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菊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9例临床分析
刘菊
目的 提高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重视和认识, 减少误诊漏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5年来本科室接诊的被误诊漏诊的19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患者中误诊16例,其中冠心病4例, 神经系统疾病4例, 肾病肾炎5例, 营养不良1例, 贫血1例, 缺碘1例, 误诊时间1月~13年不等, 漏诊3例, 均为住院的神经科患者, 漏诊时间3~11 d。误诊漏诊原因分析:① 对甲减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重视认识不够, 满足于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而忽视了鉴别。②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和综合分析不够认真。③专科医生的片面性、专科性、局限性限制。结论 原发性甲减好发于中老年女性, 极易被误诊漏诊, 临床应注意鉴别, 尤其与心脏疾病、肾脏疾病、神经科疾病、贫血等相鉴别, 临床医生应详问病史, 认真体检、全面综合分析, 专科医生应克服片面性、局限性, 重视鉴别诊断, 是减少误诊漏诊的关键。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误诊漏诊 ;原因分析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引起的一组内分泌疾病, 发病隐匿, 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 , 易造成误诊漏诊。回顾性分析5年来河南省汝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接诊的19例患者的资料, 目的在于提醒临床医生对此病引起重视并加深认识, 从而减少误诊、漏诊。
1.1 一般资料 本组19例患者均符合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断标准, 其中女18例, 男1例, 女性多于男性, 年龄23~78岁 , 平均53.5岁, 误诊16例, 误诊时间1月~13年不等, 漏诊3例, 漏诊时间3~11d, 所有病例无家族史和流行地区居住史, 无甲状腺手术及碘治疗病史。
1.2 临床表现 颜面浮肿11例, 下肢浮肿8例, 胸闷、心悸、气短8例, 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7例, 面色苍白、发黄6例, 贫血5例 , 嗜睡1例, 思睡1例, 甲状腺1~2度肿大18例。
1.3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FT3下降11例, FT4下降16例,促甲状激素TSH升高16例;血脂异常 6例, 肝功能异常3例,轻、中度贫血8例, 尿蛋白阳性3例, 心电图提示:心动过缓7例, S-T、T改变5例, DR提示:心脏扩大1例, 彩超提示:甲状腺异常19例。
1.4 治疗与转归 本组病例确诊后均给予补充甲状腺激素,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 从20~40~80 mg/d, 至最大剂量160 mg/d, 13例参与治疗, 症状逐渐好转或消失。6例建议到内分泌专科治疗, 随访均有好转。
本组病例中误诊为冠心病4例, 神经系统疾病4例, 肾病肾炎5例, 营养不良1例, 贫血1例, 缺碘1例, 误诊时间1~13年, 漏诊3例, 均为住院的神经科患者, 漏诊时间3~11 d。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简称甲减, 它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低甲状腺激素血症或甲状腺激素抵抗而引起的全身性低代谢综合征。其病理特征是黏多糖在组织和皮肤堆积, 表现为黏液性水肿, 普通人群患病率0.8%~1.0%[1]。原发性甲减占成人甲减的90%~95%[1]。女性甲减较男性多见, 且随着年龄发病率上升。年龄大于65岁人群中, 显性甲减的患病率2%~5%[2], 可见, 甲减是内分泌科常见疾病, 其发病率高,起病隐袭, 中老年女性发病较多, 尤其不典型甲减临床多见,且表现复杂多样, 波及多个系统, 极易被误诊为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肾病科、血液科等系统疾病。本组病例19例均为甲状腺腺体本身病变引起的甲减, 即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9例中女18例, 男1例, 平均年龄53.5岁, 误诊16例, 其中冠心病4例, 神经系统疾病4例, 肾病肾炎5例, 营养不良1例, 贫血1例, 缺碘1例, 漏诊3例, 均为住院的神经系统患者。研究发现大约50%甲减患者出现与甲减有关的心肌收缩无力, 甲减患者由于心肌间质黏液性水肿致使心脏增大, 收缩减弱, 心排出量下降, 加上脂质代谢紊乱, 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加重了心脏病变, 出现缺血、心律失常或心脏大小的改变, 易被误诊为冠心病、心肌炎或心包炎, 本病例中4例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悸, 心电图提示心动过缓4例, 心肌缺血2例, 心脏扩大1例, 加上年龄亦为冠心病好发年龄, 因此易与冠心病混淆。甲减时, 机体代谢率降低, 使黏多糖积聚肝, 使肝功能受损, 出现低蛋白血症,加之肾血流量减少, 肾小球基膜增厚,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蛋白尿和水钠储溜, 引起全身和颜面水肿, 极易被误诊为肾炎或肾病。本病例中5例患者均以颜面或全身水肿, 伴或不伴蛋白尿来诊, 主要误诊原因是对浮肿的认识肤浅局限,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不够认真仔细, 鉴别不充分造成。其他,包括误诊漏诊的7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主要是以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嗜睡、思睡、淡漠等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来诊,另外畏寒、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苍白等极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如贫血、消化不良等。
误诊漏诊原因常见以下几个方面:① 对甲减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重视不够, 满足于常见病、多发病而忽视了鉴别。② 对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及综合分析不够认真。③ 专科医生的片面性、专科性、局限性限制。提醒临床医生, 尤其非内分泌专科医生, 应加强对甲减表现的多样性、不典型性、非特异性等这些临床特点的认识, 在接诊患者时, 详细询问病史, 认真体检, 综合分析, 不要只满足于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而忽略了鉴别, 是减少误诊漏诊的关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736.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246.
467500 河南省汝州市第四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