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述评

2013-02-15 17:39王小丁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职业化队伍辅导员

叶 冲,王小丁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 南充 637000)

近十年来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述评

叶 冲,王小丁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 南充 637000)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辅导员队伍剧增但整体素质不高,这引起了诸多学者对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关注和探讨,涌现了一大批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通过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内涵、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现状及原因和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途径等几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指出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寻求理论支撑和队伍建设的的突破点,以期为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综合素质提供参考。

辅导员;辅导员职业化;述评

2006年7月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因此,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建设直接关系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关系到高校德育质量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幸福感,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重视为进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相关理论研究提供了有利契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问题,特别是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国内各大学术期刊相继涌现出数量庞大的相关研究成果。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按“主题”含“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对2001年至2011年发表的研究论文进行搜索,精确匹配状态下得到1 328条记录,而按“题名”进行搜索,精确匹配状态下得到719条记录;按“主题”含“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对2001年至2011年发表的研究论文进行搜索,精确匹配状态下得到75条记录,而按“题名”进行搜索,精确匹配状态下得到54条记录。在“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对2001年至2011年发表的硕士学位论文按“主题”含“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行搜索(精确状态)共得到154条记录,而按“主题”含“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进行搜索(精确状态)则得到12条记录。在“读秀学术搜索”上按“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进行检索得到相关图书25种。现对国内已有研究材料进行综合梳理,总结已有研究成果,评价研究得失,并进一步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突破点,以期为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有效实施和开展提供些许参考。

一、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内涵的探讨

2000年张立明发表在《中山大学学报论丛》上的《高校专职政治辅导员的“职业化”问题》一文,在国内学界首次提出“职业化”这个概念。此后有关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研究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诸多学者都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涵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论述。

部分研究认为辅导员职业化内涵主要在于职业技能方面。有学者指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是指必须使广大辅导员具有相应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并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以专职人员为主,确保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本职工作。”[1]熊书银等提出,辅导员职业化是指高校辅导员工作应成为一种职业,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并达到职业的基本要求,逐步建立辅导员工作的进入、考核、晋级、淘汰等机制,规范高校辅导员的继续学习和培训,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大学生的特点对辅导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和淘汰[2]。

有研究则强调辅导员的政治素质,强调辅导员的专业属性。部分学者认为,辅导员职业化是要把辅导员所从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成一个学科来看待,重视辅导员的学术背景,还要看他们实际工作的能力,尤其是要看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人格魅力[3]。张彦等人达成共识,“高校辅导员是一个政治性、业务性都很强的工作,具有特定的工作分工和岗位职责、共同的事业理想和职业道德、专业的知识系统和素质要求、专门的工作力量和队伍体系及健全的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4]另外,“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主要是指从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应符合辅导员的职业标准和规范,有其自身不可替代的职业要求和职业特点,具有由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所构成的职业素质,有相应的职业培养机构和职业标准保障制度,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5]

部分学者从辅导员职业的终身性来看待其内涵的。有研究者认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不仅是指辅导员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更是指把辅导员岗位作为长期的、稳定的甚至终身的职业。”[6]“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就是按照社会分工和相应的从业标准,使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教师或干部的工作成为长期或终生所从事的职业的过程。”[7]

综合来说,学者们主要从职业技能、专业知识、政治素质、人格特征、辅导员职业的终身性等方面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指出高校辅导员职业是一项政治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崇高的事业理想和人格魅力,拥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具备专门的知识,拥有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职业环境,能够遵守职业伦理和道德规范,并能够把辅导员职业作为自己长期从事甚至终身从事的事业。

二、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现状的探讨

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现状,大都是通过实证研究,利用相关调查问卷和访谈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任英明采用高校辅导员队伍调查问卷对山西大学和山西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的300名学生和100名辅导员进行了问卷调查[8]。卢忠菊采用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调查问卷对参加2010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高校思政工作培训班的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9,p25-44]。王永智等人对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6所高校的200名辅导员进行了问卷调查[10]。付佳对江苏省26所高校的辅导员采取问卷调查、电话访谈、走访、座谈等方式进行了调查[11]。李建国针对“辅导员对自己所从事的辅导员职业有什么看法”这一问题对湖北省部分高校的辅导员进行了深度的访谈[12]。

综合各学者的调查和访谈结果来看,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总体状况良好,辅导员队伍专兼结合,以专职为主。整支队伍性别比例适当、婚姻状况均衡,学历结构以本科和硕士为主,基本能满足学生工作的需要。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辅导员队伍结构不合理,队伍整体不稳定;(2)辅导员工作压力大,收入不高,发展空间有限,专业程度不高,缺乏职业荣誉感;(3)考核评价体系不科学,管理机制不完善,奖惩机制不健全;(4)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辅导员的岗位职责不明确,部分教职工对辅导员在大学整个管理系统中的作用认识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有较多深层次的原因。

