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生 张泳
目前临床采用硬膜外(PECA)镇痛技术可以有效缓解一些难治性癌症患者的疼痛症状。镇痛效果确切、快捷、方便。但是如何减少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晚期癌症患者针对疼痛治疗的满意程度是影响癌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问题。因此笔者选择晚期癌症患者,按不同种类的药物组合,观察其镇痛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观察17例晚期癌痛患者,其中男11例,女6例。平均年龄(58±6)岁,胃癌7例、宫颈癌5例、前列腺癌2例、原发性肝癌1例、肺癌2例。所观察患者全部接受过长期“三阶梯”治疗,但对镇痛效果不满意,而且个别病例产生耐药性不良反应。
1.2 方法 硬膜外穿刺部位的选择根据患者原有疾病引起疼痛的部位而确定,一般按神经分布区域常规行硬膜外穿刺,操作时要注意无菌,并要求患者脊柱尽量完全屈曲,确保穿刺针能顺利进入椎体之间,以免加重患者痛苦。身体上部或上肢的疼痛选择胸段穿刺,身体下部或下肢的疼痛选择腰段穿刺。穿刺成功后均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6 cm,同时经导管内注入2%利多卡因5 ml,产生平面后,根据需要将导管从皮下遂道6~10 cm引出,连接好给药装置,在导管出皮肤外用丝线缝扎固定。患者平卧后,经硬膜外导管注入:吗啡2 mg+0.75%罗哌卡因5 ml+地塞米松5 mg,观察15~30 min。连接硬膜外镇痛泵持续泵入镇痛液(镇痛液配方:0.75%罗哌卡因60 ml+吗啡10~30 mg+氟哌利多5 mg+地塞米松10 mg,用生理盐水配至200 ml)。锁定持续输入量2 ml/h,追加注药时间15 min。并随时根据患者疼痛情况调节注入药物剂量。
1.3 效果观察 (1)采用0~10级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强度:在标尺的两端标有从0~10的数字,数字越大,表示疼痛强度越大。0级为无痛;1~4级为轻度疼痛,睡眠基本上不受干扰,能正常生活;5~6级为中度疼痛,睡眠仍受轻微干扰;7~9级为严重疼痛,入睡困难,影响睡眠;10级为剧烈疼痛,睡眠质量极差或不能入睡。(2)询问记录: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下肢无力、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Acce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应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组所观察17例癌痛患者使用PECA治疗前VAS评分为7~10分,平均(8.2±2.1)分,均为重度疼痛。经过PECA治疗后VAS评分为0~5分,平均(2.4±0.5)分,均取得了满意的镇痛效果,全部患者疼痛得到缓解。同时睡眠状况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统计学结果表明:经PECA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得到缓解(P<0.01)。接受PECA治疗期间发生恶心呕吐2例,下肢无力2例,尿潴留5例,皮肤瘙痒3例,通过对症处理均缓解,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对于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疼痛的治疗,镇痛效果的满意程度是影响癌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问题。对晚期顽固性癌痛患者,PECA镇痛技术是目前对于一些难治性癌痛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主要特点:确切、快捷、方便。它是在硬膜外麻醉技术的基础上,在局麻药中加入了吗啡注射液及镇静药物,这样既减少了局麻药的用量又延长了镇痛的时效。通过硬膜外导管持续注入直接作用于神经根,产生很强的镇痛作用。本次病例观察结果说明应用PECA后,癌痛患者的VAS评分值由治疗前的7~10分下降到治疗后的0~5分,癌痛得到有效的缓解。而且由于低浓度的局麻药配合小剂量的吗啡、氟哌利多,减少了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个别患者出现症状较轻,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综上所述,PECA镇痛对某些晚期癌痛,特别是经口服及注射止痛药物效果不佳,而且毒副作用较大的患者,是一种有效、方便、安全的止痛治疗方法。
[1]世界卫生组织.癌肿疼痛的治疗[M].李树婷,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30.
[2]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457-1467.
[3]刘肖平.癌症止痛及姑息治疗[J].疼痛学杂志,1997,5(1):30-36.
[4]孙燕,顾慰萍.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2-103.
[5]李秋波.硬膜外自控镇痛治疗顽固性癌痛的临床疗效[J].广州医药,2003, 34(1):59-60.
[6]董蜀华,李清福.硬膜外自控镇痛(PECA)在晚期癌痛治疗的应用[J].华西医学,2002,17(3):389-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