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东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应用磷酸肌酸钠的临床治疗效果
张伟东
目的 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中应用磷酸肌酸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共80例, 上述患者诊断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上述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 观察组患儿同时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疗效评定为显效共26例;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疗效评定为显效18例;观察组治疗后疗效评定为有效12例;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疗效评定为有效11例;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疗效评定为无效2例, 对照组治疗后疗效评定为无效10例。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0%, 二者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能够提高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治疗效果,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借鉴。
病毒性心肌炎;小儿;磷酸肌酸钠
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在小儿中的发病率较高, 其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在病毒感染中, 有些病毒有亲心肌性, 导致病毒性心肌炎发生, 严重的病毒性心肌炎可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 严重影响到患儿生命安全。本文选择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病毒性心肌炎患儿, 观察磷酸肌酸钠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共80例, 上述患者诊断符合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同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肝肾功能障碍患儿、扩张型心肌病患儿、合并有严重细菌感染患儿。上述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 男21例, 女19例,上述患儿中年龄最小为12个月, 最大为12岁, 平均病程为(5.1±2.2)d;对照组患儿40例, 男23例, 女17例, 上述患儿中年龄最小为14个月, 最大为11.7岁, 平均病程为(5.3±3.4) 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卧床休息, 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吸氧。对照组患儿给予维生素C 150~200 mg/(kg·d)静脉滴注, 给予抗病毒类药物、口服辅酶Q10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 0.5~1.0 g/d, 连续应用14 d。治疗期间观察两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水平改变情况。
1.3 疗效评定 患儿用药治疗2~3周后, 其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 心电图恢复到正常范围,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在正常范围内, 临床效果评定为显效;患儿用药治疗2~3周后, 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明显改善, 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显著改善, 疗效评定为有效;没有达到上述评定标准的, 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加重, 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没有改善, 疗效评定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对两组患儿所得的临床效果评定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治疗后的疗效比较: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疗效评定为显效共26例;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疗效评定为显效18例;观察组治疗后疗效评定为有效12例;对照组患儿治疗后疗效评定为有效11例;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疗效评定为无效2例, 对照组治疗后疗效评定为无效10例。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0%, 二者比较,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于病毒在心肌内不断复制, 导致心肌发生溶解, 从而引发心肌组织产生自身免疫反应, 使心肌损伤, 心肌和其间质均受累, 影响到心脏的起搏系统, 严重的可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时, 保护心肌、减轻心肌损伤, 改善心功能是治疗的关键[1,2]。随着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深入, 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药物不断增多。维生素C能抑制氧自由基的损伤作用, 能够清除氧自由基, 能够减轻心肌损伤。磷酸肌酸钠能够为机体提供外源性的三磷酸腺苷, 有助于维持机体内的三磷酸腺苷需要, 有助于改善心肌细胞的营养供应, 有助于稳定心肌细胞膜, 从而起到减轻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表明, 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后, 患者心脏每搏输出量提高, 射血分数增加, 心脏的收缩和舒展功能提高[3,4]。本文中, 观察组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说明磷酸肌酸钠能够显著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 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这与磷酸肌酸钠的药理作用是分不开的。所以磷酸肌酸钠应用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1] 李晓丽. 心肌肌钙蛋白T(cTnT)在心肌炎中的动态变化及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3,3(2):233-236.
[2] 宁杏敏. 病毒性心肌炎迁延期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及IL-2的变化及其意义.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4(2):176-178.
[3] 宋金萍. 心电图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的价值.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3,7(3):583-584.
[4] 王莉. α-干扰素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分析.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19(1):1549-1550.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