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慧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是剖宫产较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3.0%~10.0%,平均5.0%[1],它包括切口感染、血肿、脂肪液化、裂开等。子宫切口感染、愈合不良、未愈合等将直接关系到剖宫产术后子宫的复旧及术后出血[2]。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是晚期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以子宫切口未愈合最为严重。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给产妇带来身心痛苦,甚至危及到产妇生命[3]。因此,如何预防及减少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积极预防以及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认真做好护理工作,使患者早日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报道本院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并就剖宫产术后切口不良的发生因素、如何及时正确地治疗、预防以及护理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1.1 一般资料 统计本院2007年2月-2012年7月行剖宫产手术住院病例,发生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者68例,年龄23~39岁,孕周37~40周,妊娠次数2~3次,平均2.3次,横切口61例,纵切口7例。产前妊娠高血压疾病11例,体形肥胖8例,糖尿病6例,贫血5例。
1.2 诊断 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切口感染:发热,白细胞计数增多,切口部位红肿,疼痛,部分患者切口有黄色脓性的分泌物,细菌培养呈阳性。(2)脂肪液化:手术切口轻微疼痛,按压切口有淡黄色或淡红色液体溢出,并见脂肪滴,细菌培养多呈阳性,无明显发热症状,白细胞计数正常[4]。
68例分别表现有切口局部红肿、疼痛不适,或切口裂开、脓性分泌物渗出、发热等。其中,切口感染患者42例(61.76%),切口血肿11例(16.18%),切口脂肪液化15例(22.06%)。
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根据其程度分为三度:(1)轻度,切口部位皮肤红肿、疼痛,并有少量分泌物;(2)中度,切口部位疼痛,皮肤红肿范围<5.0 cm,切口有黄色分泌物,或部分切口开裂至脂肪层;(3)重度:切口部位疼痛,皮肤红肿范围>5.0 cm,切口有较多的黄色分泌物流出,手术切口裂开至筋膜层。68例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病例中,轻度55例,中度11例,重度2例[5]。
1.3 细菌培养 68例的切口愈合不良患者,均行切口分泌物培养,其中大肠杆菌32例,葡萄球菌7例,链球菌3例,26例无细菌生长。
1.4 治疗 症状较轻者,仅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给予抗生素治疗,辅以微波理疗。液体渗出较多者,使用抗生药物治疗,并对皮下组织进行探查,或局部清创,过氧化氢冲洗,每天换药1次,清除不新鲜的坏死组织及异物,用0.1%雷佛奴尔纱条引流,待切口无异常分泌物流出,并有新鲜肉芽组织长出为止。血肿、脓肿较为局限者,采取空针抽出,并抗生素治疗。
2.1 心理护理 剖宫产以后,特别是切口愈合不好者,很多产妇会出现心理或精神上的异常,例如紧张、焦虑、烦躁、失眠、抑郁,或不思饮食等。护理人员要认真观察,通过交流沟通,了解并及时发现患者有无以上情况,发现患者有异常情况时,要与患者细心攀谈,给患者以到位的解释,交谈时需语气温和,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对患者的心情应表示出充分理解和同情。通过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达到解除患者不良心理的目的。
2.2 饮食护理 手术的创伤对身体有着较大的影响,身体多较虚弱,需要给予营养支持,适当增加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同时保证水分及新鲜果蔬的摄入,以预防便秘,并加强身体的免疫能力和新陈代谢能力,以减少感染,并促进切口愈合。高血压、高血糖患者,应合理调整食谱,注意饮食禁忌。
2.3 环境护理 保持房内通风透光、空气新鲜、清洁卫生,定时室内空气消毒灭菌,用紫外线消毒,2次/d,每次30 min。定期更换被服,敷料、被服潮湿者要及时更换。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多给患者翻身、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切口感染的患者,应限制家属的探视,室内尽量减少人员进出。严格无菌操作,医护人员在进病房前要做好自身的清洁。
2.4 切口护理 剖腹产术后,正常情况下在术后5~7 d左右即可拆除缝线,一般2~3 d切口疼痛会逐渐减轻,切口若于3 d后还有明显疼痛等异常,护理人员在做好切口皮肤的清洁护理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切口是否红肿、灼热、疼痛,仔细观察切口部位有否黄色渗液、渗血等,以及体温变化,以便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尽早处理。特别注意的是,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以及合并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往往手术切口愈合较差,可能会出现切口裂开或愈合不良;身体肥胖的患者,手术后易发生脂肪液化,可引起切口迁延不愈,感染机会增加。这些情况,应该引起注意,更需要严密观察。
