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预防股骨干骨折患者便秘中的应用

2013-09-13 00:37:48邹爱凤刘晓云于玲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9期
关键词:卧床舒适度骨折

邹爱凤 刘晓云 于玲燕

便秘是骨折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患者疼痛、卧床、创伤等因素导致胃肠蠕动减弱,从而引起便秘。一旦发生便秘,将会对患者产生心理、生理影响,严重时影响到疾病的治疗与恢复。本科室对股骨干骨折患者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 采取相应的预防便秘的措施,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8月~2012年12月本科收治的160例无习惯性便秘史的股骨干骨折患者, 其中男110例,女50例, 年龄37~80岁。

1.2 方法

1.2.1 提出护理问题 根据以往的护理经验、患者的病情、结合患者及家属的需求, 提出了如下问题:便秘发生的原因机制?如何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指导?

1.2.2 查找文献资料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数据库, 探讨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对骨科卧床并发便秘患者原因观察及分析, 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骨科卧床患者早期采取干预及护理措施, 降低了骨科卧床患者便秘的发生。找对原因, 加强护理以取得良好的通便效果。查询发现导致股骨干骨折患者便秘的原因是:①股骨干骨折患者大多急性发病, 发病突然和对预后的担心, 使患者产生恐惧心理,可抑制自然排便反射, 可发展成严重的便秘。②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 使食物的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不足, 或因摄入的食物过少、过细, 尤其是缺少遗留大量沉渣的食物, 使肠道刺激减少, 反射性蠕动减弱而造成便秘。③生活习惯改变、排便姿式不当、经常服用强泻剂及灌肠等, 均可造成直肠反射敏感性下降, 以致虽有粪便进入, 而不足以引起有效的神经冲动, 使排便反射不能产生而引起便秘。④精神抑郁或过于激动, 使条件反射发生障碍而引起便秘。⑤身体过多大量出汗、呕吐、腹泻、失血及发热等均可使身体水分过度损失,代偿性引起粪便干结。

1.2.3 护理措施

1.2.3.1 心理护理 初次在床上排便, 患者会有很多顾虑,如害怕疼痛, 害怕骨折移位;害怕弄脏床上用品;或感到难堪,怕影响其他患者, 不习惯使用便盆等等。对长期卧床患者应针对病因, 采取预见性的护理。应多与患者沟通, 了解其生活习惯, 讲解便秘的危害, 教会其正确使用便器, 鼓励其克服疼痛, 采取有利排便的姿势, 注意遮挡, 并做好旁边病人思想工作, 使其放松心情, 消除顾虑。

1.2.3.2 调节饮食结构 饮食的量:只有足够的量, 才足以刺激肠蠕动, 使粪便正常通行和排出体外。特别是早饭要吃饱, 因为早餐后能引起胃结肠反射, 有利排粪运动。饮食的质:主食不要太精过细, 要注意多吃些粗粮和杂粮。因为粗粮、杂粮消化后残渣多, 可以增加对肠道的刺激, 利于大便排泄。另外, 要多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 如韭菜、芹菜等,正常人每千克体重需要90~100 mg纤维素来维持正常排便。足够的水分:肠道中的水分相对减少, 粪便干燥导致大便秘结。在没有禁忌的情况下, 每天进水量维持在2000~3000 ml,使肠道得到充足的水分可利于排便。也可每天清晨空腹喝700~800 ml蜂蜜水或淡盐水刺激肠蠕动。

1.2.3.3 锻炼与腹部按摩 每天两次进行本院开展的全身五步徒手锻炼法, 促进周身气血畅通, 达到调节机体脏俯机能。腹部按摩也可预防便秘, 从右下腹开始向上、向左、再向下顺时针对向按摩, 2~3次/d, 每次10~20圈。

1.2.3.4 训练排便 便秘患者, 排便规律需重新培养, 强化训练, 形成条件反射了, 加上饮食生活调理、中药治疗, 便秘就会慢慢治愈。训练方法:选定自己相对比较清闲的时晨,每天在这个时晨排便, 没有便意也必须行排便动作;每日可行提肛运动3~5次, 每次30~50下, 锻炼盆底肌功能促进排便, 而且排便时需专心, 不能打电话聊天, 不能看书看报纸。

1.2.3.5 缓泻药物的应用 长期便秘者, 3 d未大便者, 可适当使用缓泻剂, 如芦荟胶囊口服或番泻叶4~10 g代茶饮,以刺激胃肠蠕动, 软化粪便, 超过4 d未排便者可给予灌肠。

2 讨论

便秘是股骨干骨折常见的并发症,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树立研究指导实践的理念, 针对便秘发生的原因, 采取预防措施, 可降低患者便秘的发生率, 减少便秘给患者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和不良后果,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2 结果

两组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比较 ( x-±s,分)

3 讨论

3.1 舒适护理能改善患者感受, 提高患者舒适度 舒适护理于1995年由Kolcaba[3]提出, 目的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及灵性 达到愉快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998年萧丰富[4]提出了舒适护理模式, 认为护理人员应以患者的舒适为考虑的重点, 强调护理人员除做好日常护理活动外,应加强舒适护理研究, 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病人, 使基础护理与护理研究更加注重患者的舒适感受和患者的满意度。现代医学很重视人的心理与疾病治疗关系, 认为心理变化能影响疾病的治疗及康复。由于后装放疗时需在鼻咽治疗部位放置施源器, 患者对这一操作有不同程度心理紧张, 对在封闭室间里接受放疗也心存恐惧。放疗前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 利用健康宣教、治疗环境介绍及治疗配合指导增进患者对治疗过程的了解, 舒缓了紧张恐惧心理。整洁、温馨的治疗环境也改善了患者的心态, 再用亲切言语及专业知识给患者安慰和鼓励, 增强患者治疗信心。使患者在视觉、听觉、感觉上舒适。此外, 在为患者插入施源器过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施源器对鼻咽黏膜刺激, 减轻患者的疼痛不适。整个治疗过程中充满人性化服务, 患者在放疗过程心理压力、生理疼痛能得到有效缓解, 因而其舒适度得到提高。表1结果显示, 观察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1), 说明舒适护理措施能改善患者感受, 提高患者在后装放疗的舒适度。

3.2 舒适护理增进护患关系, 提高患者满意度 舒适护理是基于患者的心理, 生理、社会及灵魂的需要, 它能在最大限度上满足患者需求, 得到了应有的安全和尊重。此外, 护理人员恳诚态度、亲切言语, 将爱心、责任心融入对患者护理服务中, 使患者在后装放疗中实实在在感受到真诚的关爱,心理舒适增加, 护患关系融洽, 满意度自然得到提高。表1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 说明舒适护理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 护理模式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 舒适护理以科学方式, 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服务,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精神上获得最佳舒适状态, 是一种整体性、个体化、创造性、有效的护理模式, 值得在临床中实施推广。

[1] 陈昆田. 近距离放射治疗临床应用. 广东: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325.

[2] 倪家骥. 疼痛的定向与定量检测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83-389.

[3] Kolcaba K.Y. The art of comfort care. Image Journal of Nursing Scholarship, 1995, 27(4):287-289.

[4] 萧丰富. 萧氏舒适护理模式. 台北:华杏出版社, 1998:5.

猜你喜欢
卧床舒适度骨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5:50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保健医苑(2022年5期)2022-06-10 07:46:18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今日农业(2021年20期)2021-11-26 01:23:56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一次性营养袋在卧床患者洗头中的巧用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中外医疗(2015年11期)2016-01-04 03:5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