三、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探讨

国家对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充满期待,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部门也认识到了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大部分辅导员也希望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美好前景,但实际情况是愿景与现实相差较远,为了提升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能力,诸多学者从政府、高校、辅导员自身三个方面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

有研究者从政策制度、监管机制、投入保障等政府层面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卢忠菊认为,政府监管机制不健全,政策落实不到位,政府投入保障不足,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缺乏统一的从业标准,没有建立辅导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没有有效借鉴国外经验是造成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9,p44-46]。徐泉辉指出:“我国现行辅导员工作体制的滞后,对辅导员的考核规定实行简单的量化指标,不能从根本上促进辅导员自身素质的发展,现实的管理体制对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发挥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13,p248]

部分研究从职业化意识、组织保障、管理体制、出路等学校层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刘艳认为高校对思想政治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政策的流动导向性较大,辅导员队伍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不够科学,管理体制不顺畅,职业保障机制不健全,选拔、培养机制缺乏科学性[14]。李朵认为:“目前高校职业化意识薄弱,许多高校存在着重师资队伍建设、轻学生工作队伍的现象。”[15]

许多研究者从职业规划、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等辅导员自身层面进行了归因。大多数辅导员缺乏明朗的职业规划,只是将辅导员工作视为一个跳板或过渡期,从事辅导员职业化方向发展的动力严重匮乏。高校普遍存在二级单位辅导员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现象,制约辅导员自身素质的提升,与职业化本身就要求工作团队内部的相互协作、有效配合相差甚远,成为制约辅导员职业化的一个重要因素[16]。徐泉辉认为,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偏年轻化,他们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了解不多,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大多数不是政治思想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理论知识和职业素养不够,致使辅导员的理论知识水平、职业能力等综合素质不高[13,p248]。

四、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途径的探讨

国内的诸多学者在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内涵、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现状及其原因的分析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对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策略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综合来看,学者们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转变观念是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基本前提。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摒弃“辅导员是一种过渡职业”的片面认知,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辅导员所从事的工作既是一种职业,又是一种专业。确立辅导员也是学校人才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观念,切实提高辅导员的地位,增强他们的职业成就感和归属感,促使其把辅导员工作作为自己事业成功的生长点和心理归宿。辅导员自身也要注意转变观念,在角色定位上要有由事务管理员向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转变的思想认识,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个人事业发展、成就理想与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机结合,做到尽职尽责,爱岗敬业,努力强化对本职工作的认同感,打造一支思想政治过关、能力素质过硬的辅导员职业化队伍[17-19]。

其次,严格辅导员的职业准入机制,明确职责和定位。高校必须要重视辅导员的选拔,建立严格的辅导员职业准入制度。辅导员职业应依据自己的工作性质、学科背景、学历层次、道德品质、工作能力、人格特征等方面来建立相应的职业资格制度,规范辅导员的选拔、招聘和管理程序。同时要结合学校学生工作实际,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心理素质高的要求,把真正德才兼备、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且具备从事学生工作所需要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此外,辅导员要善于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在平等、开放与和谐的互动中,激发学生创造性地面对生活的潜能和自主行为。作为辅导员还应多了解、理解和关爱学生,帮助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做学生政治思想和日常行为方式的引导者[20-22]。

再次,建立健全辅导员培训体系,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按照“选拔、使用、管理、培养、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制定辅导员的培训计划,建立分层次、分类别、多形式和重实效的培训体系,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加强对辅导员的分类指导,坚持先培训后上岗,把岗前培训、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相结合,对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职业规划与指导、法制安全知识、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注重培养辅导员解决实际问题和处理学生事务的能力,组织辅导员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积极推行“高校辅导员任职资格证书”制度和“新聘辅导员持证上岗”制度,创建辅导员培训基地,建立辅导员协会,从而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不断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综合素质[23-25]。

第四,完善辅导员队伍的考评激励机制,拓展辅导员职业发展空间。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效相结合、师生评价与组织评定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按照客观、科学、公正原则,以研究绩效评估作为政策杠杆,着重工作实绩考核,对辅导员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评奖评优、职务聘任、晋职定级、岗位津贴挂钩。大力开展辅导员评优评先活动,树立辅导员先进典型,从思想和心理上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地位,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热情,激发他们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昂扬的斗志和积极自我成就感去全身心地投入到辅导员的工作中[26-28]。

第五,切实解决好辅导员的待遇问题,完善辅导员的岗位退出制度。提高待遇是实现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重要手段。学校应从工作环境、津贴待遇、职业发展等多方面给予辅导员政策倾斜,真正做到政策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在职称的评定上要区别于专业任课教师。在出路问题上,给辅导员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对辅导员将来的发展方向作适当的分流,促使辅导员队伍逐步向“专家型”发展,让更多优秀人才在这个岗位上有所作为。对工作不称职、考核不达标的辅导员要进行批评教育,仍无改进的应及时调离辅导员岗位,淘汰出去,转入校内待岗,经自我学习和培训提高后再转聘到其他岗位[29-30]。

