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介评

2013-02-15 09:21石文典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老乡跨文化心理学

石文典

(上海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上海 200234)

最近,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兰州城市学院城市社会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张海钟教授及其兼职指导的西北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合作完成的50 多万字专著《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中国心理学会民族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导师张积家教授和兰州城市学院党委书记、兰州城市学院社会管理学院王兴隆教授作序,给予高度评价。

《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区域文化心理差异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08SHX009)结题成果。

《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分为12章,包括第一章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导论;第二章中国城乡跨文化心理学理论探索;第三章甘肃省域城乡居民人格与心理健康调查研究(上);第四章甘肃省域城乡居民人格与心理健康调查研究(下);第五章甘肃省域城乡居民社会态度与社会认同调查研究;第六章中国居民人格心理差异的省际比较研究;第七章县域文化与居民性格研究路径的初步探索;第八章刻板印象理论与市际省际相互刻板印象研究;第九章老乡观念与认同效应的区域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第十章老乡观念与认同效应的心理学问卷与实验研究;第十一章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视野的中国人自我研究整合探索;第十二章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研究与和谐社会建设。

笔者认真阅读《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认为这个选题理论难点较多,学科基础薄弱,但成果在理论和方法方面都有比较好的创新性,采用逻辑语意分析法、文献法、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验室实验法、田野工作法等方法,深化和扩展了跨文化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初步探索了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的学科内容基础和理论意义,分析了中国文化类型与区域心理学研究的框架,促进了心理学的本土化研究。研究成果既为心理学学科建设做出了探索性贡献,也为区域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心理学角度的建议,具有鲜明理论创新性和特色思想建树性。

著作成果理论前提科学,资料准确充实,研究方法科学适当,概念明确,逻辑严密,引证规范,所有引用资料、观点来源清楚,有助于心理学本土化理论问题和和谐社会建设现实问题的学术性解决。综括起来看,至少有五个学术特色和理论创新值得推荐阅读讨论,共同推动深入探索。

第一是提出并探索性开展了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且把城市和乡村看作特殊区域,将前期提出并开展研究的中国城乡跨文化心理学纳入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通过新的论证,丰富和完善了跨文化心理学理论,虽然可能引起争鸣,但探索精神可嘉。作者认为,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可以简称为中国区域心理学,中国城乡跨文化心理学可以纳入中国区域心理学的范畴;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的上位学科是跨文化心理学。正如张积家教授的评价“填补了中国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空白”。这些研究也成为人文地理学、文化人类学、心理人类学、健康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参考理论。

第二是提出老乡心理效应的概念,并编制了老乡观念问卷,采用问卷和实验法证实了老乡心理效应,创立了社会心理学的新概念和新领域。作者认为,老乡观念的本质是祖籍族群认同。老乡观念是形成区域心理性格的基础,也是区域文化差异与人格差异相互作用的重要标志。老乡观念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心理基础。老乡认同的核心是社会文化认同,社会文化认同以语言认同为内核。方言认同与老乡认同是区域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老乡认同效应由语言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习俗认同、地域认同等成分组成。

第三是开展了甘肃区域文化与心理差异的问卷调查研究,提出了区域心理和谐建设的对策建议。作者选择甘肃省作为区域案例,作者还采用SCL-90、双性化人格问卷、攻击性问卷(AQ)、社会支持量表、自我和谐量表(SCCS)、生活事件量表(LES)、Y-G人格测验、农民工社会认同语义自评量表、气质类型调查表、社会态度调查问卷、人际信任调查问卷、刻板印象形容词表等,先后三次对甘肃省河西河东汉族为主的地级市属各个县市区城乡居民进行抽样调查,同时采用实验室实验方法和田野工作方法,比较系统地研究了省域各个市县城乡居民社会心理、人格心理、文化心理的同一性和差异性。为党政机关部门制定发展规划、开展心理教育、减少省市区域冲突、消解城乡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决策参考依据。

第四是尝试了省际跨文化心理比较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探索思路。作者进行了蒙陇居民人际信任状况比较及影响因素、自我和谐状况比较及影响因素研究、自我和谐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湘陇高校学生攻击性和气质类型省域跨文化比较研究,同时提出了甘肃县域文化与居民人格的区域文化心理学研究思路,开展了甘肃县域文化与居民人格的区域跨文化心理学案例解析。这些研究为后续的省域和县域跨文化心理学研究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而且据有关资料,作者已经申请课题,开展县域文化与居民人格的区域跨文化心理学田野工作研究。

第五是提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和谐心理建设的思想。作者认为,区域文化心理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区域科技文化和教育发展。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理论建构和实证研究,立足于人的文化社会属性,深刻挖掘中国本土心性心理学思想,彰显和谐社会的人文关怀,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和观照,通过对省域、市域、县域文化与人格的作用机制探索,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心理和谐建设提供跨文化心理学的理论依据,为中国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学术闪亮点和实践切入点。

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研究成果已经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被多次引用,其核心部分已经在《心理科学进展》2012 年第8 期发表,正在逐步形成社会影响,产生学术效益、社会效益。该成果在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学科创建、甘肃居民区域文化心理差异实证研究和老乡认同理论实验研究方面具有非常特别的理论创新、学术特色、思想建树。

当然,该成果是探索性研究,前后数年,因为思想不断深入,某些概念前后存在用法差异,系列论文尚未能很好地揭示区域文化与心理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中国区域跨文化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研究限于省域市县之间比较,需要进一步扩展到省际、县际文化与心理比较研究。今后的研究应该着力进行学科理论的完善和省际、县际比较研究,更好地运用田野工作等方法,揭示区域文化与心理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形成理论模型,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依据,为本土心理学建设和心理学的本土化而努力。

猜你喜欢
老乡跨文化心理学
《老乡系列》之八
沿线老乡的“筑路梦”
咱老乡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苏区老乡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