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翔
【摘要】语义的模糊性这一特征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语义的模糊性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及作用,从而揭示语义的模糊性是我们日常交际的一种有效手段。
【关键词】语义模糊:应用
语义有概括性和模糊性两个主要特征。概括性概括了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使它与其他语义区别开来。如“桌子”是指“上有平面,下有支柱,在上面放东西或做事情”的某类家具。凡是有这样的特征的事物都概括反映在“桌子”一词的语义之中。无论是饭桌还是书桌,圆桌还是方桌,……都称为“桌子”。
而对于语义的模糊性,很多语义都具有模糊性。“模糊”在语言学中有它专门的含义,我们不能想当然地按照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来理解它。就像平时说的:“相片照模糊了”、“你态度模糊,究竟是赞成还是反对”。这些“模糊”的含义都不是语言学术语“模糊”的含义。学术语中的“模糊”是指边界不明。如果某个语义反映的事物边界不明,就说明这个语义是模糊的。语义虽是对事物的概括反映,但往往只是大体精确地反映了事物。因为有很多事物相互间的界限本不清楚,且人的认识也有模糊的一面。如“桌子”,有时候就和“凳子”的界限并不绝对清楚。又如,深一点的“绿”和浅一点的“蓝”容易相混,以致阳光下的同一片大海,有人说是绿的,有人说是蓝的等等。这些都是语言学中语义的模糊性。
与精确语言相比,模糊语言具有更大的概括性和灵活性。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很容易发现语言的模糊性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阿凡提的故事陪我们走过了多彩的童年,他聪明的头脑,机智的应答令我们记忆犹新。说到他机智的应答,离不开他应用语言的熟练,他是一个应用语言的高手。记忆中有一个场面讲的是阿凡提和那个理发总不给钱阿訇的对话。
有个叫阿訇的人。他理发总不给钱,阿凡提就想要教训下他。
一次,阿凡提给他刮脸时问:“你要眉毛吗?”
“要,当然要!这还用问!”
嗖嗖几刀,阿凡提把眉毛刮下来递到大阿訇手中,阿訇欲哭无泪——谁叫他说“要”呢。
“你要胡子吗?”阿凡提又发问。
有了上一次的教训,阿訇赶紧说:“不要,不要!”
又是嗖嗖几刀,阿凡提将胡子刮下来扔到地上。
阿訇火了,阿凡提却说:“我不都是照您的吩咐做的吗?”
故事中的几个“要”和“不要”,都可以作不同的解释。换句话说,它的语义是具有模糊性的。“你要眉毛吗?”这里的“要”,阿訇理解为“要保留”,而阿凡提却是“要剃掉”。而“胡子”,阿訇说“不要”指的是“不要刮掉”,而阿凡提却用“不要保留”的语义来理解。聪明的阿凡提,正是利用语言的模糊性达到了捉弄与惩罚阿訇的目的。充分显示了模糊语言的概括性和灵活性这一特点。
另外,在司法和外交工作中,模糊语言还具有特殊的意义。外交中,外交人员常常为了某种政治目的,故意含糊其辞,不直截了当提供信息,因此遣词造句便常含有与字面意义不同的言外之意。看新闻时,可以经常发现,那些外交人员很少说“拒绝”,而是托词“考虑”、“深感遗憾”等;同样是关注,他可以用“关注”、“严重关注”等多个词语;此外向对方提出警告也有不同分寸,“正在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这句话是最常用的,而加上“将采取相应的措施”就是警告升级的表现。而其中词语层面的模糊是指新闻发言人在回答记者问题焦点的时候,故意采用语义模糊的词语来回避问题,来达到语用模糊的效果,如:
2008年3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举行例行记者会
问:请介绍柳明桓部长访问中国的具体安排。除杨部长外,他还将与哪些领导人会面?
答:柳部长这次访问是在李明博总统就职后不久,对中国进行的一次非常重要的访问。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双方对发展中韩关系的高度重视。这是一次重要的访一问,除杨洁旎部长将同他举行会谈之外,中国的领导人也将会见柳部长。
例中,记者想要问除杨部长外,柳明桓部长还将与哪些领导人会面?按照常规交际原则,发言人应该回答具体的领导人的名字,但是或许因为此事还在商议之中或者由于其他原因不方便透露,新闻发言人用“中国的领导人”这一外延无限大的模糊短语来进行回避。
外交场合是特殊环境,在这样的语境下进行问答会话,有时需要信息保密或者由于其他原因暂不适宜发布信息,发言人在措辞上选择这些词语,通过模糊地回答问题来避免产生由于直接拒绝带来强硬外交形象的感觉。而这不仅在外交中,其实在日常对话中,在不确定多少或具体某人的情况下,我们也经常会用模糊词语来表示如:国家领导人、人民群众、我们、他们、大家等等的词语来避免特指,使所指范围扩大化。最常见的,办宴席时在不确定有哪些人来参加的情况下,我们经常会用同一个很模糊概括的词来说,如很熟悉的一些朋友等等。
由上可以看出,对于语言的模糊性,在日常的交际中我们往往需要这些大量的模糊语言。它不但不会影响人与人的信息交流,恰恰相反,正是词和句子的模糊性在交际中起了积极作用,才使得自然语言更具有表现力,使我们的生活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