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胜春
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探讨
翟胜春
目的加强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内在联系分析,为两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56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降血糖、抗甲状腺对症治疗,观察临床治疗结果及药物治疗用法用量。结果本研究中通过对56例患者的胰岛素及抗甲状腺药物的综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37例患者在甲亢症状得到控制后,于糖尿病治疗中胰岛素用量减少15%~25%。结论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两病之间存在相互叠加、相互影响关系。加强两病的临床症状分析及运用综合治疗方法可有效提高两病的诊疗效果。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内在联系;临床
本文以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56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分析进程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56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例,女34例。年龄23~68岁。所有糖尿病患者均符合WHO在1999年颁布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所有甲亢患者均符合甲亢疾病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甲状腺激素含量的诊断标准。
1.2临床表现 本组56例患者中,有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症状者48例;多汗、心悸、惧热者36例;脾气急躁者34例;甲状腺肿大者42例;突眼者24例;上肢震颤者39例;胫前黏液性水肿者22例。心电图检查显示心房纤颤11例;窦性心动过速35例。
1.3临床治疗 本组56例患者均行降血糖、抗甲状腺对症治疗。
糖尿病治疗:根据本组56例患者的病情,行针对性的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并结合口服降糖药治疗。
甲亢治疗:患者均行抗甲状腺激素药物治疗,即他巴唑或者丙基硫氧嘧啶以及对症治疗。针对甲状腺明显肿大者及甲亢治疗停药后复发者,可结合手术治疗等。
在两病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值变化情况及甲状腺功能改善情况,针对各自病情,及时调整胰岛素及抗甲状腺药物的用法用量,并对治疗进程进行详细记录。
本组56例患者经胰岛素联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所有患者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患者空腹血糖均控制在5.32~6.84 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7.15~11.46 mmol/L。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统计结果显示,本组56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37例患者在甲亢症状得到控制后,于糖尿病治疗中胰岛素用量减少15%~25%。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日趋上升,成为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又一慢性疾病[1]。甲状腺属于内分泌器官,与糖尿病同属内分泌系统疾病。在机体组织系统中,这两种疾病可以相互影响,相互激发。且两病同发时,会导致各自病情加重,对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临床治疗研究中,加强两病的内在联系分析,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2]。
3.1临床症状 本研究中5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显示,患者发生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亢的某些症状如体型消瘦、多汗、心率加快等,与糖尿病症状极为相似。为预防临床诊断中甲亢疾病被忽视而造成漏诊情况,在临床诊断工作中医师应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全面检查,及时观察糖尿病患者有无出现突眼、手臂震颤、性情暴躁等症状,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则应及时予以甲亢疾病的诊断。同时,若甲亢患者出现明显的多饮、多食、多尿症状则应考虑糖尿病的可能。从而保证两病的全面诊断。
3.2临床治疗 综合目前医学界的研究分析,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之间有共同的遗传和免疫学基础。因此,两病在病理机制上很可能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的重叠现象,相互影响,相互激发,加重各自病情。本研究中通过对56例患者的胰岛素及抗甲状腺药物的综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临床治疗中加强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疾病的综合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56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在治疗过程中,37例患者在甲亢症状得到控制后,于糖尿病治疗中胰岛素用量减少15%~25%。因此,可进一步论证两病之间存在相互叠加、相互影响关系。加强患者甲亢症的治疗,可促进患者糖尿病治疗效果的提高。
[1] 王庆,卞永娟,姜成刚.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分析与治疗对策.吉林医学,2011, 32(33):7115-7116.
[2] 卢云良. 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诊治分析.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3(7):93.
273100 曲阜市人民医院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