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朴
20例室颤的急救与护理要点
麻朴
目的 总结20例室颤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0例冠心病及缺血性心肌病所诱发的室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20例患者经过及时心脏按压、电复律、药物等急救措施及护理, 2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3例死亡, 15例复苏成功。结论 对突然发生室颤的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和护理, 可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 降低死亡率。
室颤;急救;护理体会
室颤占心脏性猝死原因的90%左右, 是最严重的恶性心律失常。室颤发生后如不立即进行抢救, 将发生脑细胞的不可逆性损伤, 最终导致死亡。所以及时有效的护理则尤为重要, 但它更是护理的难点, 如何掌握科学的急救护理, 对疾病的转归、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1.1 评估 ① 临床表现:循环呼吸骤停, 意识丧失, 血压测不出、继之全身抽搐, 呈阿-斯(Adams-Stokes)综合征。②心电图特点:QRS波、T波消失、代之形态、振幅不规则的基线;频率约150~500次/min。
1.2 紧急处理 快速将急救车推至患者床旁, 协助其绝对卧床, 放下床挡, 褪去胸前衣物。快速擦干净皮肤, 必要时给予备皮。叩击心前区, 胸外按压;给予吸氧及心电监护(电极片粘贴应避开胸骨右锁骨下和乳头左侧腋中线的心尖区),开放两路以上的静脉输液通路, 连接除颤仪, 涂抹导电糊,打湿电极板, 准备电复律。再次确定心电波形, 如室颤立即进行非同步直流电复律。除颤时电极板要紧贴皮肤, 并放在正确的位置, 以确保正常放电。单相波形放电可从200 J开始, 无效给予200~300 J, 再无效给予360 J。而双相波形放电可从150 J开始, 如无效可增加电量再次放电。同时备好吸痰装置和呼吸气囊,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1.3 药物治疗 ①肾上腺素首次静脉推注1 mg, 每3~5 min重复一次, 可逐渐增加剂量(1、3、5 mg), 从周围静脉给药时应再推注5~10ml液体, 以保证药物能够快速到达心脏。注意心脏复律后肾上腺素的不良反应。它可提高中心动脉压,以增加心脏灌注, 但同时兴奋心肌、增快心率, 对复苏极为不利, 如心率过快可再次诱发室颤, 要及时注射β-受体阻滞剂拮抗。②血管加压素是一种有效的血管收缩药, 可以用来治疗伴有顽固性休克的室颤患者, 可作为除肾上腺素外的另一种备选药物。③胺碘酮作为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药物, 能有效的控制恶性心律失常, 对于心衰合并室颤患者可作为首选药物[1]。首先, 静脉注射胺碘酮150 mg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20 ml, 于10 min静脉注射, 维持剂量以0.5~1 mg/ min用输液泵推注或滴注。在静脉给药时应选择外周大血管或深静脉给药, 严密观察穿刺处有无红、肿、疼痛等, 防止静脉炎的发生或药液漏到皮下引起皮肤坏死。若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更换穿刺部位, 静脉炎可给予10%硫酸镁湿敷、药液外漏可用2%普鲁卡因局部封闭[2];胺碘酮片剂口服给药时应遵医嘱, 定时定量发药, 并协助患者服药, 严密观察用药后心律、心率、血压的变化。④利多卡因剂量:每次1 mg/kg静脉注射, 静注后15~20秒即起效, 5 min达高峰, 维持10~30 min。如无效, 可每5~10 min重复一次至有效, 总剂量不超过3~5 mg/kg。利多卡因因复苏存活率不如胺碘酮,用的较少。
1.4 病情观察 ①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胸痛、胸闷、心悸、抽搐等症状, 防止再次发生室速、室颤。②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特别是血压的变化。③持续吸氧, 监测氧饱和度, 观察血气的变化;准确抽取血标本, 及时送检,关注结果, 有异常报告医务人员, 及时处理。④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液体总量, 密切观察和记录24 h出入量, 维持电解质平衡。⑤观察除颤后患者局部的皮肤有无灼伤, 并及时处理。⑥继续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以维持窦性心律, 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⑦给予低盐低脂半流质饮食, 保持大便通畅。1.5 心理护理 ① 抢救成功后, 患者有濒死的恐惧感, 出现焦虑, 悲观、害怕再次复发并除颤, 护理人员应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除颤的必要性及一些疾病的知识, 从而取得病人的信任。②要建立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心, 倾听他们的诉说, 做好安抚工作。③必要时给予镇静剂。④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保持周围环境安静, 减少探视, 只留一个陪护, 保证患者充分的休息与睡眠。
20例患者经过及时心脏按压、电复律、药物等急救措施及护理, 2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3例死亡, 15例复苏成功。
室颤是导致心愿性猝死的最严重的心律失常, 也是临终前循环衰竭的心律改变。室颤发生后应立即进行抢救, 力争在数分钟内建立有效的呼吸和循环, 否则将发生脑细胞的不可逆性损伤, 最终导致死亡。抢救复苏成功后, 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和改善心功能, 并可考虑植入植入型体内自动除颤器(ICD)以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医护人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正确识别心律失常的能力、快速有效抢救患者的能力以及复苏成功后科学、合理的护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挽回患者的生命, 为后续治疗赢得宝贵的机会。
[1] 蒋文平.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中华心血管杂志, 2004, 12(12):1065-1071.
[2] 詹春霞, 欧阳霞, 吴海华.60例室颤的急救与护理.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2010, 5(24):170-172.
471000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区医院心内呼吸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