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就业问题研究

2013-02-01 19:37:44杨正民
职业教育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务工人员劳务劳动力

杨正民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分院 江苏 南京 210019)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农民增收的关键是提高农民自身素质,进而有效地转移和消化农村劳动力。尽管各级政府十分关心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问题,积极推行“促就业、助致富”工程,并取得了显著的收益,但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深入实施,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低层次的简单体力劳动的岗位趋向饱和,大量没有经过技能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就业、从业、创业十分困难。一方面,用工单位招工困难,另一方面,劳动力大量剩余,企业技术含量较高,务工人员素质较低,缺乏职业技能,与用工单位对接不上,这是造成进城务工人员就业难或只能低水平就业的最主要原因。目前,进城务工人员“盼的是培训,缺的是技术,愁的是出路”。职业学校应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发挥职教功能,主动承担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拓宽办学思路,展示职教功能

职业学校应进一步拓展学校职业教育和培训功能,面向农业、农村、农民,面向市场,更好地为农民科技致富服务,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服务。

职业学校需打破以往的办学模式,积极与社区、企业合作,学历教育和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并举,实现生源多结构、办学多层次、学制多规格的办学模式,主动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定培养,形成培训、就业、管理、教育为一体的教育体系。

巧定培训项目,拓宽就业渠道

为了确保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就业,学校在为他们设立“促就业、助致富”培训项目时,要务求实效、巧定项目。

一是根据市场需求定项目。职业学校的培训工作需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素质,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下岗职工再就业。我校根据外派劳务工人良莠不齐、需要强化培训的现状,主动向市外经贸局申请建设南京市外派劳务培训基地,开设外派劳务合格证培训与考核。我国及东南亚国家建筑业方兴未艾,需要大批建筑工人,我校就开设从事建筑劳务的工人培训班,培训抹灰工、瓷砖工、砌筑工、木模工、钢筋工等15个工种。国内学本领,国外去就业,已成为我校职业教育的一个亮点。国内市场需要大量建筑技术工人,我们就向市劳动局申请,成立国家技能鉴定所第38所,开设技能培训与技能等级鉴定,对电焊工、电工、管工等工种进行培训与考核,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

二是根据办学优势定项目。职业学校应有一支结构合理、力量雄厚的教师队伍,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办学经验,具有较好的实验、实训设备和教学设施,具有各自的特色专业,各校应根据自身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优势定培训项目。我校目前设有土木工程类、设备安装类、建筑装饰类、电子信息工程类、经济管理类、计算机科学类、机械加工类等7大类20多个专业;教师队伍中,中、高级教师和工程师占90%以上,“双师型”教师占一线教师的60%以上,有100多人次曾出国培训;有38个设备先进的现代化实验室和28个配套齐全的实训车间等。根据学校专业设施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学校确定培训项目以建筑类外派劳务培训为龙头,带动其他行业的培训,逐步形成规模效应。

三是根据学员水平定项目。接受培训的学员大多是来自农村的青年和城市下岗职工,文化和技术水平较低。根据受训学员实际水平,培训项目要从大多数人的实际情况考虑开设文化和技术学习要求较低的专业,做到因人而异,使学员学有所得,训有所获,确保培训质量。

加强培训管理,增强培训效果

在劳动力转移培训中,要加强培训管理,制定规章制度,精心挑选师资。我校为了认真做好赴新加坡劳务的培训考试工作,成立了赴新劳务培训考试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培训考试工作的岗位职责和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提出明确的规范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考核通过合格率。如选派业务理论水平高、操作能力强、工作认真负责、富有培训教学经验的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参加培训考试工作,并实行“主培教师负责制和奖惩制”,定编定岗定质量;开展培训方式、方法的改革与研究;采用小班化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针对考题变化进行适应性训练;合理安排课程,确保培训时间等等。由于培训规范,考试严格,即使个别学员由于种种原因考试没过关,也心服口服、毫无怨言。他们说,培训就要规范,考试必须严格,这是对我们、对企业、对国家负责。这次虽然没过关,但也学到了许多技能知识,下次还可以再来学习。学校对学员无微不至地关心,热情周到地服务,急学员所急,想学员所想。夏天的南京是有名的“火炉”,学校为学员准备绿豆汤、清凉茶,免费开放浴室,开放空调休息室,提供下午餐。当学员生活发生困难时,学校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确保学员能完成培训任务。

对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应采取系统的培训,让所输送的农民工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工作能力都有所提高。通过有效转移,增加农民工的收入,扩大民工的视野,增长民工的见识。自1995年以来,在国家商务部对外承包商会的领导下,我校与中国建筑总公司南洋公司、新加坡人力资源部合作,对来自全国各地赴新加坡从事建筑劳务的工人进行培训,大批农村贫困人员和城市下岗职工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学校培训的人员90%以上能及时上岗,达到了促就业、助致富的工作目标。有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有一个农村青年,中学毕业后就跟叔叔学做瓦工,为附近的农民盖房,全年收入只够糊口。前年,他参加了我校开设的出国务工课程培训,通过规范化的“国标”实训,顺利地赴新加坡从事建筑工作,两年净赚12万元人民币。现在,程林经常自豪地向大家说:“通过两年的辛苦工作,我盖起了2层300平方米的楼房,而且不欠一分钱债。学校的劳务输出培训,使我们这些农民也能出国赚老外的钱了。”其实,他仅是千万个接受我校培训的进城务工人员中的一个,他们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梦想成真”的动人故事。十多年来,在我校接受培训后赴新加坡从事瓦工、木工、钢筋工的建筑劳务人员达6万多人,为国家创汇50多亿元。

当然,除了专门的劳务输出培训外,还应加强对城镇下岗职工、本市及周边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同时,要注重与企业、社区等的合作。如我校为城镇下岗职工、本市及周边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开设了墙体粉刷、水电维修、油漆等项目培训,深受社会欢迎;接受南京地铁新街口项目部的委托,对施工队伍进行培训和选拔;和雨润集团、苏宁集团等企业共同组织对新员工的岗前培训;对德国吉伯利公司中国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为上海适达集团举办为期一年的工长岗前培训班等等。

通过我们正在进行和准备进行的“促就业、助致富”的各种培训,可以充分利用职教资源,发挥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同时,通过这些工作,促进了职业教育同地方经济的融合,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使职业学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杨海燕.改革职业教育运行机制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职教通讯,2008(10):31-34.

[2]邓彬.品牌劳务,农村剩余劳务力转移的新路径[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8(12):60-61.

[3]程晖.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9(2):3-4.

猜你喜欢
务工人员劳务劳动力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云南画报(2022年3期)2022-04-19 11:15:48
提升技能促进就业 打造“金堂焊工”劳务品牌
打造用好劳务品牌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16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12-15 16:16:00
隐蔽型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分析
诗歌专列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
中华诗词(2017年3期)2017-11-27 03:44:21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广电媒体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关爱报道”的探讨
新闻传播(2016年18期)2016-07-19 10:12:06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