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能力均衡发展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建构
——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为例

2013-02-15 09:26王明华
统计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体系专业能力

王明华

(上海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1701)

基于实践能力均衡发展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建构
——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为例

王明华

(上海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1701)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高等教育的时代主题,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肩负的历史使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经管类专业,因其所属高校的特色和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及其所培养的人才实践性极强的特点,对构建以实践能力提升为主线,以能力结构均衡发展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急迫而又颇具挑战性的要求。通过科学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案,确立体系构建原则,明确体系构建目标,构筑多样化的教学平台,创设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不断完善监管体系,建立具有系统性、创新性特点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大意义。

实践能力均衡发展;实践教学体系;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

一、问题的提出

实践育人,是将教育与实践结合起来的主要形式,是将教育规律与人才成长规律联系起来的着力点。强化实践育人工作,构建好实践育人体系,对于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对于履行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于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和善于创新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然而,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目前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1]。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践教学的地位没得到应有的体现,从属于理论教学;缺乏合理、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单薄;实践教学组织存在随意性、碎片性和松散性,系统设计、组织缺失;“双师型”师资匮乏,教学方式单一。这些问题在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新建地方文科类本科院校表现得尤为明显,在就业口径宽,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经管类专业,问题显现得更加突出。这一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进行改革。

改革不但具有固化特征,更具有极强惯性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划一、轻个性的传统培养模式,必须转变观念,整合力量,加强组织,统筹推进。这就要求围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文科类院校的办学特点,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规律,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产学合作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关键,以管理体制改革为保证,构建既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又融合多元自主实践方式及活动内容的、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科学设计改革方案,是改革和重构实践教学体系的前提。只有兼具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可行性特点的改革方案,才能为架构合理健全,内容丰富充实,组织严密有序,方式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保障,也才可能真正发挥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育人功能。这就要求在把握好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在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架构和实施内容(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质量监控管理体系和教学保障体系建设)方面进行持续而行之有效的工作。

二、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把握好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遵循规律,也要把握好原则。概括起来,应遵循六个方面的基本原则。

第一,以学生为本原则。学生既是实践育人的对象,也是开展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实践育人和实践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和构建,要围绕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教学平台构筑、模式转换、内容安排、方式变革等方面,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需要。要特别注意发挥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和完善激励制度,构建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自觉性、积极性,尤其是注意支持和引导班级、社团等学生组织自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学生在实践育人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作用。

第二,德育为先、能力为主原则。坚持德育为先,就是要在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注意健全人格的培养,贯彻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等品格教育,将德育教育与实践活动有机统一起来。坚持能力为主,就是在实践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在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综合质素养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学生的能力结构。

第三,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原则。在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努力做到统一性教育和差别化培养兼顾,共性发展与个性成长结合。既要注意专业教育的统一性,更要重视人才成长的差别性。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成长要求和自主选择诉求,重视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要。通过建立多元化实践平台,实施多样化组织,在认知能力提升、专业技能塑造、科研潜力激发、动手能力增强等方面,实施多环节、多形式、多层次、多平台教育。

第四,全程性原则。能力形成的循序性和人才培养的渐进性,要求培养过程的完整性、全程性。因此,要遵循能力养成规律,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按照始于感性、成于理性、行动实践的认知发展路径,构建全程衔接、梯度递进、分步实施的,贯穿于大学四年学习全过程的,具有全程性、全员性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

第五,目标性原则。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要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由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就业口径宽,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等鲜明特点,因此,通过体系建设,强化实践教学,从而有效提升实践能力,就成为适应人才培养要求,进而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必然选择。在实践能力提升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始终要注意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能力和结构的需求变化,通过构建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具有代际特征,更符合经管类专业人才需求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实践能力提升和能力结构优化目标。

第六,系统性原则。实践教学体系作为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具有相对独立性。然而,要注意用系统性思维和整体优化思想指导教学体系建设,力戒在建设、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孤立性、片面性。一方面,要注意加强实践教学各环节间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结合;另一方面,要注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环节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结合。要积极探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协整推进、统筹发展的渗透互动机制,建立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和素质教育、基本实践训练与学术能力提升、一般社会实践和专业学科竞赛等有机统一、紧密结合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三、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体系架构,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架构,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保障体系和质量监控管理体系。