对于切口脂肪液化者,拆除液化区缝线,清理液化坏死组织,每天换药。切口部位进行常规微波治疗,2次/d,以促进切口的愈合。对于身体肥胖患者,采用间断拆线,以助切口恢复。
经治疗后,68例患者分别在术后8~22 d治愈出院,其中,两周之内治愈出院者65例,两周之后出院者3例。
导致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较多。综合文献报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手术间的环境、手术视野的准备、器械的消毒等方面,可以引起导致导致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但是,各个医院在这些方面都非常重视,已经不是主要因素。本组68例切口愈合不良,无上述原因引起的病例。(2)产妇自身因素可谓是导致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重要因素。目前产妇营养不良、高血压、过度肥胖、糖尿病、贫血等越来越多,这些情况都直接影响手术切口的愈合。本组病例中,就有妊娠高血压疾病11例,体形肥胖8例,糖尿病6例,贫血5例。另外,剖宫产后产妇紧张、焦虑、烦躁、失眠、抑郁等,直接影响到子宫的恢复及手术切口的愈合。(3)手术时间过长,使创面组织长时间暴露与干燥,以及组织牵拉损伤,必然致创面上的缝线、凝出血点增加,这样会使局部创面的细菌数量增加,从而也就增加了感染的机会。长时间的手术操作,手术钳对切口组织的挤压、创伤等因素,可致脂肪层发生氧化分解,发生无菌性炎症,影响着切口愈合[6]。(4)此外,无菌操作不够严格,可导致切口感染。抗生素不合理的应用,也会增加切口感染的机会。手术使用高频电刀不当,缝线过密会影响组织血运,致使缺血、坏死及缝线异物反应,也可影响组织愈合。生产过程中,阴道检查会使生殖道正常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致使某些病菌乘虚而入,进入宫腔、胎盘、切口等部位,引起感染[7]。
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包括切口感染、血肿和脂肪液化等,本组病例中,切口感染患者42例(61.76%),切口血肿11例(16.18%),切口脂肪液化15例(22.06%)。68例中,轻度55例,中度11例,重度2例。因此,在治疗中,应根据切口是否有感染、血肿,或者脂肪液化,还要根据切口愈合不良的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应选择广谱抗生素加抗厌氧菌类。因为切口感染往往以大肠杆菌、化脓球菌、链球菌、厌氧菌为主的混合性感染。本组中,大肠杆菌32例,葡萄球菌7例,链球菌3例,26例无细菌生长。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辅以微波理疗等物理疗法。对于有液体渗出者,对皮下组织进行探查或行清创术,局部用过氧化氢冲洗,每天换药1次,用0.1%雷佛奴尔纱条引流。较为局限性的血肿、脓肿可采取空针抽出液体的方法治疗。
对于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应加强预防措施,孕期孕妇身体虚弱者,要适当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并饮食合理、营养充足。孕妇糖尿病、高血压、贫血者可给予相应治疗。剖宫产术后适时调整产妇身体、心理状况,及时应用抗生素,做好病房卫生,保证室内清洁,注意房间通风,定时室内消毒灭菌,均是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
做好剖宫产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的护理,要重视每一个细节,护理人员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周密的护理计划,确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加强卫生宣教,多与患者沟通,热情细心地护理,有助于切口的恢复和愈合。
[1]杨春,李燕.剖宫产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164-167.
[2]杨勤.68例晚期产后大出血的处理和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15):86-87.
[3]田素英,李淑萍,孟改玲.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的超声诊断与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5):39-4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S].2001.
[5]王玲.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76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19(2):72.
[6]王莉莉.剖宫产术后发生的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国医疗前沿,2009,4(10):24-26.
[7]Liabsuetrakul T, Lumbiganon P, Chongsuvivatwong V. Prophylac-tic antibiotic prescription for cesarean section[J]. Int J Qual Health Care,2002,14(6):503-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