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洁 聂雪林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浙江杭州 310018;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精神分析学是研究精神动力和精神动力如何驱使人类行为的科学,所以也称为精神动力学或心理动力学。基于这种理论的心理治疗,称为精神分析治疗或心理动力治疗。精神分析疗法从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以来,一直在不断地修正和发展。目前,精神分析疗法仍然是当代最有影响的治疗体系之一。随着高校心理咨询专业化的发展,该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
精神分析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潜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性本能理论、心理冲突理论和客体关系理论及自体心理学。弗洛伊德把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区分为三个部分,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潜意识是心理活动最基本的动力。他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相应的心理反映内容和特殊的功能,三部分又始终处于冲突——协调的矛盾运动之中,在一个健康的人格之中,这三种结构的作用是均衡的、和谐的。当人格的三个系统不能保持这种动态的平衡时,则将导致异常心理的产生。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力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性的本能;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当这种能量集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造成机体紧张,机体就要寻求途径释放能量。在人格发展过程中,本我和外界现实之间,本我和超我之间,会经常出现矛盾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焦虑。自我必须不断地协调、解决矛盾冲突才能降低焦虑。自我在协调、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一些手法和技巧,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个体常用的防御机制有压抑、投射、合理化、反向形成、升华、转化和退行等。防御的结果可能被顺利转移,不会产生心理障碍。但更多时候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力多将以变形的形式出现,这就是心理障碍的各类症状。客体关系理论和自体心理学,强调早期关系经验对于人格形成和心理病理学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母婴互动和母婴关系形态对儿童早期发展、并由此对后来的人格形成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早期经验会留下永久性的痕迹,它们是现在症状的直接原因。
精神分析疗法认为无意识的心理冲突是心理障碍和症状的根本原因,分析治疗的焦点是向来访者解释内在冲突的原因和冲突的过程,让来访者在意识层面得以了解和领悟。一旦来访者明了自己障碍的原因和过程,有了一个合理解释,症状就自然消失了。简而言之,精神分析治疗的要旨就是促使无意识向意识转化。但这一转化工作是异常艰难的,需要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努力。这个过程中常用的治疗策略和技术有自由联想、梦的解析、移情的分析、阻抗的分析和面质、澄清、解释及修通。
精神分析疗法的这些观点是理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最重要的理论体系,咨询师熟练地掌握精神分析的理论体系可以深刻而精准地洞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尤其是那些来自早年关系经验的人格发展问题和引起大学生严重的焦虑和抑郁的深层情绪问题。对这些没有明确现实原因的心理困扰问题,认知行为治疗往往收效甚微。大学生的认知一般都比较发达,知道很多道理,但缓解自己的心理困扰却无能为力。对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咨询师如果采用精神分析疗法,分析大学生惯用的防御机制、阻抗的表现、移情的呈现,反复地对其澄清、解释,往往可以达到修通的效果,从而帮助大学生人格健康持久地改变和成长。
精神分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和人本主义疗法是心理咨询的三个主要疗法。因大学生的认知水平高、在校时间短,多数高校心理咨询师给大学生做心理咨询会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而精神分析疗法在深刻理解学生问题和帮助学生人格持久改变方面则更加有效。目前因精神分析疗法本身设置严格,要求较高,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应用还受到一些限制。
目前高校心理咨询的目标普遍在于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处理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多集中在浅层的问题指导,对心理动力学的分析和人格的成长做得相对较少,多为短程问题解决式的咨询。分析性、成长性、发展性目标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实现起来比较困难,因为大学生人数众多,咨询资源非常有限,长程的精神分析治疗只能让极少数学生受益,这在高校实现起来非常困难。所以有些高校严格控制长程咨询的案例,甚至规定一个学生咨询次数不能超过8次。这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目前高校的心理咨询对在校大学生是不收费的,而精神分析疗法的设置要求收费咨询和长程治疗,目标是分析来访者的深层的冲突和精神结构,促进结构重建和人格成长。①
精神分析疗法要求咨询师经过严格的长程精神分析训练和连续的专业督导及自我体验,不断地提高专业技能和持续地自我成长,咨询师的身份要求是单一纯粹的专业身份。但目前高校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背景多为教育学和心理学出身,只经过短期的心理咨询师的资格培训,连续培训学习、个人体验和专业督导因费用高昂很难实现。目前高校心理咨询的专职机构不仅从事心理咨询工作,还承担着一系列与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管理、教学、培训、排查、宣传等工作,而所教学生又往往会来咨询,这样的双重身份违反精神分析治疗的设置。学校里的系统教育和心理危机的预防工作,要求高校心理咨询师给特定的学生群体和学生工作人员做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每个学期开学初和每一届新生入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一般会开展心理问题排查和新生心理测量筛查工作,面对大量的检出同学,开展约请和诊断访谈及跟踪咨询,而这些同学是被动地被约请来访谈的,咨询效果不良,来访者脱落众多;在发现学生的心理危机后,还会跟学校里的各级领导、辅导员、医疗机构及学生家长发生联系,承担很多行政及管理的职能。这些丰繁的工作与精神分析咨询师单一的专业身份发生冲突,违反咨询设置,影响咨询效果。
