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华秀
(福建省图书馆,福建 福州 350001)
职业意识(Professional Awareness)是作为职业人所具有的意识,也叫做主人翁精神,即在对本职工作认知的基础上,工作积极认真,有责任感,具有基本的职业道德。 公共图书馆员职业意识是指在公共图书馆从事图书馆职业的图书馆人对图书馆工作的自我认识以及对图书馆工作社会认知的自我意识。 提高公共图书馆员职业意识,对促进公共图书馆的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公共文化体系意义重大。
2010 年3 月,温家宝总理在《2010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进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免费开放, 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2011 年1 月国家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凸显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平等性和服务性, 并将其推向新的历史舞台。 在免费开放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员应该抓住机遇,提高高公共图书馆员的职业意识,重塑公共图书馆员职业形象,重申公共图书馆精神,为公众提供更热情、更便捷、更专业的服务。
长期以来,受社会、文化、历史等各方面的影响, 部分图书馆人和社会公众对图书馆的社会角色、职能和社会职责纠缠不清,混淆视听,一度被老百姓认为是政府官员家属的“集中大院”。 对世界公认的平等、自由、免费和开放等图书馆基本价值观缺乏正确认识。 在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中国图书馆学报》甚至曾刊登过“变图书馆为租书馆”的相关论文,直接颠覆了世界图书馆理论基础。 2003 年,本着回归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初衷,杭州市图书馆馆长褚树青在全国首推免证阅览制度, 任何人进杭州图书馆借阅书籍都不需要证件和费用,包括乞丐和拾荒者。 这一政策的推出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引起大量读者的不满和投诉,在图书馆人中也存在不少质疑和震惊,图书馆公平、开放、免费的基础理念被图书馆人忽视甚至无视。
公共图书馆员由于对本职工作及职业精神缺乏深入认识和领悟, 将图书馆工作看成是无技术含量无创新需要的简单体力劳动, 工作内容仅局限于对书的处理。 一线服务窗口人员,因其读者繁多、读者性格各异、工作形式与内容单一重复,职业倦怠在这一群体中表现明显,缺少敬业精神。 加上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轻视和不理解, 在工作中馆读矛盾不断, 领导在处理馆读矛盾的过程中又倾向于维护读者的利益,长此以往,对外工作人员被尊重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出现负面情绪,产生屈尊感和失落感。 内部支持部门人员,因缺乏一线实战经验,认为一线工作轻松简单,在提供支持与帮助时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懈怠情绪, 工作态度消极怠慢,拖泥带水。 公共图书馆员的自我职业认同感极低。
公共图书馆是由政府管理、资助和支持的,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因其生存和发展靠国家财政支持, 一直以来国内大部分公共图书馆都被认为是干部家属的聚集地和收留站,群众对其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自然也就剥夺了图书馆员这一职业被尊重的基本公民权。 再者,由于图书馆工作的繁琐和重复, 社会人士大多缺乏对图书馆工作的正确认识, 图书馆工作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被泯灭, 很多人认为只要是个正常人就能胜任图书馆工作。 另外,一些公共图书馆“磨洋工”的工作状态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工作心理也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的公众形象。 日积月累,图书馆职业的社会认同自然受到影响,降低了图书馆职业的社会认可度, 严重影响公共图书馆员的职业信心, 难以建立起健康、 积极的职业形象。
实现公共图书馆对“无障碍、零门槛”开放,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文化服务, 也拓宽了社会主义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途径, 更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舞台。 抓住机遇, 让社会大众和图书馆人重新认识图书馆职业,重塑图书馆员形象,不仅是公共图书馆的义务也是图书馆员自身必须承担责任。
既然免费开放政策的下发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和形象的改变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舞台,那么如何在这个舞台上表现,就要看公共图书馆的发挥了。 要让免费开放的政策家喻户晓,让图书馆形象深入人心,合理、积极的宣传自然必不可少。 如,在“4.23”世界读书日举办各种贴近老百姓生活的阅读推广活动, 用行动向公众描述公共图书馆的形象;利用“汽车图书馆”进行流动图书馆宣传周活动,让百姓利用知识更加便利;制定公共图书馆发展策略,将读者服务落到实处。 褚树青曾说过“公共图书馆发展的藤蔓再长,其工作之果还是要落在为读者服务上面”,这不仅是对公共图书馆办馆宗旨的深刻总结, 更是指出了图书馆职业的真谛所在。 所以,如何更好的服务读者,明确图书馆发展方向是提高图书馆员职业意识的大前提。 上海的城市中心图书馆、 深圳的 “图书馆之城”、杭州的“一证通”工程和厦门市图书馆的总分馆模式等, 均是通过建立资源共建共享的区域图书馆服务联盟模式,协同管理,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触角延伸到城市所需的各个角落。 无论走到哪里, 都可以看到图书馆人的工作成果甚至是劳碌的身影,这是对图书馆职业最好的肯定。
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在职员的职业生涯中作用举足轻重, 是职员进步和升迁重要因素。 为馆员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班,支持馆员参加各种类型的继续教育是图书馆员作为单位职员的基本权利之一, 也是帮助图书馆员提高职业意识的关键。 继续教育能够帮助新进员工尽快熟悉业务,投入工作;也能帮助老员工温故和研修业务技能,精湛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重新认识图书馆职业理念,明确职业目标。 福建省图书馆每年都举办“图书馆基础业务培训班”、各种专题业务培训班以及全省各系统馆长高级培训班等。 全省有需要的公共图书馆人都可报名参加培训,深造学习,为自己的工作添砖加瓦。 对基础业务和专业技术的深入钻研是提高馆员职业意思的基础,一个“对本职工作是干什么” 都认识不清的人怎么能称之为图书馆人,又何谈深入学习、热爱工作呢?
