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68例临床分析

2013-02-02 05:29:26郭素青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14期
关键词:呼气血气呼吸衰竭

郭素青

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68例临床分析

郭素青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平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吸氧、抗感染、应用支气管扩张剂、止咳、化痰、平喘、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通气辅助治疗,观察患者血气指标变化(PH、 PaO2、PCO2),比较插管率,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结果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对提高PaO2、改善肺通气和降低PCO2效果好,减少气管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缩。结论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减少气管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缩。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由于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四位,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至2020年COPD将位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五位。在我国COPD同样是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呼吸系统疾病。COPD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低,肺功能差,受凉后感染极易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及内环境紊乱,危及患者生命。近4年我院呼吸内科应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BiPAP),连接口鼻面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8例,并随即平行分为治疗组、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科住院患者,共68例,其诊断均符合2007年01期中华呼吸和结核杂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及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入院患者随机平行分为治疗组34例,男24例,女10例,年龄在55~90岁。对照组34例,男 26例,女 8例;年龄50~89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在性别、年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如抗感染、扩张支气管、祛痰、平喘、强心、利尿纠正心功能、纠正电解质紊乱、对症、支持治疗、持续低流量吸氧(1.5~4 L/min)、预防并发症等。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BiPAP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3次/d,4~6 h/次。呼吸机参数从最低开始,吸气压力8 cmH2O,呼气压力4 cmH2O,30 min患者耐受后吸气压力逐渐上调,治疗组患者吸气压力最高在16~25 cmH2O,呼气压力在6~8 cmH2O。

2 结果

2.134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BiPAP治疗后3 d血气分析显示PCO2、PaO2、 HCO3-浓度和pH值得到明显改善,(P< 0.05)。血气分析显示:PCO2在治疗后平均下降36.81 mm Hg,而PaO2增加39.2 mm Hg,PH值也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前治疗组血气分析显示:pH7.27±0.04,PCO2为(97.21±4.63)mm Hg(1 mm Hg=0.133 kPa),PaO2为(55.38±2.54)mm Hg,HCO3-为(45.96±1.5)mmol/L。在平均治疗3 d后pH7.41±0.01(P< 0.05),PCO2为(64.40±2.44)mm Hg(P<0.05)、PaO2为(94.58±3.37)mm Hg(P< 0.05),HCO3-为(03.45±0.48)mmol/L (P< 0.05)。对照组治疗前血气分析显示:pH7.17±0.06,PCO2为(98.21±4.23)mm Hg(1 mm Hg=0.133 kPa),PaO2为(54.38±1.64)mm Hg,HCO3-为(41.96±1.05)mmol/L。在平均治疗3 d后pH7.31±0.02(P< 0.05),PCO2为(78.40±3.46)mm Hg(P<0.05)、PaO2为(83.58±2.57)mm Hg(P< 0.05),HCO3-为(13.45±0.26)mmol/L (P< 0.05)。治疗3 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234例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0例治疗成功,另外4例由于肺部感染严重,无创呼吸机治疗仍不能满足机体需求,需要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插管率11.77%。对照组24例患者中16例治疗成功,18例因机体缺氧严重神志不清加重,需要气管插管治疗,插管率52.94%,治疗组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3治疗前及治疗后3 d,行床旁肺功能监测患者1 s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进行对比分析。治疗组治疗前FEV1(2.08+±0.26)L,治疗后FEV1(2.69±+0.58)L;对照组治疗前FEV1(1.96±+0.45)L,治疗后FEV1(2.02±+0.49)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4治疗组平均住院天数(25±3.6) d,对照组住院天数(36±5.8) d,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结论

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是利用呼吸机的装置产生气流和提供不同氧浓度,以增加通气量,改善肺的换气功能,减少呼吸机做功,减少呼吸机能量消耗,从而改善或纠正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酸碱失衡,避免呼吸机疲劳,使呼吸机得到休息,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机起支持作用,为呼吸机的改善和康复创造条件。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提高动脉氧分压,降低动脉血中二氧化碳分压,使患者生命体征趋于正常,减少气管插管率,改善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降低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无创正压呼吸机操作简单,患者易接受,每日间断应用,不影响患者进食和说话,间歇期患者能下床适量活动。

本文通过减低吸气压力和降低气道峰压而减少并发症发生,又得到很好的通气效果,患者均能够耐受。临床观察表明,未发现文献报道有创呼吸机通气造成的低血压、深静脉血栓、自发性气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发生,依靠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呼吸机吸气压力一般不易出现过度通气、氧中毒、呼吸性碱中毒、二氧化碳潴留等不良后果,为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提供了一个有力武器。 双水平无创正压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在此之前,已有很多从事呼吸科临床工作的医护人员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大量研究,治疗效果是肯定的。本文主要侧重临床工作中应用双水平正压呼吸机患者临床表现的改善情况、血气改善、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插管率、住院时间等方面进行逐一分析,取得了一定疗效,供大家分享。

[1] 李海宁,王丹凤,刘玉松,等.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9,16(5):33.

[2] 徐喜媛,姚易凯. 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3,2(6):360-361.

[3] 夏金银,詹庆元. 无创正压通气用于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价值.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5):487-488.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 8-17.

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呼气血气呼吸衰竭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军事文摘(2021年18期)2021-12-02 01:28:00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如何掌握歌唱训练中吸气与呼气之技巧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08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