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果
小儿急性中毒100例临床分析
杨丽果
目的 探讨分析儿童急性中毒的原因、途径、种类及诊断治疗措施。方法 对100例急性中毒小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中毒的途径主要经消化道, 中毒种类第一位是药物中毒,其次清洁剂、重金属等工业中毒, 误服为中毒主要原因。中毒的好发年龄为5岁以下。中毒的治疗效果主要取决于及时诊断和完善治疗, 以及中毒的种类和剂量。结论 加强小儿和药物的管理对预防小儿急性中毒具有重要的意义。急诊医生对中毒的警觉性和尽早治疗, 是中毒抢救成功的关键。
小儿;中毒;分析
急性中毒是指毒性物质进入体内引起器官和组织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损伤。急性中毒是临床常见的儿科急症, 是威胁儿童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 随着医疗技术逐步发展与治疗方法不断提高, 儿童急性中毒的处理也日益受到医务工作者的关注[1]。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人民医院自2008年1月~2013年6月共收治儿童急性中毒100例, 现具体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患者共100例, 男57例, 女43例, 男女比例为1.33:1;年龄8个月~8岁, 其中0~1岁6例(6%), 1~3岁38例(38%), 3~6岁40例(40%), 超过6岁的学龄儿童16例(16%)。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为多见, 此外有心动过速、呼吸道分泌物增加, 严重患者常伴有昏迷、抽搐、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和发热等情况。
1.2 方法 回顾分析患儿急性中毒的途径及原因、种类、疗效及预后。
2.1 中毒途径和原因 ①经消化道92例, 占92%, 呼吸道4例, 占4%, 静脉注射2例, 占2%, 皮肤黏膜接触者2例, 占2%。②误用95例, 包括患儿本人错服89例, 家人错喂患儿5例, 毒物为农药、灭鼠药及药源性等。主动服用3例:其中自杀3例, 服用安定2例, 服用敌敌畏1例, 这3例蓄意服毒均为青春期前儿童。
2.2 中毒种类 主要为药物中毒, 药物中毒有72例, 比例占72%, 其中精神药物及抗癫痫药物最多, 安定、氟哌啶醇、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均在儿童中毒中常见, 还包括误服降压药、降糖药, 主要是家长未正确存放, 致使儿童误服。其它包括清洁剂、重金属等产品中毒8例, 食物中毒2例, 杀虫剂中毒3例, 有机磷中毒5例等。
2.3 疗效与预后 早期明确诊断, 积极有效地保护心、肝、脑、肾等重要脏器, 同时还有如下措施:隔断毒物接触和吸收;清除被机体已经吸收毒物;及早应用特效解毒药;输血、利尿和透析等对症支持治疗。治愈离院88例(88%), 2例视觉丧失(2%), 3例听觉障碍(3%), 2例并发癫痫(2%), 2例救治无效(2%), 3例主动出院(3%)。
儿童由于缺乏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 是急性中毒的高发人群。患儿急性中毒是影响儿童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重要危险情况[2]。本研究发现5岁以下的小儿发生急性中毒的比率较高, 此外, 家长的大意也是导致中毒发生的重要原因。因为家庭压力、内心叛逆等情况, 青少年也可能出现服毒自杀现象。
儿童急性中毒以药物中毒为最多。主要中毒药物包括精神系统药物, 其次是呼吸、消化和心血管系统的药物, 最后是家中常备的感冒药和避孕药等, 这都是引起小儿中毒的常见药。关于诊断:首先询问发现患者的第一个人, 家中有哪些常备药物?有多少?此外, 检查患者口腔、手中、口袋是否还有毒物残留;其次注意中毒时症状和体征的变化, 如:有机磷的中毒会表现出瞳孔缩小、分泌物较多和肌肉震颤等;对原因不明的中毒, 通过观察呕吐物的情况来再协助诊断[3]。关于治疗:早期清除毒物, 给予葡萄糖溶液、利尿剂和Vit C等, 提高代谢, 再使用特效解毒药(如阿托品、纳洛酮、东莨菪碱、乙酰胺等);还要主要脏器保护(肝脏、肾脏等)、吸氧及对症处理。消化道中毒患者需进行反复洗胃, 直至呕吐物清亮无异味。
总之, 加强药物和化学毒物管理, 是降低儿童中毒的关键。家人对小儿的关心和教育, 也可降低中毒率, 培养儿童的好习惯。关爱、理解、尊重、信任孩子, 才会让亲子关系更融洽、更美好。
[1] 张成晔.儿童急性中毒临床分析.河北医药, 2010, 32(19):28.
[2] 姚悍, 李忱.儿童急性中毒200例临床分析.儿科药学杂志, 2003, 9(6):53.
[3] 李世慧.小儿急性中毒40例临床分析, 2004, 2(3):78.
474250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人民医院儿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