五、评价与展望

综上,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在研究上已经有不少成果问世,对推动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第一,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内涵的认识有待深化。对“职业化”、“辅导员职业化”的内涵界定不清,没能完全突出高校辅导员这一特殊职业的特点。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应该提到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认识。

第二,研究的视角有待创新。国内现有大部分研究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或教育学的视角来展开,学科视域比较单一,问题分析不够深入透彻。研究的着眼点主要侧重于总结辅导员工作的经验、工作的方法,或辅导员自身素质的培养,侧重对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研究,缺乏对问题的成因的学理分析。

第三,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标准体系的构建方面的研究相对缺乏。辅导员的知识结构、职业伦理、职前培训、职后进修、专业自治、专业团队建设等方面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拓展。这些方面的实证研究的操作性还不强,其原因就在于对高校辅导员标准体系的建构缺乏相关理论基础和参照量化指标。

第四,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实证研究有待于创新。有关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上做的不够,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借鉴尚需加强,具有可操作性的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模式需要重建,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第五,与国外高校学生管理队伍的比较相对较少。从研究文献来看,对国外高校学生管理队伍的历史追溯比较少;对其的工作理念和工作目标认识较为模糊;对作为其工作支撑的法律法规的挖掘显然不够;对其专业化的运行机制还需进一步的理解和借鉴;对其全方位、高效率、个性化的服务研究不多。特别是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应该如何去借鉴哪些有价值的经验,为我所用,还需要研究者不断深入。

在以后的研究中,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研究需要从不同的学科视角进行探讨,进一步落实《纲要》对高等学校加强管理的要求,特别是学生管理的要求。在未来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过程中,辅导员队伍从事的学生管理工作,应当提到学科建设的议事日程上来,确定辅导员的职业和身份认同,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今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研究将聚焦: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政策保障;制度保障;机制创新;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平台建设;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理论创新;学习借鉴国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理念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任重而道远。

[1] 王树荫.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J].思想教育研究,2007(4):3.

[2] 熊书银,王文博,黄登婕.简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6(5):45.

[3] 曲建武,吴云志.着力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J].高校理论战线,2006(9):39-42.

[4] 张彦.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问题再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6):72-74.

[5] 张慈,许澄,邸建勇.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1):134.

[6] 徐涌金,章珺.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4):99-101.

[7] 王涛.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7(7):26-28.

[8] 任英明.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 2010:14-19.

[9] 卢忠菊.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战略构想[D].南京农业大学,2011:25-44,44-46.

[10] 王永智,陈中奇.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7):83-86.

[11] 付佳.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状况调研报告——以江苏省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8): 81-85.

[12] 李建国.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现实与思考[D].华中科技大学,2007:38-45.

[13] 徐泉辉.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9):248.

[14] 刘艳.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15-18.

[15] 李朵.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34-35.

[16] 周琴,秦自强.对四川省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制约因素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17):79-80.

[17] 韩延明.试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J].高校辅导员, 2010(1):14-16.

[18] 陶书中,徐家林.论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J].高教论坛,2009(6):12-13.

[19] 王文华.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探讨[J].教育探索,2007(9):82-83.

[20] 曲建武,吴云志.着力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J].高校理论战线,2006(9):39-42.

[21] 常弘.浅析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43-44.

[22] 铁俊.浅谈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7):37-39.

[23] 蒋礼文.高校政治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探究[J].教育探索,2007(6):92.

[24] 唐亚阳.努力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J].思想教育研究,2007(8):28-29.

[25] 胡刚.略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2):29-32.

[26] 王中强.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8月:32-33.

[27] 张革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目标诉求和路径选择[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44-147.

[28] 韩军.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瓶颈:问题的思考[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36-38.

[29] 施永红,祝水富.职业化——高校专职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由之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5):28-30.

[30] 赵云娟.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研究[D].长安大学,2008:33.

(责任编辑、校对:韩立娟)

A Review of the College Counselor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in Recent Ten Years

YE Chong, WANG Xiao-ding

(Sichuan Center for Educ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637000, China)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the college counselors’ demand largely increased. But the counselors’ overall quality is not high, which raises many scholars’ concern and discussion for the college counselor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a large number of researches results emerge. These researches are systematically sorted out and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connotation of college counselors’ professionalism,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asons of the college counselors’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the methods of enhancing the college counselor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seek the theory to support and make the breakthrough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llege counselor team, which will provide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the college counselors’ overall level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counselor; counselors’ professionalism; comment

G641

A

1009-9115(2013)03-0136-04

10.3969/j.issn.1009-9115.2013.03.034

2012-10-17

叶冲(1988-),女,湖北汉川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职业化队伍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