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医学与临床学科发展的关系*

2013-02-01 20:02吴珩金燚
中国医学创新 2013年33期
关键词:学科群基础医学

吴珩 金燚

转化医学又被称为转化研究,是链接基础医学同临床学科之间的重要纽带。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循证医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转化医学在临床学科发展建设中的重要性[1]。转化医学在基础学科与临床应用之间扮演着的桥梁作用,让病床同实验室之间联系更加紧密,使医学整体发展构成了完整的循环[2]。因此转化医学不是一个架空的观点或虚构的想法,而是需要医务工作者深入研究与探讨的理论,可以成为加强与人类健康有关学科的现实理解的基石。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各种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胆囊炎、心脑血管疾病等,为转化医学的控制和研究重点所在[3]。国外对转化医学的关注度及研究进展较快,多数知名医学杂志列出专栏探讨转化医学同临床学科之间的关系[4]。国内于2010年9月成立协和转化医学中心后,转化医学研究也正式进入合理有效的发展当中,对临床学科的建设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1 转化医学产生的背景与必然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生命科学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医学科学在这种巨变中亦有了飞跃式提升,对人们重新认识自身健康与疾病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人类疾病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因素所致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及遗传与代谢性疾病等的危险性开始增加,以传统的从单因素致病的研究方法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预后评价、高危因素分析及预防处理的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5]。长期以来,基础研究工作者同临床研究工作者之间几乎没有任何沟通,在大量科研领域中投入的人力、物力同实际问题解决之间不能做到完整的对应与统一,研究目的性开始受到怀疑。如有关肿瘤疾病的研究中,对于其分子机制的研究比较深入且发现丰硕,但此成果对肿瘤患者长期生存率的提高并未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毕竟患者生存率的提高有赖于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基础研究的结论以远瞻性的口吻对未来可能性进行解释的情形占了多数[6]。如近几十年来,美国耗费数千亿美元的科研经费及人力资源致力于肿瘤机制的研究,“可喜”的是取得了上百万与肿瘤相关的医学研究论文,“可惜”的是大多数均以机制研究为主,同临床应用关联不大。上世纪60年代,在听从了诺贝尔奖得主Renato Dulbeco在《科学》杂志上撰写的“肿瘤等重大疾病要想治愈的话依靠零敲碎打的研究是徒劳的,需将关注点放在对人类基因组的破译上”的话之后,美国耗时4年时间,启动并完成了人类基因组计划[7]。虽然人类基因组测序成功标志着人类在了解自身的道路上具有里程碑式的纪念意义,但很明显的是,基础研究同临床实际有了较大脱节,过分关注基础性研究,难免产生偏离医学科研主线的嫌疑。故在此环境下,可以弥补基础研究同临床研究之间壁垒与沟壑的转化医学顺势而生。

2 转化医学的发生、发展

上世纪60年代末曾有学者提出过“实验台到病床(bench-bedside interface)”转化模式理论,但限于当时医疗技术水平落后及人们对疾病认识程度不足,此理论并未得到足够关注[8]。到90年代初有学者开始提出基础研究成果同临床应用之间应有良好的转化,标志着转化医学或转化研究(translational research)的正式提出[9]。随后经过医务工作者对此概念的不断提升、补充,逐渐形成了以转化医学为中心的科研模式,旨在通过其桥梁沟通作用达到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目的。转化医学的顺利实现同综合性转化医学团队的合理有效操作密不可分。主要周转于转化医学中心、医院、社区医疗机构或医药集团等之间,系统性且高效有序的完成基础同临床之间的成果转化过程。虽然在外文文献中以“translational research”称谓多于“translational medicine”,但相比而言,翻译成“转化研究”明显不如“转化医学”更能体现出其针对性和特殊性,专指医学领域的转化研究,更容易被理解[10]。

转化医学连接的是基础同临床,但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涵盖范围广泛,故不同学科或领域对此认识则有不同。总起来讲目前出现了两种模式,一类为基础医学-基础研究转化为临床-新设备或新药的产生,这种模式的理解主要以医药企业为主,因为本身医药企业目的在于通过相应的基础研究及开发,研究新型药品、设备或诊疗方案。而另一类则为基础医学-基础医学转化为临床-临床应用的防治方法,该模式对于公共卫生研究人员或调查人员来说更好理解,转化医学之于他们则相当于临床应用的开始。但在医学大范畴内,两种模式并列存在,基础研究既需要借助医药企业的力量,将成功的转化成果推广开来,又要求成果能够切实应用于临床实际操作中,故两种模式缺一不可[11]。需要说明的是,在转化医学的系统循环体系内,其实上述两种环节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此外还需要接受转化医学成果的直接受益者即患者的信息反馈,并完成临床再到基础的转化的全过程。虽然目前对于转化医学尚未给出公认的定义,但对其意义已得到了一致的肯定。

