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2013-02-09 01:51郭剑英熊明均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3年3期
关键词:巴中市巴中旅游

郭剑英,熊明均

(乐山师范学院 a.旅游与经济管理学院;b.学生处,四川乐山 614000)

巴中市地处秦巴山区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历史悠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是四川旅游业发展的后发优势区域。文化旅游产业是巴中市旅游业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拟分析巴中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巴中市文化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一、巴中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巴中市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产业规模日益扩大,成为巴中市新的经济增长点。2007年,巴中市共接待游客248.0万人次,到2011年增长到537.0万人次,年均增长21.5%;2007年巴中市旅游综合收入为8.4亿元,到2011年增长到31.7亿元,年均增长39.5%。基于四川省21个地市州近5年旅游统计数据计算,巴中市旅游综合收入年增长率在全省位居前列,仅次于眉山市(71.1%)、自贡市(64.7%)和阿坝州(39.7%),显示其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后发优势。从巴中市旅游综合收入占地区GDP的比重看,2007年仅为4.8%,到2011年达到9.2%(表1),表明文化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逐年增大,已经成长为巴中市的支柱性产业。

二、巴中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劣势

(一)优势

1.资源优势。巴中市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按类型可分为: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四大类。巴中市是土地革命时期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首府和中心,这段特殊的历史为巴中遗留了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包含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将帅碑林、刘伯坚纪念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川陕革命根据地烈士陵园、巴山游击队纪念馆、恩阳古镇遗址、通江红军广场、总政治部旧址纪念馆、列宁公园、五一村、红军街、川陕红军党校旧址、红军练兵场旧址——红场和苟家湾、红军兵工厂旧址、巨幅石刻——赤化全川、红军入川第一镇——两河口、空山红军洞、红军战壕、将军树、空山坝遗址、毛浴古镇等文物遗址,以及红军抗战故事和红军精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1]。巴中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地域分布集聚,被称为“露天红军文物博物馆”,在全国具有独特的地位。巴中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分布于南龛、北龛、西龛、恩阳及清江的石窟,据统计现存500余龛窟、8 000多尊造像。绝大部分龛窟属隋唐时期雕塑,具有鲜明的地方艺术特征,是中国南北石窟艺术的分水岭。其中,南龛、水宁寺摩岩造像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极具文物研究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巴中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包含巴人文化旅游资源、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古镇文化旅游资源和名人文化旅游资源。巴中市地处古巴国腹心地区,现有古巴国月亮岩、通江擂鼓寨、南江断渠和阳八台等遗址,距今有五千年左右的历史。此外,巴州南龛坡、南江断渠、通江县的栾巴寺、千佛崖及巴山米仓栈道的古雕石塔等还遗留着灿烂的巴文化遗迹[2]。三国文化旅游资源主要由韩信夜走韩溪河、张鲁屯兵台、诸葛亮秣马厉兵牟阳城、张飞扎营落旗山等故事和遗址构成。巴中有千年古镇恩阳、毛浴、白衣、板桥和长赤(其中恩阳、毛浴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古镇历史文化厚重,川北民居建筑特色突出。此外,古蜀道之一的米仓古道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之一,具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潜质。巴中市历代文人雅士英雄豪杰辈出,遗留下了众多的传说、故事、名诗佳作和遗址,如三国名将张飞、严颜,唐章怀太子李贤,大诗人李白、杜甫、王勃、韦应物、皇甫冉、李商隐,唐巴州刺史严武、史俊、羊士锷、吏部尚书张祎,唐状元张曙,宋代张垓、章崇简、陆游,民族英雄宗泽、岳飞,巴州籍北宋天文学家张思训,清代抗英名将、民族英雄张必禄,辛亥革命先驱董修武,中共早期领导人刘伯坚,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伟人晏阳初等。巴中市的民俗风情神秘多姿,由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构成。巴中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2项:巴山背二歌和翻山铰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巴山茅山歌、巴中皮影、江口醇酿造技艺、正月十六登高、说春、通江石雕、十里坪、月儿落西下),其中巴山茅山歌与陕北信天游、青海花儿、云南玉龙山情歌并称为全国四大特色情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6项,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83项。

