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万里行”应该能“行”

2013-02-15 17:42刘长兴
天津教育 2013年9期
关键词:万里行榜样典型

■刘长兴

最近,义务教育“减负万里行”活动,已经成为社会热议的又一个话题。“减负”这个专业词语,显然早已不再“专业”。你在街上随便找个人问问,大概都能说个八九不离十。但是,多年“减负”,多次“减负”,究竟这“负”减得如何?谁都心里有数儿。尤其是各路阻力的“麻烦”,让人日渐“麻木”;似乎“无解”的问题,让人更加“无奈”……即便如此,咱们还是一直坚持,要把“减负”进行到底。所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作为国家的重大决策,又把“减负”列入义务教育的三大任务之一。此举的战略思考和长远意义,实在应该作为“常识”普及开来。

这次“减负万里行”确定的主题:“宣传典型经验、规范办学行为、更新教育观念、营造良好氛围”,更是非同以往,使人大增信心。如果说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减负”的时间表,那么这个主题就明确了“减负”的路线图。你说,谁不希望“减负”?说大了,是责任使然,都关心民族的未来;说小了,是良心驱动,都心疼自己的孩子。本文所用标题,其中两次出现“行”字。意思非常明确,既表达了社会对“减负”的期待,更蕴含着社会对“减负”的信心。

“宣传典型经验”,其实就是在“减负”工作中发挥榜样作用。

50岁往上的人大概都记得这样一句名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谓“榜样”,就是“典型经验”。由于“榜样”可以通过“典型经验”提供有效方法,它才展示了“无穷”的“力量”。

无论要做什么事情,大家在理解重要“意义”以后,都急需获取有效“方法”。“减负”自然不会例外。因此,“宣传典型经验”绝非老生常谈,而是老生必谈。说真的,这些年“减负”的典型经验本来就不多,好不容易发现了典型经验,如果缺乏宣传,“方法”再好也会被淹没,甚至“退化”。与此同时,人们形成习惯的旧“方法”,更容易借机回潮,乃至有所泛化。据说,“错一道题抄十遍”这种曾经源于小学的“潜规则”,如今在一些初中也非常“盛行”,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说真的,这些年实实在在“减负”的典型经验更是少见。咱们的课题研究少吗?获奖成果少吗?但是谈到“减负”的还真不多。就是出了研究成果,真能推广的更是不多。由于“减负”总要和“高质”绑在一起,当然也必须绑在一起,于是便成了难题。有人说,这是一个世纪难题。话虽夸张,也颇令人感慨。其实,难就难在一个关键词“规律”上。

2008年,天津市倡导“高效教学”,目的就是号召大家探索规律、遵循规律、运用规律。经过几年的艰辛努力,咱们总算有了自己的典型经验。尽管不多,却很“典型”。大港五中、东堤头中学和塘沽十五中应该都属此列。这些“经验”的“典型”意义在于,在非常“一般”的学校里,在非常“普通”的生源中,做到了坚守课程方案,没有加班加点;保证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建立工作常态,不怕随机检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光谁也不该“放”的活动,他们都没落下;就是谁也“躲”不开的“中考”,他们也在前边儿。现在不是时兴用“生态”“生命”来“概念”素质教育吗?在他们那里,素质教育的“生态”受到了保护,每个学生的“生命”也得到了尊重。其实,他们能够做到,别人也能做到。问题是“别人”可能还不知道这样的“典型”,不了解他们的“经验”。只要把典型经验宣传开来,榜样力量肯定可以催生更多的榜样成长。相信只要典型经验形成“气候”,“减负”应该能“行”。

“规范办学行为”,其实就是在“减负”工作中落实政策规定。

应该说,“规范办学行为”既很重要,也极简单。用四个字即可概括,那就是令行禁止。大到招生办法、课程安排,小到保证睡眠、落实锻炼,一切皆有规矩。要想保障“减负”工作的正常运行,就必须视这些规矩为“铁律”,绝不偏离,更不突破。可是,这些年出现的一种悖论,很是让人纠结。一面明着大喊“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面私下研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正因为如此,出台的规矩很多,真能“落地儿”的有限。定规矩的很负责任,坏规矩的也很“辛苦”。只要想着“对策”,总能找到“理由”。谁都知道,“考试”过多确实没有得到控制。有人不光能搅出理儿来,还能给你“上课”:“我们没有考试,都是课堂练习。”这就让人不明白了,既然不是考试,怎么还要打分,甚至还公开排名呢?既然是课堂练习,怎么能连占两节课,甚至还占别的课呢?有人曾经质疑“月考”:月底如期末,各科齐“上阵”。单人单桌,“S”形排号,换班监考,统一阅卷,一切“正规”化,一点儿不含糊。这种做法实际上异化了考试性质,破坏了教学秩序。这话的确很有见地。由此导致的考试过多尚且不论,单说如此考法也不符合教学常规。就是再“传统”,考试也应该属于教学的阶段性小结,而且它的阶段性还要受教科书的章节或是单元“节制”。怎么能不管不顾、想考就考呢?有人抱怨“个别”学校:你说放假不许加课,他加了;你说作业不得超标,他超了;你说考试不能排名,他排了;你说升学不下指标,他下了……都是他们带的头儿,反正谁也“hold”不住。这话确实失之严肃,但也难得道出实情。肯定有些伤人,但也不算制造“冤案”。尽管它们属于“个别”,但是总能影响一片。

