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卓有成效的开展中等专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摆在广大教育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文章从校园文化、课堂教学以及校内外几方面进行阐释,以期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点参考。
[关键词]中等专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一、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内部形成的独特的、能够为其全体成员认可和共同遵守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思维方式、思想作风的总和。它是一所学校特有的环境教育力量,是学生成长的潜课程,表现学校的独特风格和精神,是学校的灵魂所在。良好而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学校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是任何显性课程和规章制度所不能代替的。
1、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
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有利于学校教育中人际关系的协调,工作效率的提高。人际关系是校园心理环境的核心,它包括师生关系、学生之间关系、教师人际关系三部分。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上述几种人际关系的状况直接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影响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
2、活跃校园文化群体组织
学校里学生的社团组织和活动,是一种文化群体的组织和活动,它是校园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方面。学生社团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与学习密切相关的各种兴趣小组,如数学兴趣小组、写作兴趣小组、演讲兴趣小组,这些社团组织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对学生扩大知识面和开发智力大有帮助。另一类是与学生业余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社团,如文学社、艺术团、运动队等,这些组织对于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培养生活情趣、提高审美能力等大有裨益。可以肯定地说,学生社团活动是学校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能力的一种积极有效的组织形式,学校应大力支持。
二、重视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课堂心理氛围是学生课堂学习赖以发展的心理背景,它作为学习心理活动与学习的个性特征之问的中介因素,是通过影响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情感体验以及评价效应,进而制约学生课堂学习效益的。在不同的课堂心理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情感体验、学习注意力是有很大差异的,学习中的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也有较大区别,这些必然会影响学习效率。
1、公正评价,合理期望
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期望的自我实现性预言效应是确实存在的。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使学生越来越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通过一些特定的行为来向学生传达他们的期望信息,只有当教师采取恰当的方式,准确把握、合理评价每位学生,坚信只要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形成适度的高期望,才可能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
2、教师要以自己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
师生的情感共鸣是课堂心理氛围的重要变量。教师本身的情感状态,可以产生共鸣作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课堂中出现某种心理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倾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用情感和爱心去感染和打动学生,让他们伴随着丰富而快乐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过程。诸多优秀教师的经验说明,教师的积极情感有助于良好课堂心理氛围的形成。它还要求教师能够深入到学生内心,体验学生的情感,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到学生身上,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缩短因教师的权威、地位、角色而产生的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增强与学生在心理上的合作,以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师爱是调控课堂心理氛围的长久动力源泉。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团体辅导
随着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班会作为班主任疏导教育学生的一种形式,被班主任赋予了新的功能——心理辅导的功能,这种班会也被称为班会心理课。召开班会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表述时言语和情感上的细微变化,理解学生没说出的深层次意思,寻找学生群体趋向,及时补充自己的计划,以解开学生心中的症结,并要充分调动学生畅谈自己看法的积极性,通过同学间的互补,使学生放下心理负担。
2、用网络优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校园网及局域网的不断完善,为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网络的优势在于它的交互性和隐蔽性,学生通过网络能够更加敞开心扉,毫无顾忌的说出心理话,有利于摸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总之,我们应努力从以上方面促进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给学生们营造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使他们的心理成长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成功构建提供良好的保证。
作者简介:张二科(1955-),男,讲师,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主管中专招生与就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