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俊玲
化疗是治疗肺癌的重要手段,但化疗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加之患者普遍面临较大心理心压力及经济负担,化疗疗程往往难以完成,直接影响疗效[1]。加强对肺癌化疗患者的针对性健康教育十分重要。本研究就我院近年来肺癌首次化疗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现状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行肺癌首次化疗患者123例,男69例,女54例;年龄30~81岁,平均(50.4±3.7)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其中非小细胞肺癌101例,小细胞肺癌22例。化疗:非小细胞肺癌以NP、GP、TP为主,小细胞肺癌以EP为主。
1.2 方法
1.2.1 分析需求 自制健康教育需求问卷调查表,包括6个部分45个需求项目,每个项目按亟需、需要、不需要三级进行健康教育需求评分。
1.2.2 制定方案 综合患者年龄、家属文化程度、职业特点、病情、病史、病情、化疗经历等因素制定患者临床整体健康教育方案。通“一对一”教育、小组教育、挂图等教育形式,温和、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示教,将健康教育贯穿于治疗康复护理的全过程。
2.1 入院教育 当患者来到病区时,责任护士应主动迎上为患者办理人院手续,并带领患者及家属熟悉病区,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疑问,并详细介绍相关环境基本设施的使用方法,及住院制度;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责任护士应给予帮扶,主动问候与关心患者的情绪,尽快消除患者的陌生感。
2.2 化疗前教育 温和、耐心地向患者详细讲解化疗流程及治疗过程,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化疗的目的及重要性,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和依赖感,明确告知化疗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应对方法。并瞩患者及家属需要配合和注意的事项。在讲解过程中,如遇到患者或家属提出疑问,护士需及时解答,给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让患者在平静安稳的状态下接受治疗。
2.3 心理教育 癌症患者常出现紧张、焦虑、孤独、抑郁、恐惧等治疗心理,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体贴患者,给予充分的安慰与同情,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引导正确认识疾病,促进保持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树立疾病治愈信心,提高治疗配合度。
2.4 化疗期间教育 ①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 通过提供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来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尽量减少不良刺激。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清洁,并定时消毒,医护人员禁止在病房大声呼叫、争吵或议论患者病情。可根据患者喜好放一些舒缓、柔和的音乐。②饮食指导:化疗当天应将早餐适当提前、晚餐延后,以避开化疗药物的反应时间,减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症状;化疗期间宜少吃多餐,一般为每天4~6餐,尽量选择清淡宜消化饮食,避免过甜、过咸、油腻及辛辣饮食,多食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注意一些特定饮食的限制,包括含5-羟色胺丰富的水果蔬菜,如香蕉、核桃、茄子等[2]。③预防并发症:指导教育患者讲究个人卫生,保持皮肤、口腔、肛门清洁,饭后、睡前漱口、擦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便后清洗肛门或给予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同时注意保持病室及床位的干净、整洁;化疗期间瞩患者多饮水,以2000 ml/d为宜,以促进化疗药物排泄,防止高浓度尿酸析出诱发肾结石。
2.5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填写爱心健康档案,档案内容涉及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家庭需要提供的后续防治措施(如饮食、作息、锻炼、用药等)、复诊时间、资讯电话等。
肺癌初次化疗患者对化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认知普遍不足,对健康教育存在较大需求,其中以了解化疗方案与化疗效果占需求首位。
通过实施全面的护理健康教育,患者的认知能力明显增强,心态得到了调整,能积极主动配合化疗和护理,克服了化疗带来的诸多不适,并发症较同期明显减少,生活质量提高。
癌症化疗患者由于病程长、易反复、预后差,费用高,常伴有较大的负性心理[3],加之化疗副作用使得患者治疗依从性低,难以完成整个化疗疗程。本研究表明,肺癌化疗患者对健康教育普遍存在需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健康教育可满足患者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1]周玲,邓寿建,蒋鸿,等.肺癌化疗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与分析.中外医学研究,2011,09(21):150-152.
[2]张隽,史鹤玲.肺癌393例住院化疗期间的健康教育.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8):334-336.
[3]金玉彬,修晓青,陈旭东.健康行为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0):1672-1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