表1 近5年巴中市旅游统计一览表

2.区位优势。巴中市的区位优势体现在其交通区位优势、客源市场优势和旅游区位优势三个方面。从交通区位看,2010年广元至巴中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012年广元至巴中铁路建成通车,极大地提升了巴中市的通达性。“十二五”期间,巴中市将构建“三纵三横两环一航”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三纵”是指建设南(部)巴(中)陕(西)、渝(重庆)巴(中)汉(中)高速公路、南(充)巴(中)汉(中)快速铁路,形成三条南北大通道;“三横”是指建设巴(中)达(州)高速公路、巴(中)达(州)铁路以及绵(阳)巴(中)万(源)高速公路,形成三条东西大动脉;“两环”是指建设巴城绕城环线、连接县(区)的公路环线,实现内部快速通达;“一航”是指积极推动巴中机场建设[3]。届时,巴中将拥有南连北接、承东启西、外畅内达、便捷快速的综合交通网络,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客源市场的距离衰减规律表明66%的客源来自于500 km范围以内[4],而巴中与成都、重庆和西安三个大都市的公路距离均在500 km以内,三个大城市的人口数达到2 700余万,为巴中市的文化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客源市场。从旅游区位看,巴中位于南北旅游圈最佳对接地带,居成都、重庆、西安的“金三角”中心,2011年成都、重庆渝中区和西安接待游客量达到1.87亿人次,三个黄金旅游城市的游客流为巴中文化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客源,显示出巴中市的旅游区位优势突出(表2)。

表2 巴中市的区位优势

3.政策优势。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部《“十二五”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也相继出台。从这些文件精神中,可以看出国家将文化产业定位为“具有先导性、战略性和支柱性的新兴朝阳产业”,将旅游业定位为“培育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而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交叉融合领域——文化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也就越来越重要,其发展必然会得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4.定位优势。《四川“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提出四川将构建“一核四带”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巴中市位于红色文化产业带(包括红军长征路线、川陕革命根据地、伟人故里、将帅纪念馆等)和历史文化产业带(以古巴蜀文化和三国文化为代表)的川东北文化产业特色发展区。此外,《四川省“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将巴中市定位为“秦巴生态旅游区”(五个特色旅游经济区之一)和东环线(三国线,五条旅游环线之一)。两个规划都明确了巴中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向,即以红色文化和三国文化为主导。

(二)劣势

1.文化旅游产品形式单一,文化旅游产业链未形成。

文化旅游包含一般文化旅游、遗产旅游、博物馆与美术馆旅游、艺术欣赏旅游、民俗旅游、怀旧旅游与历史人物遗迹旅游、祭祖旅游、宗教旅游、文学旅游等产品形式。21世纪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成为新趋势,可以创造出全新的文化旅游产品(如文化事件旅游、影视旅游等)。文化旅游产品不仅具备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娱乐功能,还具备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功能。目前,巴中市的文化旅游产品形式较为单一,以博物馆旅游、历史人物遗迹旅游和宗教旅游等形式为主。由于缺乏文化旅游业总体规划,文化与旅游没能有机深度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开发不足,文化旅游产业链尚未形成。

2.与达州、广元市的文化旅游资源雷同性强,竞争激烈。巴中市与达州市、广元市都拥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雷同性。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看,巴中与广元均有三国文化、古蜀道文化、佛教文化;巴中与达州均有巴人文化。由于三市地域邻近,同处秦巴革命老区,均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且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接近,如巴山背二歌和翻山铰子是巴中市的国家级非遗,也是达州市的省级非遗。文化旅游资源的雷同性可能导致开发利用的雷同性,加之客源市场的雷同性,使地区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3.文化旅游创意创新人才匮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形式、开发内容创新是文化旅游创新形式中的核心内容,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提升文化旅游产业价值,才能赢得市场。然而,巴中市文化旅游创意创新人才总体规模小,素质不高,同时精通市场研究、市场运作、市场营销、创意策划等业务的人才所占比重小,导致文化旅游企业难以具有真正竞争力。

三、巴中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一)加强规划,强力塑造独特的旅游形象

巴中市“十二五”旅游业规划提出要建设“三大旅游综合体、五大产业区、二十个旅游集镇”的大旅游、大产业发展格局,但对文化旅游产品体系的规划和开发利用分析仍然不够全面,主要突出了红色文化。实际上,巴中市可开发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有红色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佛教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历史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体系(见表3)。巴中市应该制定专门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深入分析文化旅游产品需求市场,结合本地的文化旅游资源特色,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文化旅游产品和线路。

