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方言词汇特点摭谈

2013-02-15 17:17王洪杰原永海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数词歇后语后缀

王洪杰,原永海

(通化师范学院文学院,吉林通化134002)

吉林方言词汇特点摭谈

王洪杰,原永海

(通化师范学院文学院,吉林通化134002)

在我国诸多方言中,东北方言以其独特的语音、丰富的词汇成为方言大家族中较有地位的成员之一,其大部分词汇的字形和含义均与普通话词汇相同,但二者的部分差异又是显而易见的。笔者以吉林方言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了吉林省十个地区的地方志,通过分析其方言情况,整理了850余条方言词,从中找出了吉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在构词方面的不同以及自身特点。

吉林方言;词汇;特点

通过对《辑安县乡土志》、《安图县志》、《怀德县志》、《辉南县志》、《辽源市志》、《柳河县志》、《通化县志》、《延吉市志》、《榆树县志》、《长春市宽城区志》等吉林省十个地区地方志中词汇、歇后语、谚语的整理,共整理出850余条方言词语,697条歇后语,703条谚语,其词汇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词语后缀特殊

附着在词尾没有实在意义只有语法意义的词就是后缀,语音上一般读作轻声。例如“子”,《说文解字》释为:“十一月,阳气动,万物滋,人以为偁。象形。凡子之属皆从子”。“子”是对人的称呼,后表示”子女”,其后又专指“儿子”。可当其附着在某些实词后就失去了本义或引申义变成了毫无意义的词缀,例如“桌子、椅子、杯子、格子、桔子、林子、妹子、珠子”等等。吉林方言与普通话相比,除了具有与其相同的“子、头、性”等后缀以外还具有一些与普通话不同的独特的后缀。

1.“咕”

“咕”,《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释为“形容母鸡、斑鸠等的叫声”,拟声词。吉林方言中带有该字的词条有以下一些:

嚼咕(好吃的)、叨咕(说话、自言自语)、拐咕(不合群,主意离奇)、擦咕(说闲话、乱掺和、私下小声交谈)、拉咕(联系、联络)、嘀咕(私下议论、心里在核计),扎咕(治)、摸咕(动作慢)、嘎咕(吝啬)、轧咕(相处)、撮咕(怂恿指使)、鼻儿咕(完了,死了)①,这些词条中的“咕”都不具有《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含义,如果把词典中表示“叫声”的含义理解为鸡的一种语言于是引申为人的语言也可以用“咕”来表示的话,“叨咕、擦咕、嘀咕”等词均为拟声词,表示说话时人声音的不同状态,在含义上似乎可以理解为词典含义的引申,但是“嚼咕、拐咕、拉咕、扎咕、摸咕、嘎咕、撮咕、鼻儿咕”②等词中的“咕”则没有任何意义,并且整个词条的含义都是由第一个字来承担的,例如,“撮咕”的“怂恿指使”之义,便是由于“撮”字在吉林方言中有“撮弄、指使”等义形成的,“咕”则无任何含义,因此说这里的“咕”是词缀。

2.“楞”

“楞”,《现代汉语词典》释为:“失神、鲁莽”等义,吉林方言中带有该字的词条有:

硌楞(不合炉)、撒楞(快、麻利)、顶楞(干活办事效率高、水平高)、毛楞(冒失、不稳重)、翘楞(扭曲、不平整)等,所列词条中的语素义均不具有词典中“失神、鲁莽”之义,去掉“楞”字后有些词还保留原义。例如,可以单用“硌”字就可以表示“不合群”之义,如,“他这个人可硌了,跟谁都不来往。”单用“毛”字就可以表示做事冒失、不稳重之义,如,“他平常开车可毛了,让人害怕。”单用“翘”表示不平整,由此可以说明“楞”是后缀无疑。

3.“忽”“乎”“呼”

吉林方言词条中有一些词尾是“hu”音节,用字为“忽、乎、呼”。“忽”字使用的词条有“拉忽”,该词中的“忽”有“疏忽、大意、好忘事、不精心”之义,承担了该词含义的大部分,因此“忽”字不是词缀。

含有“乎、呼”的词有:搧呼、扇乎(说大话、吹牛皮)、填呼(成全)、恋呼(浓度大)、咋呼(炫耀叫嚷、过分张罗)、哈乎(训斥)、吓乎(惊吓、惊恐)、不虚乎、不捋乎(没留意、没当回事)、掺乎(搅乱、添麻烦,与“掺和”含义相同)、嫌乎(嫌恶)、匀乎(周到;平均)、捋乎(在意)、玄乎(危险)、嘘乎(没真话,溜须)。

