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钝性分离切除翼状胬肉联合应用丝裂霉素及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临床观察

2013-02-02 16:44:32秦文华刘瑞丽王春桃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33期
关键词:钝性丝裂霉素翼状

秦文华 刘瑞丽 王春桃

翼状胬肉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 但流行病学显示, 有两个因素与它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一是居住的地理位置, 二是暴露于日光及风沙下的时间[1]。本文就近三年来在河南省巩义市人民医院眼科门诊行翼状胬肉手术的患者96例112只眼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4月~2012年8月共96例112只眼患者眼局部无炎症表现, 经全身检查无手术禁忌证。病史最短者5年, 最长者32年, 平均13年;初发者90例106只眼,复发者6例6只眼;其中男46例, 50只眼;女50例62只眼;年龄最小42岁, 最大81岁, 平均68岁;长期户外作业者78例90只眼, 室内工作为主者18例22只眼。

1.2 术前准备 术前患者点抗生素眼水3 d, 查泪液分泌试验无严重干眼症表现, 常规术前检查后手术, 手术均由同一医师实施。

1.3 手术方式 术眼常规冲洗结膜囊, 术眼及其周围皮肤消毒, 点奥布卡因表面麻醉, 局部球结膜下注射2%利多卡因针0.2 ml浸润麻醉, 在手术显微镜下, 于角膜缘处弧形剪开胬肉颈部球结膜, 将球结膜与其下变性组织分离至泪阜部,提起翼状胬肉颈部, 向角膜方向逆行钝性分离撕除角膜上变性组织, 清除球结膜下变性增生组织, 内眦处球结膜下放置浸有0.04%丝裂霉素棉片3 min, 80 ml生理盐水冲洗放置丝裂霉素的巩膜表面。于颞上方取7 mm×8 mm带角膜缘干细胞的球结膜组织, 移植到内眦处缺损区, 将带干细胞一侧球结膜组织对位于鼻侧角膜缘后2 mm巩膜处并用10-0线间断缝合固定于局部巩膜表面, 将球结膜移植片与内眦处球结膜创缘间段缝合, 结膜囊涂抗生素眼膏, 单眼加压包扎24 h。

1.4 术后护理 术后每天换药, 观察结膜瓣及角膜创面愈合情况, 第3天开始点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4次/d, 15 d拆线。

2 结果

所有患者结膜瓣及角膜创缘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感染。经过12个月的随访, 复发4例, 复发率为3.57%。

3 讨论

翼状胬肉是一种向角膜表面生长的与球结膜相连的纤维血管样组织, 常呈三角形侵入角膜, 发生于鼻侧的睑裂区,单眼或双眼受累, 不仅直接影响美观, 还可由于牵拉而引起眼部不适及角膜散光, 严重者影响视力及不同程度地影响眼球运动。进行性翼状胬肉肥厚充血, 静止性翼状胬肉薄而不充血。本病应于假性翼状胬肉相鉴别, 假性翼状胬肉多因结膜炎症、烧伤或外伤引起[3]。胬肉手术操作比较简单, 但若不注意其手术质量和技巧, 术后复发率高, 达30%~40%, 翼状胬肉术后复发有多种原因所致, 术中切除不彻底, 残留病变组织慢性炎症刺激, 反复充血不退, 均为复发的原因。逆行钝性分离切除翼状胬肉联合应用丝裂霉素及自体角膜缘结膜瓣移移术可有效地阻止翼状胬肉的复发。由于发病部位被健康自体结膜覆盖, 而且这种健康的结膜组织提供了大量的角膜干细胞来源, 有助于角膜创面的快速愈合, 并有效地阻止结膜纤维组织和新生血管经结膜进入透明角膜, 同时丝裂霉素可抑制组织增生及组织瘢痕化, 从而达到防止翼状胬肉复发的目的。该手术取材方便, 系自体眼表组织移植, 不存在排斥反应, 手术简便, 安全成功率高。

[1]赵堪兴, 杨培增.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02.

[2]王雨生.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其并发症.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4, 18(2):116.

[3]孙岩, 马立威, 许明林.翼状胬肉切除加相邻带干细胞自体结膜转位术疗效观察.中华实用眼科杂志, 2006, 24(1):84-85.

猜你喜欢
钝性丝裂霉素翼状
显微再植术在手指钝性离断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手指钝性离断伤断指再植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探究翼状胬肉的中医治疗方法
原发性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差异
急诊超声对钝性腹部创伤内脏破裂出血的诊断与研究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探析
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防治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的效果比较
钝性外力作用致四肢长骨干骨折99例分析
法医学杂志(2015年4期)2016-01-06 12:36:36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