(一)以实践能力为中心的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构建

1.明确实践能力内涵,确立实践能力均衡发展目标。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目标,要围绕新建地方文科类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立足于专业培养目标。然而,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院校,不同层次、同一类型的专业,同一层次、同一类型的专业的办学条件和办学环境等不尽相同,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又各不一样,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的层次定位、能力结构定位、人才的个性特点定位等培养规格的区别方面。因此,应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个性培养目标,立足于专业建设条件和具体状况,强化实践特点,凸显培养特色。对于经管类专业来讲,尤其要注意学生的就业口径宽,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着眼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专业技能发展和健全人格塑造,以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然而,实践能力本身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又具有鲜明时空特点的“分析性”概念,它不仅具有层次性、梯度性、递进性,也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专用性。

从层次性、梯度性和递进性等实践能力的结构特征角度,可以将实践能力划分为一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一般实践能力,主要是指适应当前和未来职业生存和发展所必须掌握的基本实践能力,包括独立生活能力、沟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统计、计算机、外语运用能力等。一般实践能力是实践能力结构中的基本实践能力。

专业实践能力,主要是指胜任岗位要求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对于应用型文科类本科院校的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来讲,需要具备未来完成与经营管理等实践活动相关的,主要是适合于生产性和服务性岗位所需要的专业技术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是实践能力结构中的关键性能力。

综合实践能力,主要是指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获得的初步实践经验,分析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完成具有挑战性任务的能力。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来讲,主要是指解决经济运行和管理实践中各种经济与管理问题的能力。它是融专业知识、生活体验与工作经验于一体的综合能力,是实践能力结构中的核心能力。

从实践能力的时代性、专用性角度,也即从社会对人才成长的时代要求和职业发展的能力需求角度,又可以将一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归类为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两种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个体为更好地生存而进行的心理、生理及行为等方面的适应性调节,与社会达到和谐状态的协调能力。具体表现为,以思想品格为基础的、与情商水平高度相关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吃苦精神、团队精神等与交往、处世相关的能力。它本质上是一种非智力能力,是个体安身立业的基本实践能力,是一切实践能力的基础。在人才成长过程中,社会适应力起到基础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才的成才程度和能力发挥程度。需要注意的是,社会适应能力,是基于对社会体制、制度和机制背景的认知,基于对正式、非正式制度或显性、隐性规则等所谓“国情”的把握,基于对生活智慧积累和人生哲理的感知能力。它主要是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感知并获得的能力。

职业发展能力,是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为基础的职业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成长能力。它是以社会适应能力为依托,以责任意识、敬业精神为基础,融通识教育知识、学科专业理论基础知识、专业实践技能和职业经验等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能力。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专用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经验等专业实践技能是职业发展能力的核心。职业发展能力一般由跨职业专业能力、专业知识储备及综合归纳能力、方法运用能力等构成。

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相辅相成,不可偏颇。然而,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体制的惯性作用下,在经管类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其一,对人才的职业发展能力的基础培养不够。具体表现为,经管类专业的理论研究与经济社会改革发展要求不完全适应,教学内容与经济建设实践存在脱节,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职业发展要求存在距离,人才培养规格与职业岗位需要不够吻合。其发生机制及问题的本质是体制转轨和制度过渡时期,理论研究和教育教学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处理问题。其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严重缺失,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意识等的评价不高,特别是对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社会适应能力指标的满意度较低[1],其产生原因,应该说与重应试、轻能力,重说教、轻实践的应试教育体制和教育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关系。这说明,经管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既要注意理论研究的“国情”结合问题,也要注意课堂教学内容的“本土化”改革问题;既要重视职业技能塑造,更要注重社会适应力培养;既要立足于实践能力水平提升,更要着眼于能力结构改善。而“实际生活是我们的指南针”[2],“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3]。实践活动,是教育活动的本质内容,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主要路径。通过实践,实施聚焦于上述问题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尤其是通过构建基于能力提升、能力结构均衡发展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2.以能力提升和结构改善为目标,确立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按照教育教学进程和人才成长规律,按照实践能力结构均衡发展的目标要求,按照目标达成对目标体系内在的结构要求,可以将能力结构均衡发展目标在大学教育时期的基本实现路径,具体分解为基本素质教育目标、专业理论认知目标、专业技能操作目标和专业技能适应力目标。

