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珍 邢玉 孙琳
·临床护理·
长途转诊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
赵洪珍 邢玉 孙琳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本院长途转诊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情况, 为长途转诊急救护理服务提供经验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回顾分析本院急诊科在 2012年3月~2012 年10月接诊的280车/次长途转诊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情况。结果 派出救护车长途转运280 车/次均顺利转入本院。研究期间, 本院长途转诊无任何医疗纠纷及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结论 院急诊科长途转诊创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护理经验值得参考。
院前出诊;长途转诊;急救护理
急诊是一门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学科, 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在院外环境中对各种危重患者进行现场救护、转运及途中监护的通称。运送患者是院前急救的重要环节, 迅速、安全地长途转运是院前急救的职能之一,患者危重多变的病情、复杂的病种、较长的车程等是其主要特点, 同时环境、设备、时间、路程等条件限制着抢救的实施, 患者家属的监督及其情绪也影响抢救实施, 院前长途转运患者的急救护理中, 死亡率的降低、抢救成功率的提高已成为急救专业人员需要探讨的一个新的课题。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3月~2012 年10月院前急救转诊的280例患者, 均安全送达目的地, 无医患纠纷发生, 因此, 先进的设备、充分的准备、精湛的技术, 是确保患者安全转运的有力保障。
2012年3月至2012 年10月共转运危重患者 280 例。189例男性, 91例女性, 患者年龄 3天 ~78 岁, 平均 48岁,出车距离 50~230 km, 平均 147 km, 转运时间 40 min~2.5 h。转运2 例小儿气管异物患者, 3 例主动脉夹层患者, 21 例脊柱损伤患者, 19 例心肌梗死患者, 76例重型颅脑损伤、脑血管病变患者, 2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 2 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 15例断指、断肢患者, 11 例危重新生儿, 87例复合伤多发骨折患者, 其他危重患者 24例。
2.1 出诊、转诊前的准备
2.1.1 伤情评估 接到长途转运患者信息后, 院前医护人员应当立即探视病区患者, 对患者伤情进行认真检查、评估,观察患者的意识、昏迷程度、心肺功能、氧饱和度、生命体征等;分析、判断监测数值, 了解是否应用药物、出血伤口是否包扎、骨折情况等, 并积极做好与患者家属的沟通, 将转运的风险程度详细告知, 签订《长途转运协议书》及《院前病情告知书》, 使患者家属理解并支持转运, 减少发生医患纠纷。转运前, 应协助随车家属将行李和外院病历资料妥善放置, 避免挤占急救空间, 影响急救[1,2]。
2.1.2 人员和物品准备 一般由1名医生、护士、司机参与院前出诊和转诊, 救护车上的急救箱内须配常用的急救药品。同时配备转运、包扎止血、吸氧、除颤、插管等必备器材。出诊护士每天负责检查补充救护车上的物品, 对各项检查确认无误各种物品安放在车内固定的位置, 保证其处于完整备用状态[3]。
2.1.3 掌握出诊适应证 由急诊值班医务人员接听120电话, 并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基本病情以及与患者的联系方式等做记录。
2.1.4 履行报告制度 出诊的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及目前情况做出正确判断, 然后详细向家属交代患者的病情,途中有可能发生的意外。家属强烈要求转运且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大的, 转运前要让家属在转诊同意书上签字。这样可以让患者家属有心理准备, 同时也可以避免医疗纠纷[4]。
3.1 医护人员素质要求 要求护理人员要热爱急救专业,强烈的工作责任心, 职业道德良好、急救护理知识扎实、急救操作技术熟练;经过相关急救专业培训, 熟悉急救药品、急救设备的使用方法;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热情、真诚对待患者, 发现、反应问题迅速, 沉着、果断处理问题。在长途转运途中, 医生使用口头医嘱, 急诊护士“三查七对”更需严格执行, 保证救护车中的治疗安全和护理质量, 用药后详细记录用药时间和剂量, 完善护理记录[5]。
3.2 监测生命体征 做好持续心电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特别是心功能的监测, 心率、血压, 发生变化、心律失常、室颤应发生时行积极处理。
3.3 患者体位合理放置 不同患者体位摆放要求不同,颅脑损伤、脑出血、昏迷等患者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胸部创伤、呼吸困难的患者取半卧位;骨折的患者进行牢固固定, 颈腰椎损伤的患者应保持脊椎轴线稳定, 搬运时将身体固定于脊椎板上, 尽量减少转运途中血管、神经的再损伤[6]。
3.4 呼吸道保持通畅 昏迷、颅脑损伤患者使其头转向一侧, 依据检测情况调节吸氧流量;固定好机械通气患者的管道,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出痰液, 保证通畅呼吸道;严密观察患者呼吸频率, 有严重呼吸窘迫的必要时需行气管插管 , 行机械通气[7]。
3.5 维持有效循环 用留置针在转运患者前建立静脉通道,一般建立1 条, 必要时可建立 2~3 条静脉通道, 抢救药物通道1 条, 其他为辅助药物通道。院前急救用药要求护理人员做到“三清、一复核”, 听清、问清、看清为“三清”, 与医生复核药名、剂量、浓度, 用过的安瓿必须保留到转运任务完成, 便于进行核对就是“一复核”[8]。
3.6 加强生命支持性措施的实施 护理人员要勤查、勤问,坚守在患者身边, 随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 及时实施有效的、必要的护理措施,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患者意识、血压的改变, 紧急发生的异常情况, 途中采取抢救措施, 必要时停车抢救, 进行气管插管、心肺复苏、心电除颤术等,并做好护理文件记录。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院前急救是重要组成部分, 长途快速、安全地转运患者为挽救患者生命及进一步抢救治疗打下了良好基础。患者病情评估认真, 急救器材药品准备充分, 途中病情变化观察严密, 是长途转运急救危重患者的必要前提。
[1] 钱虹 .院前危重患者转运的风险因素及防范 .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25):68-69.
[2] 易艳 .院前急救危重症患者长途转诊的探讨 .临床急诊杂志 ,2011, 12(2):120-122.
[3] 陈佩乔,黄晓辉.长途转运患者的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8(7):17.
[4] 张青梅.院前长途转运患者的急救护理.卫生职业教育 , 2011,29(16):143-144.
[5] 刘丹, 李宜, 林永顺.长途转运病人院前急救的护理体会.急救医学, 2006, 30(8):766.
[6] 魏红云 , 方玉桂, 鲍光欣, 等.长途转诊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南方护理学报, 2005, 12(1):48-49.
[7] 严敏.院前病情告知书的设计与应用.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9:45.
[8] 徐巧君 .院前急救的护理安全问题与应对措施.中国现代医生,2010, 48(25):40-41.
Long-distance referral of patients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ZHAO Hunzhen, XING Yu, SUN Lin
Emergency Center of Laiyang central hospital ,Laiyang, 265200, China.
Objectiv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our hospital long-distance referral trauma patients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 and provide emergency care for long-distance referral service experience reference.Method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emergency department in March 2012 to Oct 2012 in 280 admissions car / long distance referral trauma patients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Results They were successfully transferred to our hospital ambulance call transporter 280 cars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 the Court long distance referral without any medical malpractice accidents and safety responsibilities .Conclusion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long-distance the referral trauma patients pre-hospital emergency care experience worth considering.
Pre-hospital visits; Long Distance referral; Emergency care
265200 山东省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急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