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画教学中的以线造型意识

2013-02-01 08:58刘德宾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7期
关键词:人物画高校

[摘要]“以线造型”是中国画诸种独特性中具有本质意义的内容之一。在高校美术专业的中国画课程教学中,强调“以线造型”的意识对于确保教学达到预期目标并使学生更深刻领悟中国画的独特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应确立“以线造型”为中国画根本特征的教学意识并帮助学生在这方面树立相关观念,从而使高校中国画教学取得切实而积极的效果。

[关键词]高校;中国画教学;“以线造型”;人物画

高校的中国画教学作为现代教学体系中的一环,虽然较之其他自然科学或社会学科的教学有其独到的特点,但又必须要求其融入到整个教育序列中:一方面,作为人文学科的美术(艺术)学的重要一部分,中国画教学的成败优劣关系着整个学科建设与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如何更好地将学生培养成令人满意的艺术人才,使其知识水平与专业能力能够胜任时代与社会的需求,已成为高校艺术教育、教学面临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在高校美术专业的中国画课程教学中,强调“以线造型”的意识对于确保教学达到预期目标并使学生更深刻领悟中国画的独特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自己在中国画教学中的切身体会,拟以人物画教学中“线”的形态与运用为例,论述在中国画教学中“以线造型”观念的重要地位。

我国传统艺术理论中历来就有“书画同源”之说,作为“以线造型”的艺术形式,传统中国画与书法在“造型”手段方面具有异曲同工的妙处,在论述中国画“以线造型”的笔法运用法则与线条的形态要领时,列举书法理论中相关的例子作为参证是完全可以说明问题的:唐代陆羽在其所著《怀素别传》中有一段“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的记载,其中即出现了“坼壁路”、“屋漏痕”等著名的书法用笔概念:颜真卿在《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中提到用笔当须如“印印泥”、“锥画沙”等笔法要领。透过这些描绘形象、譬喻深刻的言论,我们不难领会,通过对笔法妙谛的顿悟,使得艺术家笔下的线条愈发生动自然:它们或起伏激越,或气势雄浑,若笔走龙蛇、如有神助。

传统中国画在运笔方法方面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画家黄宾虹特别看重笔墨技法且善于总结古人理论而灵活运用。他曾言:“凡用笔有五种:曰锥画沙、曰印印泥、曰折钗股、曰屋漏痕、曰壁坼纹。用墨有七种:曰积墨、曰宿墨、曰焦墨、曰破墨、曰浓墨、曰淡墨、曰渴墨。”此外,他还提出运笔应做到“平、圆、留、重、变”的“五笔”说。由此可见,在中国画的审美体系中,除了其所表现物象所传递出的信息外,用来表现形象的重要手段——“线”本身也有着独特的审美功能,在这一点上,与通过笔画与字型而能表现出浓郁艺术内涵的书法是一脉相通的。中国传统书画所独具的这种艺术功能,结合着笔墨、纸张等特有的表现手段,使之成为优秀而高雅的艺术类型,具有千变万化的魅力神态和无尽的韵味。因此我们可以说,线既是造型手段,更是物象形态和质量感的表现,还表达着形的动感倾向和画家的情感内涵;线作为中国画的本质语汇,有着表形、表质、表量、表势和表情的功用,它既是画面中的基本形象单元,也是画面结构最终的落脚点。深刻领会传统中国画“线”的精神内涵,从线自身的组合与形式感中去发现造型表现的规律、通过对“线”的各种形态与运用的体味和理解来把握中国画的独特魅力,这是深入中国画本质的学习和鉴赏路径。

“以线造型”的表现手法可视为中国传统绘画的根本属性之一。线的表现和组合运用在历代优秀艺术家的绘画作品中有许多经典的范例。在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学生较快且有效地进入中国画这个艺术世界,掌握其“以线造型”的语言“法度”以及几乎无限的可变性,欣赏、临摹、写生与创作都是不可或缺的训练途径。例如,在人物画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传统优秀绘画作品的欣赏对于提高学生的表现技巧与艺术素养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引导和帮助学生鉴赏历代优秀的宫廷人物画、宗教人物画以及文人仕女画等传统人物绘画精品,可以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对人物画“以线造型”艺术手法的感性认识,对中华民族传统绘画艺术中“线”的形态与运用产生深刻的体悟,对其绘画实践来说亦能产生积极的促进与潜移默化的良性影响。教师应该努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国画的过程中明确意识到:无论怎样借鉴和吸收西方的造型意识与方法,想要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传统中国画的基本功是断不能少的,否则便失去了其作为中国画的身份指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强调训练中国画“以线造型”的基本功的重要性。对于人物画教学的重点而言,应着重阐述笔法、墨法以及“线”的形态与运用等要领,引导学生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加强对“以线造型”观念及人物画中借鉴西方写实手法与保持中国画固有内在特征的认知与体悟,进而体现在之后的人物画写生、创作过程中。