基本素质教育目标,就是以德育教育为核心,把包括品格培养、处世与做事能力培养等健全人格塑造与基本技能训练结合起来。通过德育教育平台、通识课程教育平台、COE系列讲座课程、意志力训练等形式,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外语应用、统计分析等能力,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做事技能,另一方面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专业理论认知目标,就是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将专业知识认知平台与社会见习实践、学科竞赛、国际交流与合作、社团活动等实践教学平台结合起来。通过实践锻炼,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专业技能操作目标,就是将专业技能训练与生产建设实践联系起来,将校内实验、实训教学、学术能力训练、创新创业训练、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平台训练与专业实习实践、学生自主性专业实践、校企合作等实践实习活动联系起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性认识,验证训练效果,提高专业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专业技能适应力目标,就是将经济社会建设实践的复杂性与专业知识、技能运用的综合性联系起来。通过毕业实习实践、毕业论文写作训练、创新创业项目训练等综合性实践教学训练,实施送出去锻炼、请进来教学的“校企”、“校社”双向互动教育模式,强化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与跨学科知识、技能的灵活性、综合性运用,检验、锻炼、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运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上述以能力均衡发展为导向的目标体系构建,从基本素养到专业认知,从专业技能到社会适应力,逐步推进,协整发展,具有一定的按年级和认知程度来看的层次性。但是,由于学生认知发展的个体差异和能力形成的年级间的不平衡,所以,总体上看,计划内的实践实习安排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其他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具有跨年级的交叉性。

(二)依据改革原则和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的内容,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原则和目标体系的实现载体。根据能力结构均衡发展目标,依据新建地方文科类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要求,结合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特点,构筑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实施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内容。

1.构筑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构筑多样化实践教学平台。统筹力量,有效组织是关键。根据新建地方文科类院校的特点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实践教学的有效组织、实施可以考虑从五个方面平台的构筑入手。

(1)实验中心平台。实验中心平台建设的目的,是为了通过经济行为模拟训练,加强学生的模拟实践操作能力,提升实践认知水平,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扭转重“三基”、轻能力和素质训练的传统教风,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开放式实训教学平台建设,应包括与开放式实训教学相适应的实验室体系建设、实训教学体系建设和实训教师队伍建设。

开放式教学型实验室体系建设,应遵循“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建设思路,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开放的实验室建设体系。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应建立开放性实验实训制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强化基础训练,开放实训环节,注重能力培养。实训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是组建以实验实训课程为中心的教学团队,优化队伍结构,不断开展实验实训课程改革研究,提升实训课程教学效果,并藉此展开各类实训竞赛活动。

实验实训课程是实训教学平台建设的枢纽。实验课程建设应遵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知识传授与能力提高并重,素质教育与专业培养并重”的原则,压缩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理论授课学时,增加实践教学学时。要注意将实验学时比例较高、实验项目较多、系统性较强的课程分列实验,单独设置成一门实验课程。开设实验课或实验项目,并尽可能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课程或实验项目。

(2)校企互动平台。校企互动实践教学体制构建,是校企深度实践教学合作的基础。校企互动式教学体制建立,主要包括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校企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校企互动式教学内容和学生实践、实习、就业一体化四方面的内容。

①校企“互动式”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专家、企业家或资深从业人员,与专业教学骨干或专业负责人共同组成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是为了从企业、行业用工要求角度,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调整,设置、调整实践实习计划。这些业内专家对企业和社会的人才需求情况非常了解,十分清楚实际工作中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根据他们的意见制订出来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可以强化本科教学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衔接。

②校企“双师型”实践教学队伍。以校企学者、企业家和行业专家为核心,以行业和企业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财务核算等部门负责人为主体,共同组成的实践教学队伍,一方面可以起到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保障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实践教学的内容安排得到保证,组织实施规范有序,将实践教学活动真正落到实处,防止流于形式。