《怀德县志》上述词语中“hu”的用字都是“呼”,《辽源市志》中用的都是“乎”,这里的“乎”和“呼”应属方言用字上的混用而无实质的意义区别,均可以换成“乎”,其中“恋呼”中“恋”在《东北方言词典》中释为“有粘性”,与《怀德县志》“恋呼”方言释义为“浓度大”含义比较接近,因此可以肯定地说,这里的“呼”应为词缀。再如:“匀乎”,有“周到、平均”之义,承担该义的当是“匀”而非“乎”,“匀”有均匀之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乎”为动词、形容词或副词后缀,更能充分的证明了“乎”或“呼”在吉林方言的上述词汇中当属后缀。

4.“卡几、巴几、嘎叽、嗑叽、光几”

在收集整理的吉林方言中含有“卡几、巴几、嘎叽、嗑叽、光几”的词语有:疤拉卡几(指东西不光滑)、二虎巴几(缺心眼儿、不聪明。也有用:二虎巴登、二拉巴几)、艮拉巴几(不爽快,呆板)、屁拉嘎叽(好说好笑、诙谐幽默)、半拉嗑叽(不完整)、毛拉光几(不稳重、毛楞)等,上述词语可以看成是“名词、形容词+卡几、巴几、嘎叽、嗑叽、光几”,词语中的“拉”应属连缀音,无实际意义。因出自不同的地方志材料,这些词语用字不同,但除了“巴几”一词中“巴”的声母是双唇音外,其余几个词语的声母都是舌根音。吉林方言中,舌根音之间相互混淆的现象大量存在,例如:“刮”部分地区读成“kuā”,“刽”读成“kuài”等,由此可以说明“卡几、嘎叽、嗑叽、光几”等词是地区方言用字造成的差异,实际上并无差别。当这些词附着在名词或形容词后,并无实际含义,只是语音上的一个附着,去掉后名词或形容词仍能表达方言词的含义。例如“艮”,《东北方言词典》释义为:“食物坚韧而不脆”,但在吉林方言中“艮”字还具有“慢、磨蹭、做事不爽快”等义,例如“这孩子可真够艮的”。再如“屁”,《东北方言词典》释义之一为“滑稽、调皮”,例如“别跟长辈屁,不礼貌。”所以这里的“卡几、巴几、嘎叽、嗑叽、光几”等词均为词缀。

二、数词新义

普通话中的数词可以表示基数和序数,构词时有成对搭配出现的情况。但在吉林方言中,当数词同数词或同其他词组成词语时,数词超出了表数职能,不是以数指实表义,而是借其形另表新义,原来数的概念或虚化或符号化。有的数词所表示的新概念,可能同借用的“数”有意义上的细微联系,有的则不易察觉其间的任何瓜葛。例如:

一担挑(连襟)、一秧爬(同母异父、重山弟兄)、一种两地(同父异母)、不二五眼(不坏,不熊气,不一般)、二百五(不精明的人,也叫半吊子)、二五子(技术不精、水平不高、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二虎巴几、二虎巴登(缺心眼儿、不聪明)、二层眼儿(高度近视)、二八扣(说话有水份、不可信)、三上二下(有个高低的、危险)、歪三拉四(不讲理、说横理)、拉忽三(粗心大意的人)、下三烂(卑贱)、下三儿(低气、低三下四)、三只手(小偷)、晚三春了(来不及了、过时了)、五迷三道(迷迷糊糊)、拿五作六(故弄玄虚、扭扭捏捏)、老八板(死板,墨守成规)、胡诌八咧(说瞎话)、半瓶醋(一知半解,不成才)

上述词例中,个别的词语如“一担挑、一秧爬、一种两地”等数词“一”表示“一个”的含义,其余的词语除了“不二五眼”是褒义词外,几乎都是表示否定、嘲讽、指斥性的贬义名词、形容词、动词或词组。

三、动物名词多用比喻义

由于吉林地区有大量的野生动物,反映在吉林方言中便有大量的动物名称,这些词语在使用中没有体现动物词语本身的含义,而是使用了比喻义,大都用于比喻人的某些特殊的性格或行为,大都是贬义词。例如:

傻袍子(有傻气的人)、虎(傻)、鼠迷(拿不出主意,蔫了、没话说了)、撒鸭子(跑了)、土鳖(过于省俭,吝啬、小气)、驴年马月(时间很长,指望不大)、鸡粪味了(要激眼了)、扑蚂蚱(看不清路,走道不稳)、烀猪头(睡觉)、熊包(无能)、熊人(欺负人)、熊气(含义不一致,《柳河县志》释为:软弱,能力差。通化当地释义为:欺负人、格眼)、耍熊(耍无赖,狡赖,该干的事推拖不干)。

