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清丽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ntestinal obstruction,EPIIO)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由于腹部手术后早期(2周左右)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临床症状容易引发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机械性与动力性并存的粘连性肠梗阻[1]。该病发病急、发展快,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再次手术指征不易把握,处理不当易造成腹腔感染、肠瘘和短肠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2]。因此,为了更好的做好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工作,本文将笔者所在科2010年6月-2012年5月收治的57例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57例,男26例,女31例;年龄5~83岁。发病前手术类型:肠道手术19例(33.33%),阑尾手术12例(21.05%),胆囊手术11例(19.30%),胃手术8例(14.04%),妇科手术2例(3.51%),腹部外伤5例(8.77%)。发生肠梗阻时间:5 d 24例(42.11%),1个月15例(26.32%),1年9例(15.79%),5年7例(12.28%),10年1例(1.75%),20~40年1例(1.75%)。
1.2 临床表现及体征 患者表现为腹胀不适,视腹部膨隆,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肛门没有排气排便,X线检查腹部小肠均有不同程度液气平面,白细胞计数平均11×109个/L。严重病例除有上述症状外,还表现为腹部高度膨隆,腹肌紧张,患者自述憋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
1.3 护理方法 本组所有患者术后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心理护理,并加强饮食及营养护理。
1.3.1 禁食、胃肠减压 当患者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后立即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3]。胃肠减压可吸出胃肠内积液积气,降低胃肠压力和膨胀程度,增加肠壁血液循环,减少肠内细菌和毒素。胃肠减压期间,妥善固定胃管,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
1.3.2 认真执行医嘱 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适当补钾,预防酸中毒,应用有效的抗生素加强抗感染治疗,预防毒血症。生长抑素抑制胃肠道激素和消化液的释放,肾上腺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注意体温变化,如持续超过38.5 ℃,伴腹肌紧张、腹痛、白细胞升高等,应即刻报告医师[4]。
1.3.3 心理护理 EPIIO患者多有腹痛腹胀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抑制外周自主神经对大肠的支配,肠蠕动出现减慢,出现肠梗阻剂量加大。另外部分患者为减少术后麻烦刻意抑制便意,排便反射抑制引发肠梗阻[5]。因此,护理人员应增加与患者及家属交流,使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1.3.4 饮食及营养护理 术后禁食、胃肠减压期间给予肠外营养;肠功能恢复后,停止胃肠减压,改为半量流质饮食,进食后无呕吐及其他不适,3 d后可进半流质饮食,10 d后进软食。以清淡、富有营养、易消化食物为主,忌食豆浆、牛奶等产气食物和辛辣或油炸食物等[6]。肠切除吻合术后,进食时间应适当推迟。按照“少食多餐,从少到多,从稀到稠”的原则做好饮食指导[7]。
1.3.5 注重病情观察 一般情况下,腹部手术后的1~2 d为肠麻痹期,2~3 d为不规则肠蠕动期,3~4 d则肠蠕动恢复正常。在肠蠕动恢复正常之前,会出现轻微腹胀;如手术后4~5 d仍不能自肛门排气,且腹胀腹痛明显,或者手术后已经出现肛门排气,后又发生阵发性腹部绞痛和腹胀,就应警惕肠梗阻的发生,需立刻报告医师检查[8]。密切观察患者腹腔引流物颜色、性质和量;观察患者腹部情况,如肠鸣音恢复情况、肛门排气时间、有无腹胀腹痛腹肌紧张等。通过有效的胃肠减压、纠正水电紊乱和酸碱失衡、应用抗生素防止感染等手段,保守治疗12~24 h后,若患者病情仍无明显改善,或者患者出现剧烈腹痛、压痛、反跳痛、肠鸣音消失、血压下降、脉率加快、腹腔穿刺为血性液、肛门指诊为血性、腹部X线检查见肠腔充气、肠袢增加、液平面增宽,此时应作好术前准备,进行急诊手术治疗。本组粘连性肠梗阻演变为肠绞窄10例,肠坏死穿孔2例,经手术治疗痊愈。可见急性肠梗阻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因此,加强术后病情观察,及时发现肠梗阻的性质,可以为决定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对肠梗阻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本组经保守治疗痊愈45例,占78.95%,手术治疗痊愈12例,其中肠绞窄10例,坏死穿孔2例。无死亡病例。
腹部手术患者常因腹部创伤、术后炎症、腹腔化疗、异物刺激、缺血等均能诱发粘连性肠梗阻[9],尤其是术前伴有梗阻、穿孔、破裂者和术前伴梗阻或便秘,在术后引起EPIIO的可能性会大大增高。应采用必要措施减少术后肠粘连,并密切观察,如出现征象,及时治疗。
护理人员要结合病史,根据患者痛、吐、胀、闭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做好病情的动态观察,为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10]。尽量采用保守方法治疗该病,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切勿忽视患者的心理护理,本组病例中78.95%患者均经保守治疗治愈,但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有无手术指征出现,以便及时行手术治疗,以免病情出现恶化,减少肠坏死的发生。在治疗期间,医护患三者紧密结合,围术期采取有效措施对预防粘连性肠梗阻非常重要,耐心、仔细地观察病情,细致全面地展开护理工作,加强病情观察,有计划、有目的地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减少粘连性肠梗阻并发症的发生。
[1]高志光.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J].中国当代医学,2006,13(20):60-61.
[2]王利文.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36):7836.
[3]白志芳,褚静茹,韩湘华,等.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6):1495-1496.
[4]程一霓,黄华兰,邱惠玉,等.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1):4-5.
[5]张丽,李静薇.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3):72-75.
[6]虞建明.腹部手术后合并早炎性肠梗阻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1,9(9):2507-2508.
[7]丁艳聪.腹部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1):185.
[8]王秋春.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护理[J].护理学报,2009,16(1A):36-37.
[9]周花仙.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和护理[J].护理研究,2009,23(1):14-15.
[10]路桂英,刘万军,朱风杰,等.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7,2(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