缘何在20 世纪90 年代以前, 中国的图书馆界会出现变“图书馆”为“租书馆”的荒谬理论? 一是由于基于当时“大力发展经济”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背景, 但更多的是源于信息接收的闭塞和散播速度的缓慢。 “免费、开放、自由、平等”是国外图书馆几个世纪始终秉持的公共图书馆办馆宗旨,但在中国却到了20 世纪末还对此理念混淆不清。这不仅是中国图书馆人的羞耻, 更对公共图书馆员职业意识的形成和职业自信心的保持产生了禁锢和封锁。 免费开放的政策正是对这一枷锁的解放,对公共图书馆人而言,可谓有大快人心之效。除了图书馆人的自我学习与纠正之外, 还应借助公共图书馆丰富的讲座资源, 帮助图书馆人重塑甚至提高职业意识。 大部分公共图书馆都有自修和政治学习时间, 关于图书馆人思想和理念的专题讲座即可在这一时间进行,不仅时间集中,而且人员集中, 对形成讨论学习小组, 更深入认识自我,认识图书馆职业有很好的帮助。 图书馆可举办如“图书馆人座谈”形式的讲座,对最新的图书馆理念和自古传承的理念进行讨论学习; 还可邀请国内外著名的图书馆人来作讲座, 谈谈他们对自身职业的看法以及对职业生涯的规划, 明确职业方向, 讲讲图书馆界诸如褚树青这样人物的感人事件,提高职业自豪感和职业道德水平;有条件的馆还可组织员工外出交流参观国内外著名的图书馆, 有利于引起图书馆员对历史上的图书馆和身边的图书馆进行深思,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职业。
实行人性化管理, 有助于增强公共图书馆员凝聚力和和归宿感。 长期以来,不少公共图书馆都弥漫着懒散和无作为的风气, 员工之间缺乏合作精神, 在一些需要多部分协作的工作过程中经常出现推三阻四、效率低下的情况,极大地损害了图书馆员的职业意识, 使得他们对本职工作产生失望的负面情绪。 公共图书馆要充分考虑图书馆员的需求, 为他们职业生涯的成长和生活中的困难提供尽可能的支持和帮助。 在处理馆读矛盾时候,要能够换位思考,站在馆员的角度想问题,在妥善安排好读者需求的同时要安抚好馆员情绪,等等。在诸如此类细节中体现人性化管理, 能够保证工作人员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保持平衡心态, 团结一致解决问题。 再者,要知人善任,根据岗位特质和员工特长合理安排工作人员, 在挖掘工作人员潜力的同时也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服务需求,彻底推翻“一岗定终身”的传统观念。 这些对激励公共图书馆员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 加强团结精神都能起到重要作用。 而员工的不断进步对职业意识的提高有直接的帮助, 进而推动免费开放环境下图书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要遵守《劳动法》规定,保障工作人员在法定假日、休息日、八小时以外加班获得合理劳动报酬。 获得合理报酬不仅是员工生存与生活的需要, 也是对自我职业价值的一种体现,同样关乎员工职业意识的高低。
图书馆员是公共图书馆的形象代言人, 职业意识的提高关系着工作效率的提高, 对认清图书馆员职业精神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也有重要作用, 影响着图书馆形象的建立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在免费开放的大环境下,要抓住免费开放的发展契机,注重培养图书馆员职业意识,帮助图书馆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
[1] 职业意识.百度百科[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719514.htm.
[2] 杭州图书馆向乞丐免费开放 馆方称不文明行为变少[EB/OL].浙江在线新闻网站.http://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2011/01/21/017254138.shtml.
[3] 王春凤. 新时期公共图书馆馆员职业生涯设计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7):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