下气肿,无呼吸困难等症状,术后3 d气肿消失。

1.4.3 预后 1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1例留下后遗症,平均住院时间5 d。随访2~27个月未见复发。

2 讨论

2.1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向患者耐心、细致地讲解ESD的安全性、微创的优越性,告知患者ESD是可自病灶下方的黏膜下层剥离病灶,从而做到完整、大片切除肿瘤,避免残留和复发。必要时请接受过ESD的患者作现身说法,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的心理,增强患者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同时,也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讲清ESD有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强调ESD有时需再次行肠镜下止血或ESD术后部分患者还需要手术的可能性。以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2)术前准备:所有患者都按外科手术前准备,接受血常规、凝血功能、输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胸片等常规检查。嘱患者手术当天禁食,清晨7时开始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甲硝唑+庆大霉素”进行肠道准备。术前询问患者排便情况,清洁肠道至排泄物为清澈、微黄液体。另外,术前准备好Olympus GIF-Q260-J肠镜、OlympusGF-UM2000超声内镜系统、Olympus D-201-11804透明帽、OlympusNM-200L-0432注射针、Olympus FD-410LR热活检钳、O-lympus HX-110LR止血夹、ERBE ICC 200高频电切装置和ERBE APC 300亚离子凝固器、Olympus钩形电刀(hooking knife)、IT 刀(insula-tion-tipped knife)、Olympus三爪钳,并确认其工作状态良好。同时准备好亚甲蓝、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

2.2 术中护理及配合

(1)术中护理:再次向患者耐心解释手术治疗的意义,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性的语言,定时与患者交流,分散其注意力,消除其恐惧、紧张的情绪以获得配合。嘱患者不适时及时告诉医护人员。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在手术过程中,及时将患者的不适反应告诉操作医生,可适当提醒少注气,多吸气以减轻病人的不适。将电极板贴于患者臀部,使电极板与患者皮肤有足够的接触面积,以防皮肤灼伤。根据操作医生的要求协助患者调整体位,一般采用左侧卧位或仰卧位。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腹部体征及颈部皮下有无气肿(捻发音)等,如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提醒手术医生。

(2)术中配合:护士应熟悉操作的每一个步骤,根据手术医师的口令,在操作的过程中要熟练、快速地配合,尽量缩短操作时间。在用APC进行标记时,就应准备好黏膜下注射针,并将针管内充满注射液;在黏膜下注射时,就应准备好钩刀和IT刀;在用钩刀时,就将IT刀上的组织焦痂清理干净以备使用。正在切割时,护士应固定好手术配件,使其不要随便活动,以免造成穿孔或误伤。

1.3.3 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术后向患者说明手术已顺利完成,使患者进一步消除顾虑,树立信心,能够更好地配合医疗和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腹部体征的变化,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12 h,1周内避免过度劳累、剧烈活动及情绪紧张等。

(2)饮食指导:严格要求患者禁食、禁水24 h,第二天无不适主述,无腹痛、便血或黑便等症状,可进流质或半流质一周。忌食粗纤维、生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2周内禁止饮酒及其他刺激性的饮料。

(3)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直肠ESD的一个主要并发症是出血,ESD创面大,术后常发生迟发性出血,直肠ESD患者发生迟发性出血的原因主要有:①大便刺激创面引起血管凝痂脱落而出血。②低位直肠有两套血供,血管丰富。③排便时低位直肠ESD创面小血管痂面随肛门括约肌扩张与收缩而裂开再次出血。术后如发现患者解较多暗红色或鲜红色大便应及时告知值班医生,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本组有2例在住院期间,解较多暗红色大便,再次肠镜下热活检钳电凝和钛夹成功止血。另1例ESD术后6d(已出院)突然解大量便血,来院后急诊行内镜下钛夹止血成功。

ESD另一主要并发症是穿孔。与上消化道相比,结直肠肠壁更薄,尤其是低位直肠浆膜缺如,行ESD手术更易发生穿孔,故熟练掌握直肠穿孔的内镜下治疗是结直肠ESD成功的关键。术中如发生穿孔,只要及时发现,可用钛夹缝合,由于术前进行过肠道准备,穿孔所致腹膜炎症状轻微,气腹可用注射针放气得到控制[2],术后经禁食、静脉营养、抗感染等处理,保守治疗均能成功。本组共有2例发生穿孔,1例经钛夹缝合成功治愈,1例因穿孔较大,钛夹无法修补中转开腹行肠壁修补术。术中穿孔行钛夹修补的病人,术后要严密观察腹部体征,禁食时间要适当延长,术后第3天开始进食流质。

直肠ESD发生穿孔后可引起气腹或皮下气肿,气腹可用注射针放气得到控制,皮下气肿只要适当供氧,呼吸正常,一般能自行吸收。如发现有腹膜炎体征或呼吸困难应及时向医生汇报。

1.3.4 出院指导 出院后嘱患者食物选择以清淡、少油腻、少刺激性、易消化为主少食多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定时大便。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指导患者严格执行术后医嘱,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各复诊1次,以后5年内每年内镜随访加活检1次。留下医患双方的电话联系方式,督促其定期复查。告知患者,如有腹痛、便血,立即联系相关医护人员,来院复诊。本组有1例直肠ESD术后6 d(已出院)突然解大量便血,来院后急诊行内镜下钛夹止血成功。

[1]钟芸诗,姚礼庆,许剑民,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扁平癌前期疾病和黏膜内癌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31(6):497-500.

[2]周平红,姚礼庆,徐美东,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巨大平坦息肉18例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8):633-636.

猜你喜欢
气肿肠镜穿孔
羊气肿疽的诊断及防制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自发性纵隔气肿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
做肠镜其实并没有那么痛苦
自发性纵隔气肿的诊疗
腹腔镜治疗急性气肿性胆囊炎1例报告
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效果研究
浅析无痛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肠息肉的护理体会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肠镜麻醉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