上述词语虽然使用的是动物词的比喻义,但却是动物部分特征的表现。例如,“傻袍子”一词中的狍子,常因跑后还要回原地看看或听见人大喊一声停下来观望而容易被捕获,以此比喻人傻气十足。

四、俗语独具特色

吉林方言中的谚语和歇后语是该方言俗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笔者调查的多部地方志中,歇后语共有697条,谚语703条,其中《辽源市志》所列歇后语和谚语最多。谚语又细分为农谚、气象谚、九九谚、月亮谚和生活谚等不同类型,所表现内容极为丰富,这些活跃在田间地头的百姓语言,非常具有生命力和传播性,表达准确、妥帖,有表现力。由于文章篇幅有限,本文略谈其一二特点。

1.谚语内容丰富

从春耕到秋收,有播种的“春种要抢墒,秋后粮满仓”,有根据时令种地的“谷雨到立夏,种啥也不怕。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过了芒种还抢三天”,有种植方法的“头遍铲的细,二遍少费力。一遍锄头顶道粪,三遍锄头粮满囤”等种地经的农谚;也有“不拐急弯,不打冷鞭(孕畜)”、“饿不急喂,饱不加鞭,渴不急饮”、“乳牛下乳牛,三年五个头”、“上草压下草,牲口吃不饱,不怕使十天,就怕猛三鞭”、“宁缺一把草,不少一口水”、“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等养殖经的农谚;气象谚更是总结了一年四季辨别风雨阴晴、寒暑旱涝的方法,例如“云往东刮大风,云往北发大水,云往南要行船,云往西披蓑衣”、“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湿,西风干”、“九月九不下看十三,十三不下半冬干”、“八月雷声发,旱到来年八月八”等等,反映了吉林人民善于观察自然、总结自然规律和善于积累生产、生活经验的智慧。

2.歇后语诙谐幽默,格式鲜明,讽刺意味浓厚

吉林方言的歇后语具有讽刺、幽默、诙谐的特点。在内容上反映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当耐人寻味,虽然都是百姓的生活语言但极富人生哲理。例如,“抱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苍蝇的世界观——哪臭往哪钻”、“二齿钩挠痒痒——是把硬手”、“横垅地拉滚子——步步是坎”、“画笔敲鼓——有声有色”、“叫花子要黄连——自讨苦吃”。

在格式上更是独树一帜,例如“属狗的——老爱咬人、属耗子的——老爱搬家、属野鸡的——顾头不顾腚、属猴的——没老实过、属瞎蠓的——尽往肉上叮、属母鸡的——没鸣(名)、属兔子的——胆小腿长(指跑)、属乌龟的——缩首缩尾、属喜鹊的——好攀高枝儿、属草爬子的——光吃不拉、属猪的——记吃不记打能吃能睡、属窗户纸的——一捅就破、属犁碗子的——一面翻土、属烧火棍的——一头热、属算盘珠儿的——拨一下动一下”。这一系列歇后语均以“属+动物、事物类+的”词语为上句构成,格式鲜明,这里的“属”是“属相”之义,上半句所列词语有的是十二生肖中的属相,有的则不是,但不管是不是属相词语,都选取了该事物特有的属性构成歇后语,借该动物或事物的特有属性比喻人的某些行为或性格,或一语中的,或一针见血,非常幽默风趣。

在感情色彩上更是褒贬义均有,但以贬义的居多,例如,以“狗”为题材的歇后语,“狗吃粽子——不会解、狗带嚼子——胡勒、狗带帽子——装人、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狗撵鸭子——呱呱叫、狗皮上墙——不是画(话)、狗皮袜子——没反正、狗掀门帘子——全凭嘴拱、狗咬刺猬——没处下口、狗咬狗——一嘴毛、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狗咬乌龟——找不到头、狗长犄角——出羊(洋)相、哈巴狗逮耗子——像猫可没猫的本事”等等,在令人捧腹开怀大笑的同时,增添了品味人生真谛的哲理,充分反映了吉林人民粗犷豪放、直言不讳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善于观察生活、善于从生活小事中总结人生大道理的智慧。

注释:

①括号内为该词释义,下同。

②由于方言词具有字无固定的特点,因此以上词用字各地区会有所差异,但大多音同。

(责任编辑:章永林)

H109.4

A

1008—7974(2013)06—0009—03

2013—09—05

王洪杰(1970-)女,吉林通化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规范化和方言学。

吉林省语言文字应用“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吉语科合字[2011]第77号。

猜你喜欢
数词歇后语后缀
一起来说歇后语
歇后语知多少
倍增法之后缀数组解决重复子串的问题
两种方法实现非常规文本替换
说“迪烈子”——关于辽金元时期族名后缀问题
对联中数词的艺术运用(下)
对联中数词的艺术运用(上)
英语数词顺口溜等
数词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