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和对策

2013-02-01 08:58范明月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2年6期
关键词:家庭心理学生

范明月

【摘要】焦虑、抑郁、消沉、依赖、嫉妒、维我独尊、听不进批评、意志脆弱、忍受不了委屈和挫折、甚至离家出走、轻生等现象在学生中已不再是个别现象,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显得重要而迫切。

【关键词】心理;家庭;学生

一、家庭原因

1、家庭富裕,对孩子有求必应

在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学生很容易满足,考试取得好成绩时,一粒糖的奖励也会让其欣喜若狂,学生很重视老师和家长的表扬,精神鼓励作用明显。而今物质充沛,特别是先富裕起来的家庭,难免过于宠爱孩子,对物质的要求有求必应,导致学生“拜物”,对表扬、鼓励抱无所谓的态度,甚至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

2、父母教育缺失,把孩子的教育管理转给祖父母

在城市,学生的父母通常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儿。在农村,“外出打工潮”导致大量的“留守儿童”。因此,很多家庭,父母教育缺失,把孩子的教育管理推给祖父母。然而,祖父母教育是永远不能代替父母教育的。通常祖辈更疼爱第三代,更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更愿意满足孩子物质需求,往往缺乏心理沟通、情感交流、品格培养、意志磨练等。正是由于溺爱太多,儿童的各项能力得不到全面发展,心理、品行等方面就容易出现问题。

3、“望子成龙”,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

很多家长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转寄到孩子身上,希望出人头地。家长对分数的敏感更甚于孩子,孩子考了99分,回家得到的不是表扬而是被质问。即便得100分,回家也要接受教育,不要骄傲自满,要继续努力。这样,孩子长期处于巨大的压力中。家教过严,使得孩子压抑,盼望离开家庭、离开父母,到了学校就容易放纵任性。

二、学习任务繁重,不堪重负

近年来,“年年减负,越减越重”,“考试和分数”成为部分学校、家长的唯一手段,升学率成为事实上的唯一目标。在家长、社会的重压下,学生的学习负担繁重、学习压力巨大,给学生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同时,社会的残酷竞争辐射到校园,让学生过早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疏离和怀疑,体验到一种孤立无助的失意与惶惑,造成学生人格的内在冲突,这无疑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学校班额过大,教育方法简单

长期以来,城市学校的班额超大,对那些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跟不上学习进度、缺乏勇气的学生,教师不能及时地给予关心指导,对少数犯错误的孩子,教育方法不当,甚至讽刺、挖苦等。这样的后果就是学生害怕考试,害怕老师,害怕学校。在压力和恐惧下,有的孩子变得焦虑、烦躁、紧张、暴怒、嫉妒、猜疑……产生逆反心理,不接受大人的任何意见。

由于一直得到老师的“宠爱”,一些“优秀”学生孳生了“喜表扬、怕批评、忌妒心强、虚荣心重、敏感多疑”等不良心理。一旦处于逆境,遇到挫折,往往比普通的学生意志更脆弱,更易出现心理危机。

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1、营造良好心理发展环境

了解学生的身心,尊重学生的人格,真正体现师生间平等、尊重、信任的朋友关系,造就出和谐的育人环境。我们应把工作重点放在维持学生心理平和、顺畅等方面,为孩子营造充满关爱的健康心理成长环境。

班集体中,总有一些学困生,他们也许成绩不够好,反应不够快,与同学相处不融洽等。作为教师,就需要在班级营造一种气氛,不管同学学习如何,性格如何,家境如何,在班集体中,都是平等的,任何人歧视同学都是不对的,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关心。让孩子们的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2、营造和谐氛围,沟通真诚情感

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学生是教育素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是教育的基础。”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要积极引导学生倾诉真情。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这些学生向老师、同学或亲人倾吐心中的烦恼。充分理解并尊重学生的一些独特的、奇妙的、甚至是错误的想法,让学生在老师面前有一种安全感和自由感。可以通过个别交谈排解的方法,引导其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

3、优化批评方法,增强学生信心

一个班集体总会有一部分后进生,他们心理往往很脆弱,但他们也是有丰富思想感情的人。平时对他们进行批评时,要因人而异,注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自信。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只有自信才能使人的潜能充分地被调动起来,才能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后进生也都有极强的表现欲,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和肯定。在各项班级活动中,更要特别注意那些后进生,多给他们一点理解和尊重,多一点关爱和信任,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觉得“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行”,增强自信心。

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联动,发挥家长作用

显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学校是不行的,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密切配合,同心协力,共同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发挥自身的优势,全方位、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影响和教育。学校要利用自身优势,办好家长学校,指导家长运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帮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重点预防重大心理事故的发生,对重点学生要加强监控、疏导、关心和鼓励。只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家庭心理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家庭“煮”夫
学生写话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