③校企“互动式”实践教学内容。校企互动式的实践教学内容是丰富多样的,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高层互动交流。一方面引进CEO、部门高管等进课堂,可以现身说法,弥补课堂教学偏重于说教之缺憾;另一方面,学者专家深入社会生产第一线,以发挥高校智力资源优势。其二,校企横向合作研究和青年教师践习计划。一方面,制订鼓励性的校企横向项目研究方案;另一方面,激励青年教师到生产一线实践锻炼,如以“高校青年教师践习计划”为契机,有计划安排青年教师到生产一线践习锻炼,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双师型”教师。其三,按照实践教学计划推行实践实习活动,鼓励企业以项目、教师以课题方式实施的学生实践实习计划,如市场调查、创新项目等教学活动。

④构建实践、实习、就业一体化平台。一切实践教学活动,都是以能力为重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良好的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为学生开拓就业渠道,同时便于企业在实践实习的学生中,遴选适用性人才,满足岗位补充、职工队伍更替和素质提高的需要。在校企间良好的互动机制的基础上,不仅可以建立起校企间互动式的能力训练系统,也可以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就业咨询、应聘面试技巧等方面得到企业的支持,更主要的是能够有效开拓就业渠道,拓展就业空间,搭建校企间人才培养、实践实习和就业的一体化平台。

(3)学术研究能力训练平台。学术研究能力是大学生的一种基本实践能力。无论是“985”与“211”类高校、一般本科院校还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提高学术水平、培养学术能力都是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和应有内涵之一。

学术研究能力一般表现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高级表现形式是学术写作能力。所以,按照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原则,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导向、以学术活动为载体的多种形式的学术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学术实践能力的重要方面。对于将来身处经济建设第一线的经管类学生来说,学术实践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教授讲座、骨干教师与学生交流对话的引导性组织方式,激励具有学术潜质和研究能力的学生,开展以学术生涯规划为基本内容的规划教育。引导学生认清自身优势与不足,帮助他们根据自身兴趣爱好、能力特点和发展愿景确立研究主题,进行学术训练,是基础性学术训练组织方式。在学术组织机构设立、学术评鉴机制形成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化组织,如组织发动、择优评奖、优秀作品结集出版、优秀论文推荐发表、媒体宣传等引导—组织—激励一体化模式,促使品牌化学术活动的形成[2]。以学校学科专业布局和发展状况为依托,采取教师学术指导小组与学生社团自主活动相结合的模式,开展以品牌化、主题性学术活动为核心,以拓展性学术活动为补充的系列化、常态化的学术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学术实践活动内容,最大程度调动学生从事学术活动的积极性。采用以老带新,老生示范、新生学习模仿的方式,保持学术活动的活力,拓展延续空间。如在法学类文科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经管类专业,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常态化的“法与经济学术论文大赛”、经济与管理案例分析大赛、市场营销大赛等活动。学术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当注意活动的参与面、影响力,特别要注意学术成果出版发表的引领、带动效应,努力形成品牌效应。

学术研究能力培养,对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思辨能力,带动专业学习,改善学风,拓展综合素质等,均具有重要作用。

(4)学科竞赛平台。大学生学科竞赛,是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围绕竞赛主题创造性地进行的具有自主性、竞争性的竞赛活动。它是一种特殊的创新实践活动,具有一般实践教学活动所不具有的创新教育功能。主要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熟练性,知识和经验综合运用的灵活性,以及判断的敏捷性、思维的创造性、视野的开阔性、决断的果敢性、意志力的坚韧性、团队的合作性。其最大的特点是,竞争的激烈性、过程的紧张性和竞赛结果的不可预见性。学科竞赛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发掘,人文精神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性作用。

创新实践体系建设和大学生科研团队的塑造,是学科竞赛平台构建的基础。对于新建地方文科类本科院校来说,创新实践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创设融创新实践基地、第二课堂培训、大学生科研团队活动、创新创业训练、学术讲座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训练系统。其中,在创新实践实训基础上形成的多学科竞赛项目,以及由此组成的各类型竞赛体系,是创新实践体系的核心。大学生科研团队活动,包括大学生创新项目、论文比赛等是基础性训练项目,学术讲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是重要补充,而创新实践的组织和支持系统尤其是创新学分的确立则是关键。

