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凤
室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类型,临床上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由于患者多数是年龄小,而且心肌也未完全的发育成熟,以及术前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和手术的创伤较大,患者的术后病情变化也比较快[1]。因此,加强对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围手术期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能够有效的减少对患者身体上的伤害,从而快速的帮助患者康复。因此,本文对我院2009年2月到2011年2月之间收录的46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具体的分析如下。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09年2月到2011年2月之间收录的46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者,男26例,女20例,患者的年龄为3~22岁,平均(9.6±3.4)岁。体重为10~52 kg,平均(26.5±5.7)kg。室间隔缺损部位:肌部13例,膜周部16例,隔瓣后8例,干下9例。本组的所有患者均经心脏的超声检查确诊,并采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进行治疗。
1.2 护理方法
1.2.1 术前护理 对于患者在进行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身状况的评估,并明确是否符合修补手术的适应证,其中主要包括:生命体征、营养支持和先心病症状与体征以及循环功能等[2]。对于无其他合并症的患者术前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治疗,而出现有合并症的患者,在手术前积极的治疗,并加强控制。由于患者的年龄一般比较小,对待陌生的环境难免会产生恐惧的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采取亲切和蔼的态度与之沟通,同时详细的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讲解与教育,并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此外,护理人员应叮嘱患者勿过多的活动,并注意饮食。同时应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并进行有效的咳嗽与咳痰练习,从而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1.2.2 术中护理 在手术的过程中,应密切的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同时,密切的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并保持手术室温度在23℃ ~24℃,控制相应的湿度为50% ~60%。全面的监测患者的有创血压和中心静脉压以及心电图变化与氧饱和度等指标。在小儿体外循环中除了进行严格周密的心脑肺和肾脏的等保护之外,同时还需要有效的保护患者的心肌和监测其心功能与心肌缺血的情况,并注意手术中做好失血的预防工作[3]。
1.2.3 术后护理 对于术后的护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循环系统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持续心电、血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以及中心静脉压等进行全面的的监测,并合理的进行安排输液的顺序,控制好输液量与速度。并在术后进行常规的生化和血常规的检查,并依据检查结果进行对患者补充钾、镁等[4]。②呼吸道护理:术后应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并在术后采取呼吸机帮助患者辅助呼吸,并控制好通气的时间与吸氧的浓度。并在患者吸痰前进行吸入纯氧,同时定时的气管内滴药治疗,并保持气道湿化与通畅。在患者清醒之后,对于气管插管患者应定时的吸痰,并在拔除气管插管之后定期的给予拍背和刺激咳嗽,从而有效的避免肺不张的情况出现,同时做好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工作。③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神志,肢体活动及尿量的变化,并记录24 h出入量,对于出现有出入量不平衡,应汇报医生,并尊医嘱用药,;同时加强用药护理,如强心药,利尿药,要掌握药物的量,用药方法,并观察药物的反应4应妥善的固定胸腔引流管并保证引流管的通畅,全面的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状[5]⑤饮食护理:一般在患者拔管6 h后,可以适当的给予饮水,对于病情恢复较好的情况可以在12 h之后给予半流质和普食摄入。其中饮食主要以高蛋白和高热量以及高维生素的食物为主。⑥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前应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并加强术后的功能锻炼,在术后的3个月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的劳累。同时加强营养的摄入,多食高蛋白和高热量以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并且注意气候的变化,防止呼吸道的感染,并嘱其定期的门诊随访。
本次的46例患者通过围术期的全面护理,全部顺利的完成手术,并且在术后无并发症情况出现,其中患者体外循环的时间为(35.5±11.3)min,胸管引流量为(76.5±23.1)ml,平均住院时间为(8.6±2.2)d。
室间隔缺损是先天性疾病的一种常见类型,临床上治疗最有效的方法为手术治疗,常见的有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该方法治疗手术的创伤小,而且术后的疼痛也比较轻,受到临床医师们的亲睐。但是对手术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全面的护理在整个手术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本次的研究分析,加强对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同时降低了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其中,在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围手术期实施全面护理主要体现以下几个优点[6]:①通过加强对术前患者的检查与针对性的治疗,从而为患者手术治疗提供更有利的条件。②手术的过程中通过全面的监测患者的各项身体检查指标,并对患者的心肌采取保护措施,从而为患者的术后恢复创造有利的条件。③通过对患者循环系统的有效监测,能够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治疗,并能够准确的补充患者所需的营养,为患者提高更优质的护理。④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为术后的恢复创造优质的条件。⑤能够有效的预防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的恢复效果。
因此,在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者围术期中,加强对其全面的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尹育华.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围手术期的护理.中国医药导刊,2010,12(06):788-789.
[2]赵玉香.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修补706例术后护理体会.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2):855-856.
[3]赵翠兰.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病人的护理.全科护理,2011,14(14):575-576.
[4]李朝菊.室间隔缺损的围术期护理.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12(04):675-676.
[5]殷秋阳,姜勇,白兴芹,等.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围手术期的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2006,3(04):566-567.
[6]杨莎,杨晓华.右腋下小切口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中外健康文摘,2011,08(43):31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