前年就听说山东在“减负”的问题上动了真格的。还听说违反规定的,真被处理过。对于这些信息,一直将信将疑。按照以往的思维惯性:多大点事儿呀?得罪人值吗?最近,为点儿别的事情去了一趟。一打听人家的“减负”,确实有规可依,而且一直坚持。看到由此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更是让人油然而生羡慕之情。想想自己当时的度人之心,实在不够“君子”。看来,“减负”工作的确需要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的过程,因为它确实加速了素质教育由被动走向主动的进程。所以,只要大家都能用规矩规范办学行为,“减负万里行”应该能“行”。

“更新教育观念”,其实就是在“减负”工作中统一大家的思想。

这些年,人们对于观念问题一直比较重视。谁都知道,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然而,总想把不同的孩子培养成一样的“人才”,似乎在“下边”仍然占着上风,于是一抓质量往往就是学科教学;然而,有时把学校的升学率等同经济的GDP,好像在“上边”也没那么在意,于是一提质量难免就问考得如何。谁都知道,如此现象也是长期存在。尽管经过这么多年的讨论,最核心的教育观念并没有真正变成大家的共同思想。这里所说的“核心”,就是指以人为本。现代教育观念论述丰厚,且维度不同,但无不源于以人为本。要是真以人为本了,学生就不会被“差生”,只能说有“差异”了。厘清个体“差异”,利用个体潜能,培养个体优势,不正是教育的重要任务吗?反之,如果一味加重负担,只能伤害学生的潜能,埋没他们的优势。至于“大家”的界定,理应涵盖上下左右,当然区县政府也不能“缺席”。他们的教育观念影响究竟有多大?已经明摆着。不能说是“一言九鼎”,反正属于领导指示。于是,只问结果、不问过程就容易蔓延开来。现在,人们胆子也大了,“下边”总拿“上边”说事儿:要是领导没有要求,我们才不这么“玩儿命”!“观念”的导向作用可以想见。所以,“大家”统一思想,政府应在其中,而且十分关键。近几年,经济发展就很可参照。“绿色”GDP把环境保护、资源节约都列入了评价指标,无不拍手称快。其实,“减负万里行”就已经让人看到了教育的“绿色”发展前景。

这次“减负万里行”的“自查”环节,完全打破了以往只盯“下边”不追“上边”、只管“内部”不问“外部”的“惯例”。省、地、县、校各个层面全面“自查”。国家就是要把“大家”的思想统一到最“核心”的观念上。仅以省、县两级自查内容为例,其中有两个问题,要求他们都要回应,非常耐人寻味。一是“是否存在变相将公办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情况”,二是“是否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这两个既是重点更是难点的问题,给政府提上了政策导向的日程。所以,只要真的能够用以人为本的“观念”,统一大家的思想,“减负万里行”应该能“行”。

“营造良好氛围”,其实就是在“减负”工作中形成整体的态势。

氛围如何才算“良好”,“良好”怎样才能“营造”,其实谁的心里都有答案。“减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负责。相信只要把“共同”当作各自的责任去“营造”,氛围一定会“良好”。在“营造”的过程中,固然政府首当其冲、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固然学校必须落实规定、执规必严、违规必究,但如果社会、家庭还在我行我素,“减负”肯定还很艰难。这些年的教辅市场乱象,表面是乱了学校,其实已乱了政府。企业要利润,政府要税收,本也无可非议。可话说回来,孩子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不光是家庭的最大“红利”,同样是企业和政府的最大“红利”。眼前是过去了,未来又怎么办?发展不是要“可持续”吗?有句老话儿非常智慧:你要向“钱”看,先要向“前”看。最近有件事让人特窝心:“五一”小长假刚过,据说两个孩子因为假期作业没有完成寻了短见,一个小学六年级,一个初中三年级。尽管目前未被证实,但是类似事件过去曾经发生。最可怕的是,人们出事后都非常警觉,生怕自己摊上事儿。其实,真正摊上事儿的,摊上大事儿的是孩子的家庭,是咱们的国家。满足家长的愿望,真不能作为妨碍“减负”的借口。家长就是再望子成龙,也不愿看到如此后果。怎样的教育才符合规律,他们可以不清楚,咱们不能不明白,谁让咱们已被“专业化”了呢?正因为如此,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对待孩子的未来,应该是咱们的职责所在。所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共同营造良好的氛围,“减负万里行”应该能“行”。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已经三年有余,距离减负“大限”尚有七年不足,咱们真应该立大决心、下大力量,全面把这个主题变成改革现实。大概这样的义务教育会让人民更满意。

猜你喜欢
万里行榜样典型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多项式求值题的典型解法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中国梦·法治情
——普法万里行走进红旗渠(一)
中国好人网:第四届“帮好人万里行”
品牌之窗——“五老”送法万里行
“蓝丝带”空气净化产品质量万里行在京启动
典型引路 稳步推进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