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艳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其主要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阻。当COPD患者合并自发性气胸时, 由于患者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表现比较明显, 很容易使医务人员忽视气胸的症状, 所以导致气胸的漏诊率较高[1]。为进一步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措施, 本文将做如下研究。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3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自发性气胸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 21例, 女 18例, 年龄48~83岁, 平均(64.6±2.5)岁, 病程3~18年, 平均(9.7±1.8)年。合并疾病:慢性支气管炎28例, 支气管哮喘22例, 肺心病14例。
1.2 临床诊断 19例患者发病缓慢, 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气促、胸闷、发绀, 20例患者急性发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闷、端坐呼吸、大汗淋漓、烦躁不安。产体发现气管移位12例,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31例, 6例患者入院时无典型的气胸体征。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及胸部X线片检查, 其中右侧气胸17例, 左侧气胸20例, 双侧气胸2例。肺压缩>50%12例, <50%24例, 液气胸9例。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绝对卧床休息、积极去除诱因、镇咳、吸氧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19例患者给予肋间插管闭式引流治疗, 16例患者给予胸腔负压引流治疗。若为同侧复发型气胸、对侧首发、两侧自发性气胸以及自发性血气胸患者则行外科手术治疗, 本组共4例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有显著改善, 影像学检查正常;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减轻, 影像学检查基本正常;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未改善, 甚至有所加重或死亡。
本组3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经治后, 显效31例, 有效4例, 无效4例。死亡2例, 死亡率为5.1%,1例患者死于心力衰竭, 1例患者死于感染、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 社会经济负担重, 目前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肺泡内压力增高持续时间长, 肺泡毛细血管供应的血量减少, 肺组织的营养障碍使得肺气泡的弹性与耐受压力功能减弱, 因此易合并自发性气胸[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多见于老年患者, 由于老年人体质虚弱, 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差, 加之合并的基础性疾病较多, 部分患者合并肺大泡, 加上呼吸道感染, 痰液分泌增多, 增加肺泡内压, 因此易引起自发性气胸[4]。一旦气胸发生后肺萎缩使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加重, 且进展迅速, 患者若得不到及时的抢救, 常导致低氧血症、呼吸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
气胸的临床表现不典型, 加之一些患者的心、肺功能较差或病情危重, 从而使得这些患者不能及时的进行胸部X线检查, 因此容易产生漏诊和误诊[5]。因此临床医师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 仔细的查体, 并结合各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准确的判断, 尤其当COPD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加重时应警惕自发性气胸的可能[6]。一旦确诊应立即给予积极的对症治疗, 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加重。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者应给予肋间插管闭式引流或胸腔负压引流治疗, 必要时行外科手术治疗, 以降低死亡率。
综上所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 应仔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 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以免造成误诊和漏诊。确诊后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 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毛旭东, 徐武敏.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60例临床分析.吉林医学, 2012,33(34):7522-7523.
[2]高素辉.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诊治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2,10(35):430-431.
[3]李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50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2,7(18):48-49.
[4]覃家盟,陈昌枝,冯洁美,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病例误诊原因分析.临床肺科杂志, 2012,17(12):2214-2215.
[5]石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自发性气胸的诊治分析.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20(10):1598-1599.
[6]马万红.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56例临床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26(4):46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