(5)社会实践平台。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提高自身素质为目的,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的体验性活动。它属于拓展性实践教学活动,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社会实践一般包括参与性实践和自主性实践两种方式。活动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有以社团活动为平台,引导性的社会实践;有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参与性的社会实践;有以校内外资源为基础,拓展性的社会实践。具体内容,丰富多样,主要有教育体验类、公益服务类、勤工助学类、扶贫支教类、考察调研类、就业创业类等。

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深化大学生的社会认知,增强大学生的独立行动意识,提升大学生的行动能力,丰富大学生的成长阅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实施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在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的基础上,创设并实施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内容。内容的设立应立足于基础条件扎实、内容丰富、方式灵活、组织严谨、考核科学的系统构建思想,在多元化的实践实验条件、多元化的课程、多元化的师资、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多元化的组织指导、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等方面做出富有成效的工作,努力形成方式和形式多样化、时间常态化、影响品牌化的实践教学内容。

(1)多样化的实践实验条件。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条件,主要包括校内的实验条件和校外的实践实习条件。校内的实验条件,主要是具有综合性特点的实验室建设,具体包括宏观经济、实验经济学、统计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ERP、模拟财税、创业管理等多元实验室和多元实验课程建设。校外实践实习条件,就是以多元实践教学基地为基础的校企、校社“互动式”的实践实习条件建设。其中,多元化的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基础条件,主要应包括教学实践基地和德育实践基地两类。教学实践基地,既要有物质生产领域中的企业,也要有流通类和金融及服务类的企业,也可以有事业单位和政法机关。德育实践基地,既要有社会福利院、养老院等福利养老单位,也要有特殊群体类辅助、拥军、支教等德育教育活动机构,如军民共建项目、农民工学校支教、帮教等德育教育载体。通过一系列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形成从道德品质熏陶,到社会认知、实践感悟的外在条件影响,为实现大学生实践能力结构优化,创造物质基础条件。

(2)多元化的课程。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课程体系构建要遵循“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知识传授与能力提高并重、素质教育与专业培养并重”的原则。鉴于传统教学计划与教学安排中实践教学课程单薄、内容单一的问题,根据各经管类专业的具体状况,可以适度压缩理论授课学时,增加实践教学学时,这是强化实践教学的基本前提。课程体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有实训性质的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管理沙盘模拟课程和人力资源模拟课程,训练学生统计应用能力的经济统计软件应用课程,训练学生专业技能的国际贸易模拟、会计与财务模拟、证券投资模拟、保险业务模拟、商业银行模拟、电子商务模拟等课程,训练学生管理理念及学生数据处理能力的经济学应用软件等课程;另一类是基于实践教学基地的CEO系列讲座课程,人力资源和财务总监等企业高管专题课程。在实验实训课程建设中,要鼓励将实验学时比例较高、实验项目较多、系统性较强的课程分列实验,单独设置。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实验课或实验项目开展,并力求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课程。

(3)多元化的师资。多元化的师资,是指由包括校内外、国内外的“双师型”师资构成的实践教学队伍。在实验实训、实践实习、学生社团实践活动过程中,既要有校内一支稳定的带队指导教师队伍,也要有实习单位组织和管理的指导教师;既要有校内具有实践经历的一般教师,更要注意建设以企事业单位一般管理人员尤其是CEO为主体的教学团队;既要有以校内高级职称教师为主组成的实践教学队伍,也要注意发掘并形成以校外兼职教授、客座教授组成的较为稳定的实践教学力量。这样以来,就可以形成一支具有多元年龄结构、多元能力结构、多元行业背景、多种人生阅历、不同知识背景、不同人生体验、多角度看人生、多维度促成长的具有鲜明多元化特点的师资队伍。

(4)多元化的组织形式。实践教学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包括四类:一是纳入教学计划的军事训练、认知实习、专业见习、毕业实习;二是由学生自主开展的实践活动,如证券投资模拟、模拟营销、读书沙龙、案例分析比赛等;三是教师指导下实践活动,如大学生创新项目、社会调查、论文比赛、学科竞赛等;四是在校外实习基地结合实习单位需求开展的诸如市场调研、品牌影响力调查等实践教学活动。

(5)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实验实训课程,可采用仿真模拟与精讲多练的课堂教学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学生自主实践活动项目,可采取“项目”式教学方式,重点做好立项审查、项目实施的指导和结项评审;对于校外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可采取校内外双向组织、双师指导、两元管理的“互动式”教学方式。

