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珍 王媛晓
心内科患者常患多种慢性病,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给药方案复杂,护士从执行医嘱到实施治疗的任何环节如出现失误都可能引起不良事件发生,作为执行者与观察者,护士在临床安全用药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1 各种药物的使用方法 口服药物未按时分发,特殊药物未按要求发放,床头桌有剩余药品。易挥发药物未按要求存放。治疗室温度与湿度过高使药物变质。药物存放于药杯中时间过长,造成污染。同种药物名称剂量不同。肌注药物配伍禁忌不明确时进行配伍。过早配置药物破坏了药物的密闭状态,增加了细菌繁殖的机会,也增加了差错事故发生率。同一注射部位反复注射,影响了药物吸收,降低疗效。公用药品常规检查不到位,存放条件不正确出现过期或变质,成为潜在发生事故的隐患。高危药品与普通药品未分开放置,科室存放药品过多,急救过程中易发生差错。静脉用药未根据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滴速,输液单无核对标识,巡视单记录与实际不符或漏记。治疗室在消毒后操作前空气菌落数能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1],违反操作规程,空气含菌量会随着护士不断进出治疗室不断增加,增加了输液反应。心内科输液组数多,但量少,护士为提高工作效率,将药物提前配好备用,影响了药物稳定性,易引起不良反应。液体中加入多种药物,当配伍剂量大,品种多,所含热源积累到一定量时,输入人体可发生热源反应。加药时,针剂外壁尘埃和微粒未擦净,或针剂消毒不当,碎屑被吸入药液,加药时针头如不锐将橡胶碎屑切下或在配药过程中注射器针头多次穿刺瓶塞,针头切下的胶塞,均可造成液体中不溶性微粒大量增加[2],护理人员静脉输液过程中手部不仅有微球菌属,棒杆菌属等条件性致病菌,还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所以重视手卫生是对患者生命安全负责[3]。如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易引起静脉炎,周围浅静脉药物性静脉炎的发生率高于中心静脉置管[4]。
1.2 人为因素 护理队伍年轻化,低年资护士缺乏慎独意识,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及敬业精神,工作中存在查对不严格,特殊药物指导不具体。护理人员对新药知识掌握不够,医院对药学知识培训力度不足。社会,媒体等对医疗机构人员缺乏公正的评价,医院生存环境不令人满意导致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欠缺。科室公用药品多,未分类管理按要求放置。
2.1 明确药品管理职责 护理管理人员应对护士进行药品管理培训,加强法律知识教育,强化法制意识,规范药品管理,科室指定护士参与管理,每月定期全面检查科内药品,明确每月必查的药品及每班必须交接检查的药品,所有药品保证按有效期先后顺序放置,并按照药品的性质选择不同的保存条件和环境,如遇光易变质的药品使用棕色容器或纸盒包装,如盐酸肾上腺素,氨茶碱,维生素类等,片剂,针剂使用原包装,建立药品检查记录本,加强护士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护士长不定时检查,与奖金挂钩,同时加强对新药知识的学习,建立药物说明说文件夹,随时学习,及时掌握药物知识。
2.2 简化公用药品,完善药物保管工作 科室应建立合理药品储存基数,分类定位放置,定期清洁,高危药品使用红色标识,毒麻精神药品分类放置和管理。从静脉输液的规范化,药物配置,输液速度监控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安全管理,建立常见的护理风险应急处理预案,特殊用药后的观察常规,制定用药实行双核对等制度,使护理人员有章可循,规范管理,降低用药风险[5]。
2.3 加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培训 护士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护士缺乏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而非技术上的原因和业务水平问题[6]。科室每月进行护理安全分析,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评估和防范能力,建立奖励机制,加强护士间团结协作精神,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对患者病情,治疗,操作等主张多问一句话,多进行一次关注,有效唤起相互间有意注意,弥补工作中的漏洞,防范护理差错,避免视而不见,见而不知所以然的现象。通过互查与自查及不定时的抽查,护士长针对护理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每周总结,每月考评,以此激励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提高自律能力,加强慎独精神。
心内科患者病情变化快,特别是危重患者使用药物种类多,在用药过程中注意配伍禁忌,必要时开放2~3条静脉通路,注意液体输注前后的配伍禁忌,如丹参酮与左氧氟沙星,盐酸氨溴索等都有配伍禁忌,配伍后浑浊析出结晶可引起输液器头皮针阻塞。细化工作流程,合理安排给药时间,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到分餐发药,餐前餐后分开发放,特殊药物详细交待,必要时当面服下,出院患者口服带药详细交待并列出出院带药用法,用量,加强患者童谣安全知识教育,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外出患者应用温馨提示牌,静脉用药必须充分溶解,避免干粉残留和抽吸不尽,液体做到现用现配,尤其是抗生素,特殊用药过程中悬挂特殊药物标识牌,加强护士及患者的重视,输液卡实时记录,根据病情和液体要求调节输液滴速。工作中推行使用精密输液器,2000年国家要求输液器终端滤过器的滤除率应在80%以上,不但可以有效滤除不溶性微粒,而且能有效预防和降低静脉炎和疼痛的发生,避免了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保证了静脉输液的安全,精密过滤输液器纳污能力强,过滤精度高,微粒滤过率达95%,药物吸附率低,可有效阻止微粒对人体的危害[7]。
加强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培训,学习专科相关知识,提高对患者用药疗效的观察。因心内科突发事件多,应急患者多,抢救机率高,采取弹性排班,新老搭配,避免护士超负荷工作,最大程度的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也体现人性化管理。
安全用药是减少护理缺陷,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通过总结分析当前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本科室对心内科患者的安全用药从健全各项安全用药制度,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入手,通过以上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构建了安全的气氛,提高了护理人员对心内科患者安全用药的重视程度,使护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有效防范了护理差错。
[1]陈秋云,何锦文,黄赛玲.不同静脉药物放置环境药液质量的对比研究 [J].海峡药学,2010,22(1):23.
[2]付艳红,路凤清.控制输液微粒的有效方法[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2):159-160.
[3]刘永华,祝洪珍,李红芹.静脉输液操作护理人员手部病原菌污染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7(18):961.
[4]赵晓辉,曹樱花.静脉输液治疗并发症及预防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36(15):39.
[5]刘秀珍.临床静脉输液风险管理与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8(29):1231-1232.
[6]吕彩霞.临床静脉给药中的安全隐患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8):3.
[7]李慧,唐燕.精密过滤输液器的临床应用进展[J].现代护理,2007,13(25):2449-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