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审美教育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来看,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是认真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而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是加强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认真研究。
[关键词]作文;审美教育;新课程
一、审美教育的基本特点
审美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审美教育有几个特点:一是情感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知识和阅历在日渐增加,而相应地情感体验也不断趋向稳定,而且情感内容更加丰富。审美教育就是通过对各种人或物或景的欣赏,让他们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二是形象性。万物皆有形,只有通过具体生物可感知的形象,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存在,达到教育目的。三是愉悦性。感受美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不管是自然美还是艺术美,只要与审美主体的情感产生共鸣,就能悦其目,陶其情。四是阶级性。审美属主观范畴,阶级立场不同,审美观点也不同,要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二、审美教育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难题,许多老师不知道如何教学生作文,而学生也不清楚到底作文应该怎样写。究其原因,是由于作文主体缺乏生活经验,缺少情感体验,没有真正感受到生活中的美,以致在作文中也根本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憋出来的文章自然空洞无物。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中的人物或景观进行观察、感知进而描写表达。传统的作文教学忽视了作文主体的真实感受,过分强调“他育”,所以一到作文课,大多是由教师规定题目和写作要求,哪怕学生对要写的题目一无所知,也要按老师的要求胡编乱造,在这种写作状态下,不仅学生本人痛苦不堪,而且久之会让学生失去写作的欲望。爱因斯坦说过:“认为用强制的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索的乐趣,那是一个严重的错误。我想即使是一头健康猛兽,当它不饿的时候,如果用鞭子强迫它不断地吞食,也会使它丧失贪吃的习性。”审美教育不同于其他强制性教育,它是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尚的情操,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一个人只有具备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鉴赏能力,才能自觉地去领略祖国的壮丽风光,感受社会发展的时代特色,领悟人生的真谛。审美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作文教学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三、作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
1、发现美。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无处不在,大自然中的美景,社会中优秀人物,处处都是美的素材,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因为对这些事物太熟悉的缘故,它们身上的美不经意中被我们忽略了。因此,教师在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前,一定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学会发现美。如果要让学生写春天的美景,那就要带领学生融入大自然,看看田里的麦苗,闻闻枝头的绿叶,听听河边的潺潺流水,充分发现并感受春天的气息,领略春风春雨带来的无限风景。
2、感受美。同样是参观游览,同样是生活在校园里,有的同学能写出真挚感人的文章,而有的同学依然是不知如何下笔,勉强造出来的文章也是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究其原因,是没有从内心真正感受美,或者对美的体验不够深刻。老舍先生说过:“写东西要观察,要总结,要思考。如果你观察得不对,或者观察得太少,没有深刻的印象,抓不住一个清楚的形象,不要硬写,你须回去再看,直到看清了这个人,这风景、这事物。”发现美不难,但关键是如何用心去感受,观察事物,要达到入耳入目入心,只有这样,才能领悟生活的真谛,激发出写作的激情,如此才能写好真实感人的好文章。
3、表达美。欣赏同一幅美景,写同样的题目,不同的人会写出不同的文章,有的文章枯燥无味,而有的文章则让人感觉余味无穷,这是因为他们的表达方式不同。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这才是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表达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加强词汇的积累。作文水平决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快速提高的,只有平时加强积累,并多练多用,才能使自己的表达能力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审美教育对于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审美教育应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写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审美训练,要求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充分认识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并能够正确地表达美,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培养良好的作文兴趣。
作者简介:金大珍,夏邑县教师进修学校,研究方向: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