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芬
小儿高热惊厥是儿科多见的急症,发病率可达到3%~5%,且好发年龄为6个月~5岁阶段[1]。基于小儿神经系统未发育完全、神经纤维髓鞘功能不成熟的生理基础上,高热等刺激可很容易引起小儿大脑高度兴奋,使得神经细胞产生异常放电,从而引起小儿全身骨骼肌群发生自发性收缩,同时患儿尚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2]。高热惊厥可呈反复发作,造成脑细胞损伤,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加,脑损伤的几率也增大,重者可导致继发性癫痫和智力低下等并发症,极大程度的影响了患儿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3]。笔者回顾性分析了62例高热惊厥患儿急救与护理措施,现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6月本科室共收治了62例小儿高热惊厥者,男39例,女23例,年龄范围为6个月~5岁,平均年龄为3.1岁,体温为39~40 ℃,惊厥发作时所有患儿均伴有双眼上翻、牙关紧咬、眼球固定或斜视及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等表现,持续时间为11 s~1 min。
1.2 急救与护理
1.2.1 患儿呼吸道处理 要保持小儿呼吸道通畅。迅速解开患儿衣领,给予平卧体位,头部偏到一侧且向后仰,以避免患儿误吸入消化道反流物及分泌物等而导致呼吸道阻塞;及时吸出呼吸道内痰液,且每次时间不可超过15 s;将压舌板用纱布包裹后放置到牙关紧闭小儿的上下臼齿间,或放入牙垫也可,以防止患儿惊厥发作时咬伤唇舌;快速、准确的备好气管插管物品。
1.2.2 控制惊厥 惊厥发作可损伤患儿脑细胞,需立即予以控制。迅速按压患儿人中穴并给予安定静脉注入或者苯巴比妥肌肉注射,安定剂量为每次每公斤体重0.3~0.5 mg,苯巴比妥剂量为每次每公斤体重5~8 mg;在静脉注入安定时要注意控制速度,当缓慢切忌过快,以防止患儿血压降低及出现呼吸抑制,必要情况下可于20~30 min后再次注射;结合患儿实际情况,可采用10%水合氯醛(50 mg/kg)+0.9% NaCl进行灌肠处理。
1.2.3 吸氧治疗 不管小儿是否出现发绀表现,只要表现出先兆惊厥症状则当迅速给予其吸氧,以保证患儿脑组织氧气供应,减轻缺氧对脑组织的损伤;结合患儿血气分析等结果来决定给氧方法、给氧流量及氧气浓度,选择鼻导管吸氧时流量为1~2 L/min,面罩吸氧则为6~8 L/min;密切观察小儿发绀、面色等情况的变化,以判断吸氧是否有效并予以适宜调整,从而保证氧疗的疗效。
1.2.4 建立输液通道、降低颅内压 快速给患儿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建立输液通道时,当尽可能的选择留置针,避免针头出现滑脱,从而充分保障准时、准确的将液体输入患儿体内;持续惊厥或者反复发作,导致患儿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可采用20%甘露醇、速尿、高渗葡萄糖等脱水剂予以处理,以有效控制脑水肿及降低颅内压。
1.2.5 高热护理 及时给予物理和药物(如美林、安痛定等)降温,将患儿体温调控于38 ℃上下,避免快速使体温下降,以防止患儿虚脱;对于手脚灼热或高热者可采用冰袋(或者冰块)放置于患儿体表大血管处以降温,而针对手脚厥冷及寒战患儿可采用32~35 ℃的温水或者30%~50%酒精溶液反复对腹股沟、腋窝及肘窝处进行擦拭,以起到降温效果。
1.2.6 加强临床观察 密切关注患儿情况,增加病房巡查,定时监测体温、血压、脉搏及呼吸等基础生命体征,认真观察患儿意识情况,一旦有异常改变,则迅速向医师汇报并积极予以处理。
1.2.7 注重基础护理 尽量将各种医疗操作集中起来进行,使得对患儿的刺激减少;要注意保持病房内的温度及湿度稳定适宜,空气流通良好,当气温下降时,及时给患儿进行保暖,防止受凉;保持患儿皮肤洁净,避免湿的物体及尿液、大便等刺激;同时要加强安全护理,如给病床安置床档或者地上放置棉垫,以避免患儿坠床或者坠床后碰及硬物而受到损伤;患儿惊厥时要禁止饮食。
1.2.8 心理护理 高热惊厥给患儿带来严重不适,使得其情绪高度紧张,处于恐惧、害怕状态,故护士当态度柔和,增加患儿的亲近感,积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并详细将相关知识讲解给家属,以获得家长和患儿的信任及配合。
1.2.9 出院健康教育 出院时,耐心的将惊厥的防治等相关知识向家属进行介绍,使得家长充分掌握预防和急救措施;嘱咐患儿日常要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抗病能力。
62例高热惊厥患儿均康复出院,无一例癫痫、智力低下等并发症发生病例,无一例口唇咬伤及意外摔伤病例。
小儿高热惊厥发病急剧,患儿情况较危重[4],当惊厥持续时间过长或反复发作时,一旦未给予及时的、正确的抢救,则可导致患儿脑组织不可逆性损伤,甚至直接威胁小儿生命,故需要护理人员对小儿惊厥的各种抢救措施和程序深入了解,同时熟练掌握护理方法,以便于短时间内用最好的抢救技术及全部能力来对患儿实施救治,尽可能的保证小儿安全的、顺利的渡过高热惊厥阶段[5]。工作中,护士要加强对患儿病情的观察,以及时发现其各种异常变化,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有效方法予以护理[6];对家属耐心细致的做好高热惊厥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工作,指导其熟悉、掌握预防和急救方法[7],以便预防和处理高热惊厥的出现。
[1] 贾新丽.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3):83-84.
[2] 上官琴琴.小儿高热惊厥46例的急救与护理[J].中外医疗,2010,30(28):62.
[3] 王虹.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4):31.
[4] 覃雪梅.80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588-589.
[5] 吕春.小儿高热惊厥168例急救与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6):30.
[6] 王朝媛.个性化护理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的效果观察[J].西南军医,2010,12(4):782-783.
[7] 钱云利,宋洁,董玉梅.60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2):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