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荣陆
(吉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吉林四平136000)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
论儒家的仁爱思想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启示
马荣陆
(吉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吉林四平136000)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儒家哲学一直是颗璀璨的明星。仁爱思想则是儒家哲学的精华所在。该文从孝悌之道,忠恕之道,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三个方面阐述儒家仁爱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由此论述其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几点启示。
儒家;仁爱思想;大学生德育教育;启示
儒家的思想博大精深,仁爱则是其思想核心。虽然历史的长河已逝去了两千多年,但仁爱思想的内涵仍颇具深意,值得思考。在当今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物欲纵横的时代,更应重拾仁爱的精华,把祖先的智慧传扬下去。本文即对儒家仁爱思想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启示试做论述,不足之处,请多指正。
何为仁爱?《中庸》引述孔子的话说:“仁者,人也。”在儒家看来,“仁”和“仁人”是人的最高精神境界,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高标准。可以看出儒家对“仁”何其重视,这在《论语》中有所体现:整部《论语》中,就有58章谈到“仁”,“仁”字共出现了105次。①关于“仁”字本意,葛兆光先生认为:“仁为‘心中想着人的身体’与表示‘心中思人’的‘爱’字的造字本意十分相近。”②故而有了“仁爱”。仁字从人从二,也就是说人们要互存、互助、互爱,“樊迟问仁,子曰:‘爱人’。”③故而仁爱的基本涵义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这种爱需要发挥人的主体性,“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这种爱不仅要亲亲,还要推己及人,以致爱整个社会。以下是仁爱思想的具体内容。
第一,“孝悌”之道是“仁爱”思想的本源。《论语·学而》有,“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者也,其为人之本欤”。④“仁爱”虽然是一种普遍的情感,但儒家“仁爱”的出发点,则是血缘亲情。用孔子的话说就是“亲亲”,《中庸》引孔子语:“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在所有人类情感中,血缘亲情之爱才是真性情。父子兄弟之爱,姊妹之情,产生了孝悌之情。这种性情是人的本能,只有拥有这种真性情,进而推广到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才能形成人与人之间的最善良、纯粹的伦理关系。故而有“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③
儒家孝悌的基本内涵,也是为人的根本。人生而有家,在家中成长,对家庭成员自然有爱、有情。“孝”“悌”是合乎人的天性的爱,是人本能的爱。而这种本能的爱,就是“仁之本”。朱熹《四书集注》:“孝悌行于家,而后仁爱及于物,所谓亲亲而仁民也。故仁以孝悌为本。”朱熹认为,在家里推行孝悌的仁爱之道,而后才能把这种爱推广到社会以及万物。也就是先“亲亲”再“亲仁”,所以说孝悌是仁爱的本源。
第二,忠恕之道是“仁爱”思想的重要内容。仁爱的本意就是要爱人,如何爱人呢?爱人就要尊重他人,想他人之所想,即“利他主义”,也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忠恕之道。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篇》)可见,君子的最高境界是“安百姓”,也就是爱人。由此孔子提出忠恕之说,“忠,敬也”(《说文解字·心部》),也就是忠于内心,竭尽全力。许慎《说文解字》称,“恕,仁也。”也就是爱人。忠恕包含了两层含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就是一种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处世态度。简言之,你想让别人对你做什么,你就对别人做什么;你不想让别人对你做什么,你也不要对别人做。也就是一种“利他”精神。要做到这点,我们就得遵循孔夫子的“四毋”,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篇》)不要轻易怀疑他人,不要绝对肯定自己,不要固执己见,不要唯我独尊。这样,忠恕就不难达到了。
第三,“知者乐水,仁者乐山”③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仁爱”思想的最高境界。“乐”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高体验。只见山是山,水是水,草是草,木是木,一切都是静态的,何得“乐”?在儒家看来,自然界充满趣味,每个生物都有他存在的价值,与之融为一体,互尊互爱,就是仁者情怀,这样方能享受到生命的快乐。
“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把人与自然看成一个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提出要关爱自然万物,顺应其发展规律,不失其时,才能维持生态和谐。孔子也有“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凡事都得把握个度,也就是儒家倡导的中庸之道。事物都有两端,则其中而取之,是为智举。人的德性尊贵与否,不在于他是否凌驾于其他生命之上,任意支配和残害其他生命,而在于他是否同情和爱护一切生命。这是仁爱思想的最高境界。
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主流是可以肯定的,然而部分存在着道德偏差行为,究其原因:首先大部分都是80,90后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很强,不懂得为他人做奉献或者牺牲,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却又不理解别人,固执,叛逆。其次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盲目的吸收西方现实主义思潮,形成“一切向钱看的”狭隘的物质观,“腐败、潜规则、拼爹、炫富”等负面因素充斥其中。部分大学生家庭观念淡薄,不重视血缘亲情,一味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却忽略人与人之间真情,盲目索取,破坏自然...马加爵杀友,伤熊的刘海洋等大学生犯罪案例频发着实让人心寒。道德何在?爱何在?