(6)多元化的组织指导。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指导可分为三类:一是由校内实践教学教师组织并指导,如大学生创新项目、社会调查、论文比赛、学科竞赛等;二是由学生自主组织开展的实践活动,如模拟营销、读书沙龙、案例分析比赛等;三是由校外实习单位组织、管理和指导,包括对学生的职业操守培训、职业技能指导、具体实践项目安排、综合考核等内容。

(7)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考风的好坏关系到学风的好坏,学风的好坏又关乎校风的好坏。学业考核机制的设计、实施非常重要,好的考核机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践教学效果考核方面,同样需要对以往失之于宽、失之于散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重构考核机制,创设多元考核方式。实践教学考核机制的构建过程,应当注意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注重考核目标的分解和考核的阶段性。将实践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并建立各阶段量化的考核指标,定期分阶段考核实践教学成果。二是改革考核形式。探索并实施课堂小组模拟对抗、课堂贡献、模拟操作阶段成绩、业务分析报告等实验课程考核,实施实践实习报告、学生自我评价和校内外实践教学带队教师双向评价机制,建立反映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的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创新项目等以考核小组为评价主体的综合评价机制。三是强化教学过程的监控与督促。主要是建立校外学生实践实习自组织形式,以及带教老师和实习单位齐抓共管的常态化的监控组织体制。四是注意引入现代化手段进行考试考核。引进或建设具有分析统计功能的课程作业批阅系统,避免过程考核给教师带来的过重负担,调动教师参与考核方式改革的积极性。五是吸收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学生是教学质量的终端载体,对教学质量最有发言权。一方面,要建立通畅的信息搜集尤其是信息反馈机制;另一方面,要形成以学生为评价主体的对实践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及教学管理进行全方位的监督评价机制。科学的考核方式的设立,常态化的考核机制的形成,对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实践教学活动效果,形成良性互动的反馈机制至关重要。

(三)构筑监管、保障体系,确保教学质量

为了确保实践教学活动正常有序开展,需要构筑多维结合的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和质量监控评价系统。

1.管理体系构建。

(1)分类实习管理。实践教学管理系统的建立,是实践教学体系功能发挥的组织基础。在管理体系上,建立由学校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和实习单位共同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在组织实施上,采取二级学院主管、带教老师负责、实习单位组织的管理模式;二级学院在实践实习中发挥着统一组织、协调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核心作用。

在具体的实践教学的安排上,可以根据实习资源情况,尤其考虑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可采取不同方式。除了统一组织、安排学生进入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指导性实习”外,也可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安排实习计划,主动寻找实习单位进行“自主性选择”实习。

自主性选择实习,可以充分发掘学生及家长的资源,实现学校、家庭和实习单位协同培养、齐抓共管的格局。自主性选择实习,对于学生充分结合其职业发展规划及其兴趣爱好,调动学生投身于实习活动中的能动性;对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意识,具有验证和助推作用。但是,自主实习也离不开严密的制度保障,否则容易诱发学生实习选择时的机会主义倾向,使部分学生的实习流于形式。需要采用实习单位盖章确认、家长签字确认、带队老师监管、辅导员电话认定、学校抽检、实习单位的老师鉴定、学生递交实习报告、学校和实习单位给定成绩等方式加以综合管理和有效监控。

(2)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对于各类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可采取两类管理方法:列入教学计划的实践教学活动比照理论教学进行管理,重点搞好“三项检查”,即学期初重点检查教学安排情况,期中重点检查教学运行情况,期末重点检查教学效果;未列入教学计划的实践活动采取“项目”管理方式,重点做好立项审查、项目实施的指导和结项评审。

2.保障体系建设。

(1)体制机制保障。切实转变对实践教学的认知,明确实践教学的应有地位,在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中科学划定实践教学的学分比例,明确教学形式,是实践教学实施的体制保障。同时,要着力构建校内“教”与“学”、校企间联合培养的长效“互动机制”,将校内多元教学指导及多元实践互动机制与“校企”间实践教学互动机制有机融合。另外,组织团队,加强实践教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的经验学习与交流,也是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2)制度保障。为保证实践教学活动正常有序开展,需要制定涵盖各实践实习环节的管理制度、质量标准、工作规范和岗位职责在内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实验实训、校内外实习、毕业论文等计划内的“指导性”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全程管理。对“自主性”实践教学活动,除实施“项目管理”外,可通过设立基金资助和奖学评优结合的办法,保障活动的正常开展。

