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秀梅
口腔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观察
邵秀梅
目的了解牙釉质脱矿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预防。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月至2011年11月治疗的48例患者使用固定矫治器前后的牙釉质脱矿情况。结果发现使用固定矫治器的患者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显著升高。结论固定矫治器引起牙釉质脱矿在正畸治疗过程中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只有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和卫生保健指导对青少年固定正畸过程中保持牙齿的健康,才能降低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
釉质脱矿;固定矫治器
固定矫治器在口腔正畸治疗中是一个有效便捷的治疗工具,其治疗效果明显和使用方便等诸多优点已渐渐地被广大患者所接受,正畸患者的比率逐渐增高,但在治疗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相关并发症,釉质脱矿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对釉质可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此次对我院自2011年2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48例固定正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目的就是总结出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和好发部位,从而为在临床治疗中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提供参考。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自2011年2月至2011年11月期间固定矫治患者,年龄在10~18岁之间;48例患者共有976颗牙齿,治疗前全部牙齿均无釉质脱矿情况。
1.2方法 以上患者均使用直丝弓固定矫治方法,应用京津釉质粘结剂粘结,带环采用磷酸锌水门汀粘固。平均治疗时间在18个月左右,在治疗观察期间均向患者进行口腔卫生方面的宣教。观察方法将牙齿表面吹干,观察牙齿的唇颊面,若牙齿表面出现不透明的白垩状或染色斑点、斑块等,用探针探之,如发现牙齿表面较疏松粗糙即为釉质脱矿,记录牙位及脱矿的部位。
48例病例出现牙釉质脱矿现象的有21例,比例为43.75%,在976颗牙齿中出现釉质脱矿现象的有124颗,其发生率为12.7%。
不同位置的牙齿釉质脱矿情况:本组976颗牙中上颌牙496颗,发生釉质脱矿72颗,发生率为14.5%,下颌牙480颗,发生釉质脱矿52颗,发生率为10.8%,总发生率为12.7%。
牙釉质脱矿的好发牙位为上侧切牙、上中切牙、下第一磨牙、下第二双尖牙、下第一双尖牙、下尖牙、上尖牙、下中切牙、下侧切牙、上第一双尖牙、上第二双尖牙、上第一磨牙。牙釉质脱矿的好发部位为牙颈部、托槽周围、牙邻面等。
固定矫治器的使用打破了牙釉质脱矿和再矿化动态平衡,导致牙釉质脱矿[1]。其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固定矫治器在治疗过程中不能取下,从而牙面不能充分清洗,大量细菌繁殖,局部环境pH值下降,导致牙釉质脱矿。②固定矫治器的存在改变了口内细菌群落环境,龈下菌斑致龋性增强,变形链球菌是正畸脱矿的直接原因[2]。③在矫治过程中,在黏结托槽前需要对牙面进行酸蚀处理,这样更容易导致菌斑滞留。④患者口腔卫生差以及经常摄入甜食等不良习惯。
如何减少牙釉质脱矿现象的发生,本人从中体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严格控制口腔卫生。②严格遵守操作规程。③尽量使用含氟牙膏以减少脱矿的发生。④加强患者的口腔健康教育,做到饭后漱口,早晚刷牙以及避免不良习惯的发生等。
[1] 吴丽萍,刘毅.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评价.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10(5):80-84.
[2] 曹建华,张海燕.固定矫治器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观察.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7(2):228-229.
118300 辽宁省丹东东港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