由于巴中市与达州市、广元市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雷同性,因此要采取差异化战略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塑造特色鲜明的旅游形象。巴中市提出要塑造“川陕苏区首府,华夏中央公园”的旅游形象,一方面突出了其最为重要的红色文化,另一方面也强调了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与达州市的“巴人故里,红色达州”以及广元市的“剑门关蜀道,武则天故里”的旅游形象具有显著区别。巴中市应该采取电视广告、网络营销、平面广告等多形式、多渠道强力塑造其独特的旅游形象。

表3 巴中市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二)集群发展,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区

产业集群发展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产业集群具有四大特征:地理临近、专业化分工、社会网络、竞争与合作并存[5]。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基础是共享性文化旅游资源,共享性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局部公共物品”的特性,如何用好共享性文化旅游资源是关键。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模式为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的建设和文化旅游集中体验区的培育。依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巴中市要建设和培育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由巴州核心产业园区、通江文化旅游集中体验区、南江文化旅游产业集中体验区和平昌文化旅游产业集中体验区构成,集聚红色文化旅游产品、商务会展、红色题材动漫和艺术创意设计、红色题材影视拍摄、节庆、红色旅游商品研发等产业形态,并有机融合其他文化旅游产品,成为四川省和全国突出的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园区。

(三)加强区域合作

区域旅游合作是目前旅游业发展中的一种显著现象,包含区域内的合作,也包含区域间的合作,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是开发共享性资源。就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而言,巴中市与邻近的达州市、广元市、川西地区,以及全国其他重要的红色旅游地如江西井冈山、重庆、陕西延安等地都存在着区域合作的潜力。从1998年开始,巴中市和四川其他重要的红色文化旅游景区(点)就纳入全省旅游总体规划中提出的“革命历史文化精品旅游环线(四大精品旅游环线之一)”,此后连续5年在国内旅游交易会上推介“重走长征路、将帅故里游”线路。2010年8月26日重庆市与巴中市签订了《支持老区巴中发展,加强渝巴合作协议》,两地将建立无障碍旅游区。今后巴中市还要加强与陕西西安、延安等其他红色旅游地的区域合作,推出区域红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和产品。此外,巴中市的其他文化旅游资源如佛教文化旅游资源(与重庆大足、敦煌)、巴人文化旅游资源(与达州、重庆)、三国文化旅游资源(与广元、南充、成都、陕西汉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广元、达州)都具有区域合作的基础和前景,应该加强研究,推进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使巴中市的文化旅游业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加强文化旅游创新引人才引进和培育

文化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形式、开发内容的不断创新。因此,巴中市要加强文化旅游创意创新人才的引进和社会培训工作,重点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文化旅游企业高端领军人才,引进具有组织、策划、创意思维和技能的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和文化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加强现有从业人员培训,整体提升职业素质和服务水平,为巴中文化旅游业跨越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四、结语

文化旅游产业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其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辐射力强、带动性大,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受到全国各地的亲睐。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开发利用各种文化旅游资源,满足人们对旅游产品和服务中的文化需求,从而获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创新思维是关键,集群发展是主要模式,区域合作是主要途径。希望上述对策能够促进巴中市文化旅游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1] 李龙昌.巴中红色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与战略选择[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4):96-99.

[2] 彭邦本.巴中与巴文化[EB/OL].[2012-01-16].http://www.bswtx.gov.cn/content/2012 - 01/16/13267071641793.html.

[3] 四川日报.巴中:构筑向高地跨越之路[EB/OL].[2012 - 10 - 19].http://www.chengtu.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1777.

[4]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121.

[5] 饶品样,李树民.旅游产业集群企业共享性资源及其动态演化机制分析[J].旅游科学,2009(3):11-16.

(责任编辑 张佑法)

猜你喜欢
巴中市巴中旅游
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组织馆员、特约馆员赴巴中市开展文化调研和采风写生
巴中:从一案之“改”到一域之“治”
巴中市恩阳区:“四个聚焦”稳住就业基本盘
巴中市:奋力推动社保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Famous people who love to read books
生态巴中的三张名片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调研巴中扶贫
旅游
巴中隆重纪念“一二·九”运动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