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成功应用
刘恒
目的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观察。方法 70例孕12~22周孕妇引产, 第1天下午16时空腹口服米非司酮100 mg, 第2天早晨6时空腹口服米非司酮50 mg, 第3天早晨6时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0.4 mg。视宫缩必要时4~6 h再追放米索前列醇0.2 mg 1次, 观察引产效果。结果 70例中完全流产56例, 不全流产14例, 失败0例, 完全引产率100%。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具有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流产时间短、胎盘胎膜残留率低、出血量少、成功率高、孕妇可接受性强等优点, 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
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
终止12~22周妊娠, 既往主要靠钳刮术、羊膜腔穿刺注射利凡诺或水囊引产的方法, 其并发症较多, 如羊水栓塞、软产道损伤。米非司酮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早期妊娠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为探索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效果, 河南南阳镇平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对70例因各种原因自愿要求终止中期妊娠的健康妇女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引产,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 70例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停经12~22周无禁忌证的健康妇女。18~30岁50例, 31~40岁20例;初产妇20例, 经产妇50例;瘢痕子宫20例。经B超证实孕周12~22周, 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正常, 凝血功能正常, 心电图正常, 无药物过敏史, 无生殖道畸形。均采用第1、2天院外口服药物, 第3天经阴道后穹窿放药住院1 d。
1.2 用药方法 采用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米非司酮总剂量150 mg。第1天下午16时空腹口服米非司酮100 mg,第2天早晨6时空腹口服米非司酮50 mg, 第3天早晨6时阴道后穹窿放置米索前列醇0.4 mg。视宫缩必要时4~6 h再追放米索前列醇0.2 mg 1次。
1.3 效果评价 完全流产:第1次用米索前列醇后24 h内胎儿及胎盘完全排出。不全流产:胎儿自然娩出后, 胎盘30 min内未排出或排出的胎盘不完整, B超证实宫内残留物而行清宫术。完全流产与不全流产均为引产成功。流产时间计算:自米索前列醇应用开始到胎儿娩出为止。完全引产:胎儿及附属物完全排出。失败:末次米索前列醇应用24 h后,胎儿胎盘仍未排出, 改用其他方法终止妊娠者。
2.1 引产效果 70例中完全流产56例, 不全流产14例,失败0例, 完全引产率100%。
2.2 胎儿及胎盘排出时间 应用米索前列醇后2~24 h。
2.3 阴道出血情况 产后2 h阴道出血量最少30 ml, 最多200 ml, 平均出血量100 ml, 出血时间5~7 d。
2.4 不良反应 以恶心、乏力为主, 多出现在服药第2天,无需特殊处理。第3天米索前列醇应用后个别患者发热, 多不超过38.5℃, 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
中期妊娠引产时胎盘已形成, 孕周越小, 胎盘面积相对越大, 引产时常出现类似晚期妊娠前置胎盘样的出血, 使妊娠终止十分困难;胎盘产生大量的孕激素, 孕激素对子宫平滑肌有“抑制”作用, 使子宫弛缓, 对宫缩剂不敏感, 引产时诱发宫缩比较困难;与晚期妊娠相比子宫局部的催产素及催产素受体含量均低, 催产素酶含量相对较多, 催产素失活较快, 导致中期引产时加用外源性催产素的用量增加;子宫逐渐长大、充血、变软、容易损伤;妊娠中期胎儿骨骼及胎盘已经形成, 欲使胎儿排出需要使宫颈充分扩张, 而生理上在妊娠中期, 宫颈质硬, 成熟度差, 要想使宫颈软, 除用宫缩剂使其被动扩张外, 若能直接软化宫颈, 对缩短宫缩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及减少出血意义很大。
米非司酮是主要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新型抗孕酮药物, 本身无孕激素样作用, 在体内与孕酮竞争受体, 占据体内维持妊娠所必需的孕酮受体阻断孕酮, 使雌和(或)孕激素受体的比值增加, 改变了局部雌孕激素平衡干扰了孕酮对妊娠的支持, 引起蜕膜变性、坏死、导致出血, 继发黄体溶解, 使脱膜中前列腺素脱氢酶活性下降, 干扰了前列腺素分解代谢,提高了内源性前列腺素水平和子宫肌层对外源性前列腺素的敏感性, 子宫收缩又进一步刺激内源性前列腺素的合成, 加强子宫收缩, 以利于妊娠产物排出;米索前列醇可软化妊娠子宫颈, 扩张宫颈, 诱发宫缩和促进宫颈成熟, 兴奋子宫平滑肌, 使子宫平滑肌由非活跃状态向活跃状态转化, 刺激子宫内源前列腺素持续增加, 最终触发宫缩及宫颈扩张, 使妊娠物排出达到流产或引产目的,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具有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流产时间短、出血量少、胎盘胎膜残留率低、成功率高、孕妇可接受性强等优点, 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值得临床推广。
474250 河南省南阳镇平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