在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实践中,发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潜意识里的深层冲突,是早年的客体关系延续,认知行为疗法和人本主义疗法的理论和技术无法解释和解决他们的问题,而用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理论和客体关系理论则可以恰当地理解和解释。通过治疗联盟的建立,移情和反移情的处理,阻抗的分析,解释、面质和澄清的干预技术,可以逐渐让来访者领悟、重建自体发生有意义的持久的改变,如下面一则案例。
来访者,大一女生,主诉情绪低落,常一个人在阳台或卫生间哭很长时间,也没什么直接生活事件的刺激,不知道自己怎么啦。她认为自己一直待室友很好,却不能融入她们,被她们隔离和抛弃,认为男友不懂自己,之间谈不上激情和亲密,如好友,柏拉图式的。后咨询得知在她几个月时父母就离婚,父母双方都不管她,把她抛给祖父母抚养,祖父母一直敌视她母亲,不允许接触,母亲送的生日礼物,祖父强行让其扔掉,不扔祖父就踩毁礼物,她非常地伤心和无奈。祖父母不允许她跟妈妈见面,到现在跟母亲几乎没有任何来往。能见到父亲,自己觉得很弱小,很依恋父亲,如同3、4岁的孩童。
在每周一次、连续10次访谈中全面收集来访者资料,充分共情,建立信任关系后开始跟来访者探索咨访关系、目前人际关系与来访者早年客体关系的联接:来访者目前的人际关系是幼年客体关系的重复—抛弃、不信任,建立亲密关系困难。目前与室友关系、男友关系及咨询师关系均体现出这一点,不信任,不亲密,主宰关系距离,主动隔离或抛弃以避免被他人抛弃。过度照顾他人是一种反向形成,这是来访者惯用的防御方式,除此之外来访者经常使用的防御方式还有转向自身和隔离。咨询师的反移情是来访者在决定关系的存在与发展,随时会中断关系而导致咨询师的被动。
在接下来的咨询中反复向来访者澄清和解释:来访者的冲突主要是依赖与自主的冲突以及自身价值冲突,给人的感觉是“父亲的女儿”,不想长大。但在他人面前表现为“成年人”,对依赖的防御比较明显,表现出“独立”“活跃”和“能干”。因为早年没有得到足够好的照顾、关注和欣赏,没有建立起稳定的自我价值感,觉察不到自身的价值,建立意义系统困难。
在与来访者的持续访谈中,以上一些联系逐步清晰和明显,尤其是通过对移情和反移情的分析和表达,来访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人际模式,开始学习新的人际联结方式。对来访者幼年客体关系和目前自我价值感的探讨,来访者逐渐领悟自己的意义系统缺失的原因及成年后如何寻找和建立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支撑。在来访者领悟和试图改变自我的过程中,与来访者探讨她的阻抗(爽约、习惯和喜欢文学语言表达)和见诸行动(与男友分手)来修通和促进她持久的有意义的改变和成长。目前跟踪访谈两年,人际关系、行为模式及价值感有比较明显的改变成长。
如案例所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不是情境性的,而是在深层人格基础上由较小的情境事件诱发的。大学生心理咨询实践发现最多的、最困扰学生的、最难解决的心理问题,都是来自早年的负性经验和内化到潜意识的冲突问题,这都需要用精神分析疗法的理论和方法来理解来访者,帮助来访者。所以根据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实践需要进一步加强精神分析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首先,应加强高校心理咨询师对精神分析疗法的理论学习和技术训练。深入理解和透彻把握精神分析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可以帮助咨询师敏锐洞察和深刻理解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出恰当的解释,向他们澄清他们惯用的防御方式和应对模式,向他们呈现他们移情和阻抗,帮他们理清自我的边界,挖掘本我的力量,从而获得修通和成长。与此同时,适当增补高校心理咨询师的数量,放宽对长程咨询学生的限制,满足大学生探索自我健康成长的需要。
其次,应加强咨询师的个人体验和个案督导。精神分析疗法非常注重咨询师持续的个人体验和专业的个案督导,这样可以不断地让咨询师了解自己、探索自己、清理自己,治疗师这面镜子越是干净越是能帮到来咨询的大学生。如果咨询师有很多淤塞没有修通,对来访大学生的帮助将非常有限。因为咨询只有咨询师和来访者在场,如要了解咨询的过程和提高咨询的质量必须经常接受专业的精神分析的个案督导,这对提高咨询师的专业技能至关重要。
第三,高校心理咨询师的身份应该更加专业化。专业单一的身份更加有利于咨询师全心投入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帮助中去,也避免其他因素影响咨访关系的单纯和信任。如果像上文提到的那样咨询师的身份兼有老师甚至管理者的角色,这会给咨询效果带来很不利的负面影响,甚至导致来访的大学生中断咨询关系,完全脱落,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就可能演化成心理危机,严重影响到大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
根据目前高校心理咨询发展现状的分析和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实践需要,笔者认为进一步加强精神分析疗法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运用,是推进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注 释:
①约瑟夫.桑德勒等著,施琪嘉等译.病人与精神分析师[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1.
[1]约瑟夫·桑德勒等著,施琪嘉等译.病人与精神分析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
[2]肖泽萍等主译.操作化心理动力学诊断和治疗手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
[3]何松.论精神分析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作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8).
[4]苏晓波.精神分析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 德国医学2000(4).
[5]潘威.精神分析治疗需要什么样的来访者[J].医学与哲学2011(2).
[6]周永平.认知疗法与精神分析疗法比较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08(10).
[7]冯缙.当代心理治疗四大流派治疗方法述评[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