因此,培养一批拥有博大的仁爱之心,尊重爱戴他人的高素质大学生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处理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关键所在。大学生首先要孝敬父母。为人儿女的长大了,就把父母的养育之恩抛到脑后,动物尚有反哺之情,何况我们人乎?父母是我们的启蒙老师,为了我们的成长呕心沥血,燃尽青春。不要嫌弃父母的斑斑白发,蹒跚步伐,是爱让他们忘记了自己!让我们静下来,想一下儒家的“仁爱”思想。仁字从人从二,说的就是两者之间的关系,要互敬互爱。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就是这个道理。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推恩原则,首先要爱护尊敬我们的父母,进而把对父母的真性情的爱,推广到爱身边的所有人,善对他人,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践行忠恕之道。做一个重义弃利的君子,超越自然生命的欲求,不去强迫他人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如此,则仁至矣。无怪乎《全球伦理宣言》的起草者孔汉斯先生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全球伦理的黄金规则,这是很有见地的。④这样,大学生才会既拥有和谐的小家,又拥有温馨的大家。在健康和谐的人文环境中发光发热!
其次,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升华!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前提。只有拥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生的光和热!
大学生作为时代的掌舵人,需要正确认识和理解自然规律,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儒家关于‘知天畏命’、‘循道不贰’、‘仁民爱物’、‘使民以时’、‘弋不射宿’、‘惠而不费’、‘不违农时’,‘谨其时禁’、‘不夭其生,不绝其长’等‘天人合一’”⑤的生态伦理观和协调发展理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缓解环境危机,节能减排,植树种草,绿化环境。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用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发展经济,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把爱放诸于自然,实现道德素质的升华。“荀子认为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界提供的各种物质资源,而只有爱物节用,才能有足够的食、用、材等资源来养活人类,才能维持社会的长期稳定。”⑥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如此大学生才能够在长足可持续的自然环境中,继续发光发热!
最后,怀揣仁爱之心,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前总书记胡锦涛提出并倡导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是“以德治国”中的最大的“德行”。而大学生恰恰要具备这样的“德行”。这里的“德”,说到底,就是一个字“爱”。像中国古代圣人那样去“爱”,国家自然会繁荣昌盛,人民自然幸福美满。我们不是旁观者,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发挥我们激情,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用仁爱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规范行为,以形成心齐、气顺、劲足、实干的良好氛围。
《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从现在起,开始修身,修仁爱之心,不断地自我剖析,自我改善,爱身边的人,爱存在的物,成为新时代德才兼备的领航人!
注释:
①吴小华,论《论语》仁爱思想的三个层次[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5):66.
②葛兆光,中国思想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05.
③朱熹,四书集注[M].长沙:岳麓书社,1987:201,66,131,242.
④孔汉斯,全球伦理[M].台北,雅歌出版社,1996.
⑤张耀灿,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06(1).
⑥陈光林,儒学价值的新探索[M].齐鲁书社,2001.
[1]鲁国尧.孟子全译[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2]张岱年.张岱年文集.第六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3]刘玉明,略论儒家生态伦理的基本精神与价值取向[J].管子学刊,2007(2).
[4]何怀宏.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述略[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2).
(责任编辑:品风)
Enlightenment of Confucianist's Benevolence Thought to University Students'Moral Education MA Rong-lu
(College of History and Culture,Jilin Normal University,Siping,Jilin 136000,China)
The Confucianist philosophy has been a radiant star for several thousand year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The benevolence thought is essence of the Confucianist philosophy.The primary coverage of Confucianist benevolence thought are elaborated from three aspects:filial piety and fraternal duty,loyal and pardon,harmonious unification between the persons and things.This article tries to elaborate several enlightenment of benevolence thought to university students'moral education.
Confucianist;benevolence thought;university students'moral education;enlightenment
G641
A
1008—7974(2013)05—0103—03
2013-08-15
马荣陆(1982-)吉林四平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