重视和训练学生在写生与创作中“以线造型”的写实能力、关注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对“线”的形态的掌握与灵活运用是中国画教学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方面。人物画教学的“基础性”首先应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扎实的写实造型能力,二是扎实的笔墨基本功,即对中国画“以线造型”的表现原则有具体且适宜的应用。只有具备了较强的写实造型能力,能够把人画“像”(尽管这并非绘画的最终目的),更进一步的笔墨线条浓淡干湿的变化、画面章法布局才有意义,二者应该是递进而非并列的关系。扎实的笔墨基本功可以保证中国画“以线造型”的基本属性,使其明确区别于其他绘画种类诸如水粉画、水彩画以及油画等。

举例而言,在写意人物画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更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写实造型能力与“以线造型”的表现手法、强化学生对中国画“线”的形态的熟练把握与准确运用,笔者尝试采用以硬毫笔代软毫笔、以单色代复色、以起伏代明暗、以几何形代自然形的训练方法,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所谓以硬毫代软笔、以单色代复色,是针对初学者和国画基本功较差者,让这一类学生先选用笔锋较硬的兼毫或狼毫笔,蘸墨后一笔笔画到生宣纸上,待笔上的墨基本用完后再蘸墨练习。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不要求学生考虑墨色变化,以造型为首要任务,权当是用硬笔单色作画;学生所要解决的问题较为单一,目标明确,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收到明显的效果。而硬毫笔毕竟是毛笔,仍与硬笔有根本不同,学生单纯训练墨线手法的人物造型,有时亦能画出生动的画面。以起伏代明暗,主要训练学生“以线造型”的中国画表现思维。由于受到光影素描的影响,很多初学者往往依赖受光背光的明暗法表现人物形象,受制于光源等因素,又多不能控制淡墨的表现。而画“起伏”不画“明暗”,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避开光线的影响,将模特看作是全面受光并无单个固定光源或受“顺光”,若要表现人物的结构,必须依仗线条或皴擦法来表现各种高低起伏,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法来造型,摒弃受制于光线的明暗表现。以几何形代自然形强调的是对画面形象的艺术处理手法,这将根据几何形在绘画表现中的意义进行具体分析与应用,使最后所生成作品的画面有序、多变而耐看。在这一完整的教学互动过程中,以起伏代明暗、培养学生“以线造型”的中国画表现思维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这一环节的有效训练,学生可以对中国画“线”的形态与运用产生非常具体的经验积累,进而为其理解和把握中国画“以线造型”的独特艺术特性并运用于创作实践打下坚实稳固的基础。

笔者通过在中国画教学中的切身体会,对中国画“线”的形态与运用的重要性具有非常深刻而具体的认识。毋庸置疑,中国画是具有独特存在与表现方式的传统艺术门类:一方面,它有特定的传承关系;另一方面,它的表达方式又有着高度程式化和高度自由化的鲜明特征,“以线造型”无疑便是中国画诸种独特性中具有本质意义的内容。在高校美术专业的中国画教学过程中,对于中国传统绘画“以线造型”特征的强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确立“以线造型”为中国画根本、首要特征的教学意识并帮助学生在这方面树立相关观念,使之能够深刻领悟中国画的独特价值并在其艺术创作中恪守这一中国画的基本底线之一。然而,当前某些教学一线的中国画教师却因一味求新、求变,在教学中有逐渐背离中国画“以线造型”基本特征的倾向,这势必会模糊相关概念,对传统中国画的本体性造成不良影响,使艺术的创新遭遇失却主体规定性的质疑;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这种倾向将在青年学子中产生消极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应有所警惕并在教学过程中认真反省与深刻思考,以负责任的态度与适宜的教学实践手段继承和发扬传统,使高校中国画教学取得切实而积极的效果。

作者简介:刘德宾,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研究方向:美术教学。

猜你喜欢
人物画高校
陆俨少人物画谱(九)
陆俨少人物画谱(二)
马海方的重彩写意人物画
张翔洲中国人物画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关于陈争的写意人物画
关于写意人物画的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