通过制度化的考核,对指导学生实践教学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必要的制度化激励。将教师的常规教学考核与额外指导贡献挂起钩来,将教师的一般劳动贡献与创造性、展示性指导成果区别开来,将有利于实践教学活动的全方位展开和持续深入发展。

(3)经费保障。加大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是实践教学开展的重要物质条件。一是要加大实验实训中心的经费投入。二是要加大实习经费尤其是基地维护经费的投入。三是要设立专项基金,对各类实践教学尤其是社会实践活动予以资助,如建立学科竞赛基金、主题性社会实践专项经费、创新创业专项基金等。四是要建立精神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带教指导激励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基于常态化的物质激励,如年度考核奖励等。五是对表现优秀的学生,按照一定标准、比例,实施精神和物质相结合的奖励,要特别注意对在学术活动、竞赛活动等自主性实践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的激励。

(4)师资保障。健全的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组织实施的关键。通过逐步推动教师践习,提高教师对实践活动的指导能力;通过协调与调动思政和管理师资,整合校内实践教学队伍;通过实行特聘教授和客座教授制度,打造校外教学团队。通过这些措施,努力实现校内队伍整齐化、校外师资团队化、校内师资资源双师化、校外团队资源校内化。

(5)实习条件保障。充足的实验室尤其是充足的实习基地,是实习活动正常开展的前提条件。如何以各级地方政府为推手,建立校企双方互利互惠的校企互动平台,使地方政府和企业得到充分激励,从而充分调动其参与教育教学建设的积极性,是需要认真研究并处理好的重要问题。

同时,要注意保持实习基地的数量和容量,不断拓展新的资源,确保每个应实习学生的平等实习条件和实习机会,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并认真解决好的问题。给予实习单位负责人以应有的角色定位和必要的待遇,同样不能忽视。

注释:

①在历年举办的合作人才培养研讨会、实践实习总结研讨会、CEO系列讲座课程、校企人才培养方案研讨活动等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活动中,毕业生的社会适应力问题,是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反映最集中的问题。

②“法与经济‘五四’论文大赛”已成为上海政法学院学术能力训练品牌项目,至今已成功举办4届,编辑出版4部优秀论文集。2006~2012年,以经管类专业学生为主体的各专业本科学生,在各类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7篇。作为“创才”系列的市场营销大赛和案例分析比赛,也是在上海政法学院具有影响力的社团学术活动项目。

③在专业综合改革和本文写作工程中,得到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资深教学管理专家、教育部教学评估专家许宝元先生的指导,在此表示谢意!借此机会也对在实践教学改革推进过程中给予支持的同行和做出贡献的教师们表示深深的敬意!

[1]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EB/OL].http://www.jyb.cn/info/jyzck/201202/ t20120203_476041.html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8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15.

[3]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2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26.

[责任编辑:冯霞]

Constructing Practically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the Goal of Balanced Development on Practical Ability ----CaseStudyofFinanceandManagamentMajorsinNewly-foundedLocalUniversities

WANG Ming-hua
(Dept.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anghai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Shanghai 201701,China)

Promoting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our students is not only the time theme in our higher education but the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that should be taken by our teaching reform in higher education.The newly-found local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s in liberal art universities propose an urgent and challenging demand in constructing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based on the common thread of promoting practical ability and on the goal of balanced development regarding ability structure due to features of affiliated university,the status i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and cultivating attributes in training practical talented people working in the production line and professional talents good at practice.It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ultivating talents in a newly-founded local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departments of liberal art universities through scientifically designing reform program concerning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to set up systematic structuring principles,clarify systematic structuring goals,constructing diverse teaching platform,set up diverse teaching contents,perfect supervision system constantly and build a systematic and creative new style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practical ability;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newly-founded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majors

G642

A

2095-106X(2013)01-0017-08

2013-01-04

王明华(1961-),男,山西绛县人,上海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是经济学基础理论、收入分配、高等教育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体系专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