3 转化医学与临床学科发展

临床学科的建设发展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常作为医院发展规划中的主要战略部署。为提升医院医教研同管理的整体质量,奠定研究型大学的基础,必须加强临床学科的建设。根据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应当以发展综合医院特色,整合优势学科,创建学科群建设,充分发挥优势学科特点以带动相关学科进步,加强基础同临床学科的交叉互补,推动诊疗技术、治疗设备与药物的创新改革,培养并巩固医学储备人才,以临床带科研,以科研促临床,最终实现临床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有关临床学科建设的认识,不能再单纯定位于硬件设施的完善度或培养基地与平台的完整性上,应当更多向与临床学科密切相关的软件建设上倾斜。当前转化医学的蓬勃兴起,对临床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转化医学的目的同医学研究目的一致,都以促进新兴科学技术走向临床实践,最终实现保障人类健康。探讨转化医学模式,不仅是创建研究型医院的必然要求,更是临床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现代医学及未来医学发展中,亦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医院的学科发展中,应当临床应用中的科学问题为导向,提高基础研究的有效性及针对性,建立以疾病为纽带,以相关疾病诊疗为基础的学科群建设。如上海瑞金医院在转化医学模式的指引下,为建设成科研型医院,先后组建了器官移植学科群、胃肠肿瘤学科群、心血管学科群、内分泌代谢病学科群等[12]。这些学科群的建立除对核心学科本身发展有推动作用,更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共同提高。而转化医学在其中起到协调统一、沟通交流的作用,是各学科之间信息共享,信息反馈的主要环节。传统上基础研究者同临床医生在培养方式上就已存在显著差异,导致两者对各自学科研究更为深入,相关学科了解程度则不够。在转化医学模式下,临床学科交织互融,可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临床医疗资格的科学家,不仅对学科的医疗实践技能有所掌握,敏锐发现临床上的症结,亦可熟练应用基础研究的方式方法。这样,原本独立的两家合并为一家,极大的提高了临床问题的反馈能力,提高了基础研究的准确度,确保了研究的方向正确,促使基础研究成果顺利转化为临床技术。此外,在转化医学指导下,现有教学模式、临床医疗、科研组织模式也会出现做出较大改变,通过多机构系统协调,合理分工,建立转化医学中心,科研实验室同医院不再硬性分离。这在临床学科发展中意义较大,可促进临床疑难重症的研究进展,加强基础同临床应用的结合度。医务人员的工作除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外,还可利用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对医务人员整体水平提升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2010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转化医学中心正式成立,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在该中心成立仪式上提出转化医学的研究模式应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对临床治疗同基础研究间的双向交流,促进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此对对于提高整体医疗水平,保障人民健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力推动发展转化医学,可进一步提高我国生物医药研发的创新源动力,有助于在重大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医学事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国内知名高校已陆续开始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工作,今后应将建立更多水平先进的医学转化中心,加强基础实验研究同医学实践的联系,以促进临床可用成果产出为导向,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目的,为保证人民健康做出更多贡献。

[1]洪琪,郭进,刘媛,等.转化医学:新世纪医学发展新动力[J].医学教育探索,2009,8(3):339-41.

[2]张鹏,秦岭.转化医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实践的桥梁[J].实用医学杂志,2010(18):3277-3279.

[3]凌宝存.转化医学的研究及发展[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1):85-86.

[4]李亚子,钱庆,王敏,等.美国国家科研资源中心(NCRR)战略计划及对发展我国转化医学的思考[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31(3):339-343.

[5]徐婉珍,孙芳芳,苏京平,等.以转化医学思想指导医院学科建设[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1):46-47.

[6]秦新裕,刘凤林.如何切实有效地开展胃肠肿瘤的转化医学研究[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3,16(1):1-3.

[7]赵玉沛.加快转化医学发展,促进医学模式转变[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217-219.

[8]田玲,张宏梁,马凌飞.国内外转化医学发展现状与展望[J].医学研究杂志,2011,40(1):17-20.

[9]桂永浩.转化医学:用多学科交叉策略推动医学发展[J].复旦教育论坛,2007,5(6):86-87.

[10]任成山,徐剑铖.转化医学的概念,研究热点及其前景[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0,3(6):50-55.

[11]ZHONG N.转化医学:基础研究应用到临床实践[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1(4):381-382.

[12]徐懿萍,徐勤毅,赵列宾,等.基于转化医学模式的医院学科发展策略[J].中国医院,2013(1):20-22.

猜你喜欢
学科群基础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辽宁省地方高校学科群建设的阻碍因素分析及建设策略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论学科群的刀背结构与效应
沈志洪:着眼“无痛分娩”,推进妇幼健康学科群建设
医学、生命科学类